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風扇、可拆卸光驅(qū)位,安鈦克 Antec 守護者DP502FLUX裝機點評
當前自帶5個風扇的三四百元機箱越來越多,而且都會包含3個幻彩ARGB風扇,省去了自己額外購買風扇再手動進行安裝的麻煩,這些都算是機箱的一個賣點,另外還有一些大品牌為了部分用戶的安裝使用需求,還會加入光驅(qū)位的設計,比如這款安鈦克 Antec 守護者DP502FLUX中塔機箱。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并非是旗下唯一一款帶光驅(qū)位的機箱,價格上更便宜的龍焰、P7靜音機箱也都有預留光驅(qū)位,但自帶的風扇數(shù)量不及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前方雖然沒有采用亞克力面板或是鋼化玻璃,但是前方采用了格柵式設計來實現(xiàn)進風以及透光的目的。

首先說說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自帶的五個風扇,一是后方自帶的這個無燈光的12厘米風扇,采用了9扇葉設計。至于風扇沒有采用燈光的設計,考慮到是隨機箱自帶,有總比沒有強,跟自己一樣喜歡玩燈又有幻彩ARGB風扇的,直接自行更換即可。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前面自帶三個幻彩ARGB風扇,同樣是9扇葉設計,支持與主板的燈光同步功能。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有提供防塵網(wǎng),也是采用的磁吸式設計,安裝位置則是在內(nèi)側(cè)。

因為上方自帶的這個開合式面門,實際看到的風扇也就是底部的兩個,如果感覺礙事,可以手動進行拆解。

至于第三把風扇也是采用了9扇葉設計,但是采用的是反向設計,用來安裝在底部位置,實現(xiàn)進風的作用。

作為一款中塔機箱,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體積為463*220*486毫米,同樣采用了主流的側(cè)透設計,側(cè)面板為可拆卸式設計的鋼化玻璃,可以直接取下來,避免裝機過程中磕碰碎裂。

鋼化面板沒有采用打孔的設計,也不用再去擰四顆螺絲,而是采用了金屬面板加固的設計,只需要兩顆螺絲進行固定,而且是一體式設計,不用擔心螺絲丟失的問題,安裝上方便快捷實用。

從下圖可以看到,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在右側(cè)金屬面板底部采用了開孔的設計,已經(jīng)算是安鈦克機箱的特色設計,而這就是進風區(qū),用來實現(xiàn)內(nèi)部垂直風道并將冷氣向上方推送。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頂部采用水平設計的I/O面板,包含了2個藍色標識的USB3.0接口、耳機和麥克風接口、電源鍵、LED控制鍵,從下圖可以看到,USB接口和音頻接口都提供了防塵塞,細節(jié)設計上比較用心,畢竟接口朝上都是存在吃灰的問題。兩個按鍵鍵程很短,按鍵非常清脆,均采用了螺紋工藝處理來提升按鍵手感,不過按鍵并沒有采用背景燈的設計。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頂部自帶磁吸式防塵網(wǎng),拆裝上比較方便。頂部在支持的冷排規(guī)格上為360冷排,也可以安裝3個12厘米風扇或是2個14厘米風扇。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背部7個PCI-E槽位所對應的擋板均有鏤空工藝處理外,同時采用了可拆卸式設計來實現(xiàn)重復安裝使用的目的。

在底部的設計上,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沒有采用全鏤空式設計,也就沒有一體式防塵網(wǎng),只是在對應電源位的部分采用了鏤空與防塵網(wǎng)設計。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最大支持ATX規(guī)格的主板,在CPU的限高上是175毫米,可容納顯卡長度為410毫米,可以滿足市面上大部分顯卡、風冷的安裝使用需求。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前方內(nèi)壁距離這個硬盤倉邊緣的距離了達到了63毫米,也就意味著可以安裝一個360冷排,也就意味著支持部分人所偏好的三明治安裝方式。

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內(nèi)壁設計上開孔數(shù)量不算多,頂部兩個孔位搭配左側(cè)兩個開孔來實現(xiàn)走線需求,頂部開孔與主板安裝位拉的比較開。

安裝位上,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內(nèi)壁提供了2個2.5英寸快拆板。左側(cè)也預留有兩個硬盤安裝位,包含了一個3.5英寸的硬盤位和一個2.5英寸的硬盤位,比較新鮮的地方就是在側(cè)壁安裝3.5英寸硬盤。

機箱底部自帶了一個硬盤支架,同時支持3.5英寸硬盤和2.5英寸硬盤安裝,此外這個硬盤支架可以拆掉或是調(diào)節(jié)位置,那么總共可以安裝的硬盤位就是6個,可以是3個2.5英寸硬盤+3個3.5英寸硬盤,也可以是1個3.5英寸硬盤和5個2.5英寸硬盤。

