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建議】何為成熟,何為行動者:具有基本的禁欲主義底色

一個紀律:基本的禁欲主義底色和去私人愛欲關系的底色 紀律至上
- 去私人愛欲關系:涉及行動就不能有額外的秘密性 → 私人情誼(不論是否性化),私情低于紀律所主張的原則。
- 禁欲主義底色 → 是繁瑣/行動焦慮意義上的去性化,非男性意義上的崇高化
去性化,一種繁瑣/行動的焦慮 禁欲主義的愛欲是怎樣的?
- 禁欲主義的去性化是無暇/沒有時間去發(fā)情,是行動焦慮,圍繞著錢,名義,物資,人等等
- 操作/行動過程的繁瑣,無暇沉浸在粘膩的享樂中;非形而上的崇高
- 行動本身是最徹底的潔凈的愛欲(拉康意義上的第二種驅力)禁欲主義底色是理性主義,行動的實現(xiàn)本身是一個精致/精細,同時是令人恐懼/焦慮/冒險/算計的過程;在避免失敗/發(fā)現(xiàn)失控中學習和調整
- 行動本身是徹底性/透支性的,徹底性體現(xiàn)在透支性,因為愛欲只有太多或太少
性的工具化即可操縱的欲望 何以操縱自己的欲望
- 如果存在【性】,它是完全工具化的
- 行動本身使得力比多只投射于行動看見性享樂符號的第一時間沒有任何反應,因為力比多全部投注在行動的焦慮的理性思考/判斷/算計當中
- 一旦成為行動者,欲望是可操縱的
- 而在驅使行動者的是一種巨大的欲望:求生的/面對死亡巨大的焦慮,一種極端超性化的欲望,非超性征化
- 行動者在行動中處在一個非常亢奮(是極端理性敏感的,意志力強大)且壓抑(是一個自己感受不到的壓抑 → 對那些事物不感興趣/沒有凡俗的所有欲望:感官享受/優(yōu)越感等等)的狀態(tài)
- 行動本身就會是最高級的享樂/感官享受/智力活動/游戲/性愛。就是新陳代謝的機體不斷吞吐現(xiàn)實,不斷地把內在力量現(xiàn)實化又收回來
行動者:一個戰(zhàn)場指揮官行動中作為結果的禁欲主義 是先有禁欲主義才有行動力,還是先有信仰之后的行動力才有禁欲主義的底色?
- 一個細小的動作過程的極端細致/審慎/緊張/不安,一個動作過程相當于甚至遠高于和美女發(fā)生性關系
- 整個人的狀態(tài)時緊繃的,如同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但不是戰(zhàn)士的殺戮欲
- 如同下棋,同時與棋盤拉開距離,因為自己就是棋盤中的一部分
- 出于對于共同體的忠誠和他的至高的信仰在執(zhí)行行動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具有基本的禁欲主義底色,而非先有禁欲主義,才有行動力執(zhí)行力
- 它是一個結果,其來自于將所有愛欲投入進行動中
- 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極致,一種類宗教性的,但共產(chǎn)主義信仰又超越揚棄了一切宗教性
行動者極具有現(xiàn)代性 前現(xiàn)代圣人與行動者的區(qū)別
- 禁欲主義底色是評判行動者的基本的要求,按照行動方案如有必要可以完全的支配自己的平民意義上的欲望
- 但不是在形容一種前現(xiàn)代的圣人/賢者
- 前現(xiàn)代圣人他們有某種在倫理共同體里面被捧得很高的對應欲望的理智型范式
- 行動者區(qū)別于前現(xiàn)代圣人的地方:行動者極具有現(xiàn)代性
- 人本身是總體化/過度總體化的,因為人需要一個共同體/一個方案/計劃/理想,所有環(huán)節(jié)(情緒/抑制/精神/脾性/秉性/欲望)被納入一個根據(jù)理想而來的方案體系中按照其原則往目的端高度協(xié)調的運動→ 總體化
- 所有精神/意志/內在力量都在試圖讓理想或理想所形成的共同體運行的方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落地;所以是徹底總體化的,甚至行動后一定意義上缺乏反思性,所以需要有理論家(前提為行動者)的分工
- 通過嚴格的訓練可以多種應對模式快速切換 → 類似于特工
- 可以通過禁欲主義底色這一副產(chǎn)品評判行動者群體是不是在行動
與性享樂符號絕緣 行動者的審美性維度的工具性如何體現(xiàn)?
