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張遷碑》臨帖,把握線條走勢,才能把握字形風格∣謇于朝治


一、謇

“謇”字的臨寫,有兩個要點值得注意:

第一點是關于上圖中筆畫①和②的布置。這兩筆要盡可能地向左右兩向張開(也就是沿著圖中紅線所示的方向伸展)。
如果收束得太緊(如綠線所示),那么這個字的格局會顯得非常狹隘。

第二,從造字原理上說,“謇”是一個典型的形聲字,義符從“言”,聲符從“寒”省聲?!稄V韻》對這個字的釋義是“正言也”。
具體到《張遷碑》碑文中的“中謇于朝”一句,那意思便是說(某人)品性忠誠而端方,敢于在朝堂上發(fā)出正義的聲音,不事阿諛。
既然“謇”字的義符為“言”,那么上圖中被圈出的這個“口”字當中就不可能有一筆短豎,我們只能將它視為碑面剝蝕造成的石花,不可照臨。

二、于

三、朝

從字形結(jié)構(gòu)上說,“朝”字的一個突出特點是:

除了上圖中圈出的這一筆以外,整個字就全是橫線和豎線。在一片縱橫兩向的線條中,加入一條斜線,對于調(diào)劑整個字形的呆板,意義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圈出的這一筆也就因此成為了“朝”字的主筆。它的形態(tài)好壞直接決定著這個字的成敗。
需要注意的是,圈出的這一筆,從隸書的基本筆畫來說是“左豎”。大多數(shù)主流的漢隸八分書作品,寫這一筆的時候都會有比較明顯的磔尾,比如我們看《禮器碑》中的“朝”字:

但是我們習慣上認為《張遷碑》的風格是以生拙為主。如果磔尾寫得太張揚,等于“把聰明擺到了面兒上”,倒不如含蓄點兒為好。

四、治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張遷碑&晉公子原創(chuàng)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