到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內(nèi)壁開孔不多,一定硬度上也讓它在電源倉上方開了三個孔,比同類型機箱上常見的2個開孔要多一個,保證了走線上的方便,同時電源倉上方全部采用鏤空設計,這種開孔的設計也可以用來安裝2個12厘米風扇,對于內(nèi)部空氣流動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考慮到機箱的進風設計,那么電源倉頂部安裝的風扇就只能是反向風扇,也就是往機箱內(nèi)部吹風,原裝自帶的反向風扇只有一個,只能自己去選購另外的反向風扇,目前在用的就是利民三只盒裝的反向ARGB風扇C12R-S,這里安裝了其中一個C12R-S風扇。

開放式的主流下沉式電源倉設計,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機箱站立更穩(wěn),其次就是更有利于機箱內(nèi)部的整潔,也有利于散熱。硬盤架的可拆卸式設計,使得標準ATX電源在安裝上很輕松,同時也對一些異形的長電源來說也可以正常容納下。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在電源倉的部分加入了兩條很長的海綿條來實現(xiàn)減震的效果,同時也抬高了與底部的距離。因為硬盤架可以拆卸的設計,也就不用擔心電源的長度問題。

接下來看看實際的安裝,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實際安裝的主板是ROG Strix X 570主板,主板孔位可以正常對準,從下圖來看,內(nèi)部空間較為寬闊,同時最主要一點是頂部與主板的距離拉的很開,可以確保頂部冷排的正常安裝,也讓線材安裝上更加輕松,看到這里,你應該會發(fā)現(xiàn),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支持雙360冷排的安裝。

不過頂部安裝360水冷的時候,光驅(qū)位的這個支架需要手動拆掉。

散熱器安裝的是九州風神AS500 Plus風冷,實際高度為164毫米,可以輕松容納下,不用擔心側(cè)面板安裝問題。

在所有硬件安裝完成后,通電開機一次點亮。全黑房間內(nèi),風扇和 RGB燈條的效果看起來挺不錯,燈光亮度也不算高。

電源倉上方所安裝的兩個利民C12R-S反向風扇,正面看到燈光效果更為好看,利民TL-C12R-S同樣可以看到無遮擋的燈光效果,不用因為傳統(tǒng)風扇的屁股問題影響到燈光效果,當然利民TL-C12R-S也適合安裝在前面板上,當你的側(cè)透機箱擺放在桌面上時,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更佳的燈光效果。

只是機箱前方自帶風扇的效果圖,默認燈光是紫色,因為沒有通過線材直接連接在主板上,也就沒有實現(xiàn)燈光統(tǒng)一的效果。這里還有一個隱藏式設計,就是左上角的這三條類似于爪痕的斜線設計,其實這是鍍鉻燈條,也是幻彩ARGB設計,同樣支持主板同步功能。

至于安鈦克DP502FLUX實際的散熱性能,前三底二后一共計六個風扇,搭配九州風神AS500 Plus風冷實際測試的結(jié)果為80.5度。


簡單用對比以前的一組測試結(jié)果,機箱內(nèi)安裝風扇數(shù)量為7個,為前三頂三后一安裝,風扇均為12厘米,搭配同一風冷進行測試,AIDA64在FPU下測試30分鐘的溫度為81.3度,結(jié)果上差異并不大,某種意義上來講,安鈦克驅(qū)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實際散熱性能有效,比傳統(tǒng)風道的安裝方式要更有效果些。


當然直白來講,底部兩個風扇的安裝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大幅降低了顯卡的溫度。以安裝的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為例,F(xiàn)urMark與Aida64雙烤模式下的溫度可以穩(wěn)定在68度,比上面同一機箱、7個風扇下的76度要低上不少。

總的來說,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延續(xù)了安鈦克成熟的做工設計,拆裝上比較方便,在內(nèi)部的空間容量可以滿足容納下當前絕大部分顯卡、電源、風冷等,開孔數(shù)量和位置上可以滿足日常走線的需求。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作為賣點的部分,一是隨機箱自帶的三個幻彩ARGB風扇、1個反向風扇和1個普通風扇共計五個風扇,用戶基本無需額外購買風扇;二是自帶一個兼具燈光與供電的集線器,可以同時外接5個幻彩ARGB風扇的安裝使用需求,還可以直接連接主板實現(xiàn)燈光同步;三就是預留的光驅(qū)位,滿足了仍舊需要搭配光驅(qū)使用的用戶需求;四就是前頂支持雙360水冷,可以滿足部分雙U主板用戶的安裝使用需求。