- 控制欲望,要類似于第二本能,將所有東西看成是可設計可以交互的環(huán)節(jié) → 是一般要求
- 比如在一個充滿性享樂符號(黑絲美腿類)的大街上,首先做的是分析里面的情態(tài),街巷的狀況,人員流動/比例,交通路徑等
- 就算看到里面的審美張力興奮了,想象性回路開始運轉了,作為行動者,能立即反思到性享樂范式的自動運行,利用身體反應的這一點分析推演現(xiàn)場的可能性,如可能缺少性享樂的安保人員的注意力會被吸引…
- 面對性誘惑,不是去壓抑這些本能,而是出來后不投入力比多:它不能在頭腦里張開一個幻想性的圖景,使人迷失;冒出來是一個泡泡,但是它不會張開變成一個夢境;然后我能推演出別人也有這些泡泡且已經(jīng)爆開變成夢境了
- 行動者并不是沒有審美性的維度,而是都被他拿來當做環(huán)節(jié)和工具,當作分析判斷的標準
享樂符號的工具化是18-19-20世紀成年人的本能 暴露在生存危機下的平民
- 應當是成年人的本能,但這是19世紀20世紀初的成年人的本能
- 19-20世紀初工業(yè)化的轉變,地緣烈度大,群體之間的政治壁壘,相互之間的仇殺和沖突非常尖銳
- 所以那時,平民與行動者(或地下人員/情報偵察人員/武裝軍人)其差別并不是特別大,因為大家都在以一個比較大的烈度在博弈,平民的身體暴露于各種未知的危險當中,并沒有一個家長式的把控解釋社會輿論,基本知識和生活
- 21世紀的平民是孩子,是長不大的
- 他們的生存不暴露于任何意義上不可測的危險之下;或者他們的暴露沒有得到他的自我確證,而事實上所有人都暴露于一種不確定的威脅,他們認為是可控的;或者有一個權威機構給一切做解釋/兜底
- 行動者比19-20世紀初的平民更高一點,行動者不容易被名利俘獲(財色/名聲/智力優(yōu)越感/有好奇心等等)
不享樂才能享樂 行動者在享樂時的剩余的所在
- 享樂的東西作為總體化方案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享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同時也在享受總體化的方案在局部在這個節(jié)點上實現(xiàn)比如保持身心愉悅是幸存下來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吃大餐可以身心愉悅 為了吃大餐而身心愉悅 ← 欲望的辯證法:泡泡爆開變成夢境,總會意猶未盡 為了我能夠幸存下來所以我要身心愉悅,所以吃了大餐身心愉悅,所以我能幸存下來 ← 總體化的迂回:僅僅讓它是一個泡泡,我自己大的場景/理想是共同體的理念/計劃/方案,享樂就是享受它的全部,享樂就不會有剩余,因為剩余不在里面而在外面,剩余牽引著你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要節(jié)省經(jīng)費,艱苦樸素,也會爽到)
- 這是一個巨大的/總體化的迂回,所以愛欲得到徹底的滿足
- 必要時利用低級享樂達到某個在巨大的計劃鏈條中的目的,具有康德意義上的合目的性,因為有徹底的滿足,所以這與自身原本的艱苦樸素不沖突
- 欲望的辯證法一旦運轉起來,享樂永遠是不充分的/不徹底的,投身在實踐當中才能徹底的享樂,這個徹底性意味著其實并不享樂
- 不需要刻意追求享樂,情勢需要可以立刻是享樂主義者/消費主義者,或者禁欲主義者,只要是按照總體化的計劃運行每個環(huán)節(jié)
- 平民的欲望/動物性的,庸俗的,前反思的,去中介化的直覺性的(實際上不是直接的,它是很復雜的),傳統(tǒng)的,妥協(xié)的,甚至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陷都可以拿來刻意地利用
經(jīng)由反思的烏托邦模型凌駕于并操縱未反思的烏托邦模型 社會有著不同階次的烏托邦模型
- 享樂性符號都是工具性的,但是又能看到它具有某種絕對性/普遍性
- 如一個女性行動者被一個外圍平民男愛上了,這種愛情的絕對性是可以拿來操縱的
- 各種類型的絕對性/各種類型的烏托邦模型:家庭共同體/親情/愛情/資本商業(yè)/江湖的/等等的烏托邦模型
- 我們自己的烏托邦/理想社會途徑凌駕于一切平民性的/三教九流的不同人格的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會階層他們所設想的一些烏托邦的
- 我們的烏托邦凌駕于/超越于/利用所有這些未反思的/哲學階次很低的烏托邦,將他們當作工具
- 和我們有同樣哲學階次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現(xiàn)實的、組織度的烏托邦發(fā)生的沖突的工作由理論家實現(xiàn)
21世紀有能力卻不與低階享樂拉開距離的平民 區(qū)分平民和孩童的根本要素
- 孩童沒有能力拉開距離,那些性享樂,智力鄙視享樂,食物,新陳代謝中的快感,自戀,優(yōu)越感,審美符號,精美的游戲
- 孩童會虛假的拉開距離,以為自己拉開了
- 21世紀的平民有能力拉開距離,但是一般不拉開距離,孩童一般的平民
- 因為他把這些享樂看的很重,泡泡已經(jīng)爆了很多次了,已經(jīng)變成了主導生活方式
- 18-19世紀的平民,可以叫做成熟的人,他們有能力拉開距離
- 再嚴格一點的是行動者,不僅始終拉開距離,還要控制距離遠近扮演出/實現(xiàn)某種效果
- 比如刻意放任自己的某種欲望,表現(xiàn)出非常逼真的某種平民性,某種孩童性,無害性/幼稚性
- 到了行動者這里,要求就更高一點,放任自己看到這些東西就感動的流淚了/笑得很真實,其中還留著一點點愚蠢的反思,使得敵人根本判斷不出來
- 這只是一般要求,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成熟,也是意志上的成熟;精神經(jīng)由意志對自己的身體行為的嚴格控制(表情,行為,言語),戲劇效果是刻意制造的,不確定性/隨機性是刻意被生產(chǎn)的
- 活動家是被激活的平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