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l若干
剛好看到有一部 G.120實車。與此同時,NCR也上市有些日子了。簡單總結(jié)一下體會。
自從袋鼠掛墻后,就一直用903對付著,跑坑坑洼洼的運河路也沒啥問題。典型的應用場景:平坦的硬底“爛”路。自從親眼看到某大佬用SLR爬了一段長礫石坡后,就有了新的認識。這段坡一般人甚至用純山地爬,也很費勁。 903不太行主要是因為車架偏小了,跑長途會有些辛苦,慢。目前用來走走單程70公里的中短途,大約5個小時。
在換袋鼠前(車架涂裝有“Kangaroo”字樣),我已經(jīng)把老公爵改出Gravel的形態(tài)。
但是當時,并不知道有這么一種車型。無所謂,騎游和競速不同,不需要某方面的極致,而是全能。27.5輪組能平衡了操控性和通過性。 當然,這一車型也有正式的比賽了。 和江總討論過一個問題:Gravel的本質(zhì)是什么?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開放性和個人化。向下兼容不同的輪組應對不同路況,換了公路胎在鋪裝路面上貼地飛行。少即多,不是所有人都想來回換車的。 鵬哥最常見的用途就是市區(qū)通勤,所以他會裝上擋泥板。這段時間京城下雨,寬胎的好處顯而易見。
小O常年在黃河邊上溜達,小小改動了一下當XC用未嘗不可。
老薛要參加比賽,于是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他的設定對于負重長途也很友好。主要的,還是快。東部城市帶沒啥問題,要是在大西北,快一點是能救命的。
也有應對極端路況的激進方案。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避震最大作用是用來確保在高落差、強沖擊的安全性,而不是用來適應路面的。
Gravel也可以不那么激進,掛上馱包日常買菜、周末郊游。
即便是不太行,還是和朋友去了不少地方。
真的該換車了,但可能不是套路的那個樣子。不是個喜歡頻繁折騰的人,所以,還是會仔細琢磨一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