不過同時也可以看到,安鈦克DP502FLUX中塔機箱也沒有提供獨立的顯卡支架來搭配大型顯卡使用,同時前方可以考慮采用透光性能更好的亞克力面板。
最后附上整機的配置。
CPU為7nm工藝打造的3800X, Zen2核心架構(gòu),采用八核十六線程設計,處理器CPU主頻為3.6Ghz,Boost 頻率4.5GHz, 36MB總緩存(L2/L3緩存分別為4MB/32MB),AM4接口,TDP為105W,最高支持內(nèi)存雙通道DDR4-3200MHz。主板為技嘉 X570 AORUS ELITE WiFi主板,采用ATX版型及14相供電設計;4條內(nèi)存插槽最高可支持128GB,支持雙通道;擁有1個PCIe x16插槽、1個PCIe x8插槽和2個PCIe x1插槽,支持CrossFire技術;擁有6個SATA接口,2個M.2接口。

主板為ROG Strix X570-F,采用了12相數(shù)字供電設計,8+4PIN電源接口搭配PRocool II高強度電源實心接口設計為主板提供了穩(wěn)定的供電。 ROG Strix X570-F主板提供了主流的四個內(nèi)存插槽,最高容量支持到128G,內(nèi)存頻率最高支持到4000MHz頻率。 ROG Strix X570-F采用了雙PCIe 4.0 M.2 NVMe SSD插槽的設計,插槽均有對應的金屬散熱片設計,散熱片底部都有提供導熱貼片ROG Strix X570-F主板提供3 個 PCIe 4.0 x16 插槽和2 個 PCIe 4.0 x1 插槽,其中上方兩個PCIe 4.0 x16插槽均設計有金屬支架。ROG Strix X570-F主板在視頻輸出接口上提供了一個HDMI2.0接口和一個DP1.2接口,用來直接升級 BIOS的 Flashback按鈕。USB接口包含了4個藍色的USB 3.1 GEN1 Type-A接口、1個USB 3.2 GEN2 Type-C和3個紅色的USB 3.2 GEN2 Type-A接口。

內(nèi)存為宇瞻Apacer NOX,支持1670萬RGB幻彩燈效,可自定義任意背光顏色,支持華碩ASUS AURA sync, 技嘉 RGB Fusion、微星 MSI Mystic Light Sync以及華擎ASRock Polychrome Sync,可以實現(xiàn)燈光同步功能。這款3600版的時序為CL18-22-22-38,同樣支持XMP 2.0技術。從Thaiphoon軟件上來看,Apacer NOX暗黑女神RGB燈條3600采用的是三星B-die,理論上還有不錯的超頻性能。

散熱器就是九州風神AS500 Plus風冷散熱器,底座采用的是回流焊工藝設計的純銅微凸底座,表面比較光滑平整,通過直接與CPU接觸來實現(xiàn)熱傳導,更有利于將CPU的熱量均勻傳至整個鰭片,搭配56片全鋁鰭片來提升散熱性能。

九州風神AS500 Plus風冷散熱器采用的是單塔搭配兩個風扇的主流設計,風扇為性能強勁的兩個14厘米TF140S,售后上則是提供了3年質(zhì)保。在核心的高度上,九州風神AS500 Plus風冷散熱器主體高度為164毫米,基本上可以輕松兼容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的中塔機箱。兩個風扇均無燈光設計,均采用了黑色的9扇葉設計,支持PWM。

九州風神AS500 Plus風冷散熱器所采用的56片鰭片等效散熱面積更大,同時鍍鎳工藝的設計也提升了抗氧化和防腐蝕性能。固定螺絲孔設計在底座兩側(cè),安裝前需要先將兩個風扇先取下在進行主體安裝,之后再進行這個風扇的安裝,略有些繁瑣,建議直接把兩個風扇集成固定安裝,同時將螺絲設計在頂蓋,方便用戶安裝。

電源采用的是支持10年換新、全模組、全日系電容設計的Antec HCG X850金牌電源,確保為整機提供穩(wěn)定的供電性能。Antec HCG X850金牌電源模組口分為了上中下三排,上排為三組PCI-E/CPU模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組線,可以滿足搭配雙CPU服務器使用,也可以擴展成多路顯卡供電線使用。此外主板模組口采用了18+10PIN設計,支持下一代主板連接使用。此外內(nèi)置鴻華135mm FDB液態(tài)軸承靜音風扇,壽命更長同時支持溫控,會根據(jù)高溫高負載的實際使用情況來自動啟動風扇,低負載低溫的狀態(tài)下電源風扇會進入停轉(zhuǎn)狀態(tài),從而將運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顧了高效散熱與低噪音的特性。

顯卡為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采用了三個風扇設計,均支持智能風扇啟停技術,自帶了一個RGB 3D STORM背板小風扇來提升核心區(qū)域的散熱性能。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在散熱相關的用料上相當扎實,加入了五熱管高規(guī)格散熱馬甲的設計來提升散熱性能,供電接口上均采用了8 + 8供電接口設計來為顯卡提高穩(wěn)定的超頻性能。在接口的設計上,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提供了3DP+1HDMI+1個多功能type-C接口的設計,所謂的多功能type-C接口除了用來充電、數(shù)據(jù)傳輸外,還可以實現(xiàn)視頻輸出的功能。

以上就是此次的一個裝機點評,感謝各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