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甄嬛傳》:華妃不孕的罪魁禍首并非皇上,而是她自己
在甄嬛入宮前,最得圣寵的非華妃莫屬,可哪怕如此華妃依舊在喪子后多年未孕,看過劇情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因為皇上在背后施壓。但眾口悠悠,為什么沒一個人愿意告訴她實情呢?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她自己,編劇早有暗示。.

1戀愛腦作祟,過于相信皇上
華妃雖然沒有曹琴默的心機城府,卻也算不上傻白甜,她出身將門,性格率真驕縱,也是有膽略、有見識的。其實換了別人可能會想到,是自己母家功高震主,但華妃不會,只因她一心深愛皇上,也堅信皇上對她與眾不同。
戀愛腦作祟,使她未曾懷疑過自己不孕背后與皇帝有關(guān),這也是為何當(dāng)在冷宮,甄嬛告知她真相時,她會崩潰自殺。倘若是你,被心愛數(shù)十年的人背叛,是否會比她更加撕心裂肺呢。

2思維單一,不懂分析動機
由于年家的地位,華妃從小便是眾星捧月,哪怕入了宮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與皇后都能平分秋色的寵妃。所以她沒經(jīng)歷過太多勾心斗角的戰(zhàn)爭,屬于有小聰明但不多的類型。
這也是為什么她一直堅信是端妃送來的安胎藥導(dǎo)致自己小產(chǎn),從來沒聽端妃辯解過,也不去調(diào)查前因后果。
劇中就有端妃講述,自己曾向華妃隱晦解釋的劇情,端妃稱如果真的是她所為,以皇帝對華妃的寵愛,為何會留端妃茍活呢?
可華妃偏偏一句話聽不進,慣性思維認為兇手是端妃~。哪怕太醫(yī)都診斷稱她身體安康,她也未曾懷疑過自己不孕的其他原因。
但凡換了甄嬛或者安陵容,恐怕都早早察覺不對,而不是一直被蒙在鼓里。
3不懂御下,人際關(guān)系差
如果說以上兩點都是她本身的性格缺陷,那么最后這點便是根本原因。華妃在宮中的地位僅次于皇后,她的仆從不在少數(shù),可對她忠心耿耿的卻少之又少。

比如她身邊的曹琴默和頌芝,算是一開始就替她謀劃的,但一個過河拆橋,一個阿諛奉承,都算不上忠心。
這也是因為華妃太過驕縱,脾氣大,愛遷怒于人,動不動就會因一時不悅拿身邊人發(fā)火,比如用扇子砸曹琴默的頭。這樣的性格,下屬肯定只敢挑好聽的說,哪怕真的發(fā)現(xiàn)了端倪,也不敢擺在明面上與華妃探討。
所以后宮這么多人,哪怕有人猜到一點半點也不敢告訴華妃,她嫉妒心極重、偏激易怒、不知自省,這種人聽不得真話,只能阿諛奉承。這注定了華妃要一直活在謊言編織的生活中,可笑卻又可悲。

華妃這一生都在追尋著皇帝的愛,為了皇帝的愛去設(shè)計陷害他人,為了皇帝的愛尋遍名醫(yī)想要受孕,可恨又可悲。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在后宮這種團體戰(zhàn)中,沒有得力助手,那便是腹背受敵,只能落得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