全史人物評鑒-曹仁 字子孝

曹仁 字子孝

曹仁(168-223年),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從祖弟)。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從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大戰(zhàn)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zhàn)又戰(zhàn)勝袁紹軍。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守來攻的吳將周瑜。周瑜帶軍數萬,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zhàn)。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于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勸阻曹仁不要冒險,曹仁不應,披甲上馬,渡溝直前,沖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馀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余兵從圍中拔出,又殺敵數人,把敵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沖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皆服其勇。曹操更加大彰其功,轉封安平亭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時漢水暴漲外溢,于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于禁更向關羽投降。曹仁以數千人馬守城,城也被淹沒甚深,糧食亦將盡,救兵尚不至。曹仁身先激厲將士,示以必死之志,眾將士皆感動而無貳心。后徐晃引兵救至,從外擊關羽,曹仁從內潰圍而出,終于擊退了關羽。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丕即位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tǒng)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后還屯宛城。孫權派將領陳邵占據襄陽,曹仁奉旨討伐,與徐晃大敗陳邵,入主襄陽,派將軍高遷等徙漢水之南的未開化之民到漢水之北。公元221年(黃初二年),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公元223年(黃初四年)逝世,時年五十六歲,謚為忠侯
統(tǒng)帥 B+
(曹子孝治軍遵法,毅然有古良將風。以其摧陣之勇,賁、育弗加;殘眾之城,瑜、羽蹙眉。於群雄之中,亦可稱一時之杰也。)
武力 A+
(曹仁少好弓馬弋獵。江陵之戰(zhàn),率數十騎救牛金;及余眾未盡出,復直還突,亡敵數人,眾乃皆還。陳矯等嘆曰:“將軍真天人也”。)
軍謀 B-
(曹子孝有將略,平汝南,破壺關,屢有妙算。)
智略 C+
(曹仁以親舊肺腑,任重前馳,泰而不驕,世稱其名。)
內政 C-
(曹仁雖不之郡,然奉法有度,不以舊勛亂政。曹丕言曰:“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
魅力 A
(曹仁少時不修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江陵、樊城,仁示以必死,激厲將士,三軍皆感之無二。曹植贊曰:“文武并亮,權智時發(fā)。奢不過制,儉不損禮。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實撫東夏者,曹大司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