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如箭
<檄文如箭>;
副標題:
當語言交流有點戰(zhàn)場的味道時,各種消息就可以比作刀槍,用作兵器;并且比刀槍更文明。
一、
項羽困垓下,漢軍圍之數(shù)匝。楚軍精銳在此,漢軍雖多,急切不能破。
于是,韓信作楚歌、吹簫,教漢軍。
某一天深夜,戰(zhàn)斗過后,楚軍睡了。睡夢中,
聽見四面?zhèn)鱽沓L歌謠。
歌曰:
“九月深秋兮四野飛霜, 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愴。
最苦征戰(zhàn)兮日夜彷徨, 披堅執(zhí)銳兮孤立沙岡。
離家十年兮父母生別, 妻子何堪兮獨宿孤房。
雖有余田兮孰與之守, 鄰家酒熟兮孰與之嘗。
白發(fā)倚門兮望穿秋水, 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
胡馬嘶風兮尚知戀土, 人生客久兮寧忘故鄉(xiāng)。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 骨肉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枉知所倚, 壯志寥寥兮付之荒唐。
當此永夜兮追思退省, 及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豈誕兮天遣告汝, 汝其知命兮勿謂渺茫。
漢王有德兮降軍不殺, 哀告歸寄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營兮糧道已絕, 指日擒羽兮玉石俱傷。”
楚軍聞歌,土崩瓦解,霸王死。
二、拖延語態(tài);
? ? 在轟炸珍珠港之前,山本要求內閣幫助他盡量爭取時間,
好集結他的艦隊。于是日本委托駐美國大使野村吉三郎先生,
積極地進行會商和妥協(xié),
與美朝野會談九個月,從春天談到冬天。
直到十二月的一天,野村先生對他們說:
“很遺憾,我們認為這樣談下去,估計不會達成協(xié)議。”
說罷深鞠一躬,告辭了。
第二天早上,瓦胡島上空看到飛蝗般的攻擊機群。
三、深間之言,瓦解士氣;
其實想來,韓信作歌的妙處,有一位英國紳士解釋得最好--坎貝爾。
坎貝爾先生也說過:“當語言成為一個武器,且等價于幾個旅的時候,大家是普遍樂從的?!?/p>
1918年,一戰(zhàn)白熱化,英國制造出一條消息,說“德國工廠把尸油做肥皂?!?/p>
世界各地的情報工作者聽命而動,立即向全世界散播,
這個爆炸性消息不脛而走,傳遍歐、美、亞、非各個國家,
這年的11月,德國人在雷東德火車上投降。
四、老師的預言,學生勇敢實踐:
還是這一年,李大釗屬文說,“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p>
經(jīng)過軍閥割據(jù)十二年(1916,至1928),1916袁世凱死了以后開始割據(jù),到1928年張漢卿看不下去老百姓受苦,
宣布東北易幟;
兩廣策動大革命(1924,至1927);
土地革命戰(zhàn)爭(1927,1937);
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8);
解放戰(zhàn)爭(1945,1951.5.23);
抗美援朝(1950,1953.7);
當年某某先生說“可能不行”的小伙子們終于底定中國。
五、善待記者,朋友有信;
埃德加斯諾有一顆躁動的心,
他本來在燕大當老師過的挺好。
但是他的獨立性和思想性,讓他下決心冒險來到流行病肆虐、戰(zhàn)亂的西北,
又深入蘇區(qū),
洗過西北河溝的露天浴,采訪了周、朱、毛、彭幾位先生,領略了延安開明的學風,明白了小鬼的用法,體會了窯洞的虱子,
斯諾對紅色中國越發(fā)傾注了熱情,
最終寫成<紅星照耀中國>,
并從1936年開始國外印刷,
幾年間,
該書以寫實的筆觸在國際上和國統(tǒng)區(qū)生動地闡述了他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國統(tǒng)區(qū)改名<西行漫記>)
六、打出鮮明的旗幟;
? ?在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的時候,有長者請蔣介石在武漢再辦一所大學校,
號召青年來抗日,他不同意;
沒多久,延安開辦了抗日軍政大學,
于是全國的抗日先鋒們都前赴后繼、奔赴延安,
火車不行就馬車,馬車沒得,
就步行;
就算腳底板打水泡也要去延安。
為什么那時候延安這么大的號召力呢?
1.在全國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大義感人;
2.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3.官兵平等,三三制;
4.斯諾的<西行漫記>;
? ? 所以,看到這些實在的情形,陳嘉庚才對南洋的僑胞們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