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命換命,戰(zhàn)爭不息——《1917》觀后感


在影片的最后Schofield成功將信送達了前線,也找到了Blake的哥哥。其后他獨自走向了一顆大樹,倚靠著坐了下來,摸出兩張家人的照片,目光飽含懷念,卻也隱藏不住內心的失落絕望,似乎是在說“我的傳達有意義嗎?這樣的日子究竟還要持續(xù)多久?”
關于《1917》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一鏡到底了,說實話我對此還是挺佩服的,同時這也突出一種延續(xù)感,始終讓人感覺是正在發(fā)生的事;配樂也十分出色,將緊張感渲染得淋漓盡致,并且張弛有度,令人影響深刻
不過今天我想從另外兩個角度來聊聊這部影片:
1.Death constructs faith


在這部影片中,Schofield與Blake被下令必須在8小時內送達停戰(zhàn)訊息,即刻就要出發(fā)!
然而知曉在白天穿行在敵方撤離點的危險性,Schofield懇求晚上再出發(fā)。但由于Blake的哥哥正身處前線,回應便只有其急促向前的腳步聲;在死里逃生后,Schofield還抱怨道為何要帶上他一起
從出發(fā)到現在,他一直對此抱著抵觸的態(tài)度。

直到上一刻還救了自己的Blake變得奄奄一息之時,他才鼓起勇氣重新審視了該任務。為了安撫Blake,他承諾一定會把訊息傳達給上校

友人生命的逝去讓Schofield轉變了態(tài)度,他也開始視時間為生命,盡管前途未卜,但由于信念的支撐,他踏過了泥濘,游過了湍流,穿過了槍林彈雨,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也要把訊息傳達到前線!


2.The meaning of delivering messages in war

這兩名士兵送達訊息的初衷就是為了挽救那1600名士兵的生命,盡管如此,但在此過程中他們自己不也正是冒著犧牲自己生命的風險為代價嗎?
當Schofield終于到達上校所在的團后,他嘗試讓各個連隊的長官停止進攻卻無果,盡管他爭分奪秒地趕到了前線,但由于這些軍官“嚴守”命令,還是白白讓這么多士兵喪了命

通過艱難穿行,Schofield終于找到并將信交給麥肯錫上校,而上校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結束這場戰(zhàn)爭只有一個辦法
There is only one way this war ends.
戰(zhàn)斗到最后一口氣
Last man standing."
他的話讓人不得不倒吸一口涼氣,也使我不禁反思這場傳訊、甚至是這場戰(zhàn)爭究竟意義何在?
這一次傳訊是為了停止進攻,為了挽回1600人的生命竟也只是派出兩名士兵去傳訊,他們是否能平安抵達都要看運氣,倘若運氣好成功抵達,那也只是讓士兵們暫時保命而已;
但說不定下一周又會有一次傳訊,而這次卻是“立刻進攻”......
所以這一切有必要嗎?這兩名士兵也是身不得已,比起在戰(zhàn)場上立功得到榮譽,其實更希望回到親人的身邊
這其實也是一切戰(zhàn)爭題材電影所要探討的問題之一,雖然這部作品涉及不多,但希望看了這篇文章后同樣能引發(fā)你的一些思考

結語

如果說有瑕疵的話,可能就是節(jié)奏的把控與主題吧,如果節(jié)奏更viewer-friendly,以及對于戰(zhàn)爭意義主題能夠再深入挖掘一些就更好了。
整體來說《1917》是一部非??廴诵南业膽?zhàn)爭題材作品,希望感興趣的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喲!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