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永樂大典》的莫名消失
轉(zhuǎn)載之悟?qū)崅€人雜談
中國《永樂大典》的莫名消失與西方百科全書的憑空爆出
《永樂大典》原書僅抄一份,遷都北京后,移貯文樓。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為防大典被毀,照原本重錄一份。重錄本于隆慶元年(1567)告成,與永樂正本的格式、裝幀完全一致。正本原藏文淵閣,副本藏皇史宬(chéng)。但自成書以來,《永樂大典》歷經(jīng)滄桑,歷經(jīng)劫難:正本人間蒸發(fā)杳無蹤跡,副本屢遭劫難殘卷遺落全球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多個收藏機構(gòu),至今僅存400余冊。迄今為止,通過政府撥交、國內(nèi)外贈送、國家圖書館采訪等多種渠道,國家圖書館已有《大典》224冊(含現(xiàn)存臺灣的60?冊),居各處收藏的首位。
國家圖書館從2018年起開始展覽《永樂大典》,并舉辦相關(guān)講座等活動。2018和2021年,先后兩次舉辦《永樂大典》主題展——“曠世宏編 文獻大成——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和“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展覽。2018年9月28日,“曠世宏編 文獻大成——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開展,受到觀眾熱烈歡迎,沖上熱搜,日均參觀人次近萬人,10月6日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頭條。這次展覽原計劃2018年底結(jié)束,結(jié)果延至2019年8月4日。

2019年9月是國圖建館110周年,國圖9月7日開始承辦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 首次系統(tǒng)展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永樂大典》古籍修復重點項目成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nèi)外典籍展覽中數(shù)量、規(guī)模、等級最高的一次,也受到觀眾熱烈歡迎。但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fā),國圖閉館,實物展覽暫停,之后推出了線上展覽。隨著疫情放緩,2021年國圖又開啟了“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展覽至今。
《永樂奧秘》2022年7月26日發(fā)于上海,作者昆羽繼圣。文章說,《永樂大典》采擇前朝文獻典籍之多,高達七八千種。其收錄時間上自先秦、下訖明初,輯錄了大量后來已經(jīng)失傳的秘籍史料,且對所收文獻甚少修改,堪稱“典籍淵藪”,歷史價值、文獻價值首屈一指。即便是后來滿清吹得神乎其神、卻科技軍工寥寥的《四庫全書》,其引用的典籍也不過3000余種。《永樂大典》被無數(shù)公知曾經(jīng)熱捧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譽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奧秘》說,嘉靖副本至隆慶元年(1567年)抄錄完成,最初放置于皇家檔案庫皇史宬保管,后收于翰林院。然而,此后不久,收藏于翰林院的《永樂大典》正本卻不知所蹤,仿佛人間蒸發(fā)了一般,竟然找不到任何損毀或有關(guān)去向的記錄。

現(xiàn)在存世的《永樂大典》全都是副本,清乾隆年間在皇史宬發(fā)現(xiàn),但已遺失不少。雍正年間保存于翰林院。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翰林院遭劫,《永樂大典》部分毀于戰(zhàn)火,部分被搶。清廷議和后,當時的北京外國使館林立。翰林院官員監(jiān)守自盜,“早間入院,帶一包袱,包一棉馬褂,約如《大典》二本大小,晚間出院,將馬褂加穿于身,偷《永樂大典》二本”,洋人只需花費十兩白銀便可買到一冊。光緒元年(1875年),存本已不足5000冊。光緒十二年(1886),僅存900余冊。光緒二十年,只剩下800余冊。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lián)軍侵華,翰林院被燒,副本多冊被焚毀或竊取。幸存的殘本或被侵略者作為戰(zhàn)利品劫掠而走,或被國內(nèi)一些懂得此書價值的人翻檢拾走。以后,外國侵略者還從一些書商、收藏家手中收購《永樂大典》書冊。最后,翰林院僅剩的六十四冊被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清末大臣陸潤庠運回府中。
《永樂奧秘》說,通常而言,故事到這里似乎就結(jié)束了。可是,長了點見識的中國人赫然發(fā)現(xiàn)西方有點不對頭。它沒有知識和技術(shù)積累的演進過程,就突然發(fā)生了技術(shù)大爆炸,還在18-19世紀爭先恐后搞出了一大堆百科全書,并出現(xiàn)了一批百科全書式的、后世只能望其項背無法復制的天才。文章列舉把了網(wǎng)友十方突整理的西方那時的百科全書:
(1)《寰宇大觀》?佛蘭德(今屬比利時)學者及地理學家亞伯拉罕·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年)編繪的《寰宇大觀》是歐洲第一部百科全書。全書對當時已知的世界地理知識進行了歸納集結(jié),稱“百科全書式的地圖集”。
(2)《錢伯斯百科全書》?又稱《科技百科全書》,1728年于英國出版(首版不敢讓世人檢驗)。
這是英國最早的(第一部)百科全書,“嘗試概括人類古今知識”,囊括了地理、政府、經(jīng)濟、語言、文學、藝術(shù)、科學、宗教、哲學、歷史等全方位知識?,F(xiàn)在只給看1973年的“刪減本”。
(3)《不列顛百科全書》又稱《大英百科全書》,是《錢伯斯百科全書》的繼承者。
瞧見了沒?牛氣沖天、享譽世界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居然繼承了《錢伯斯百科全書》的內(nèi)容,因而被稱為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權(quán)威的百科全書。據(jù)說,1771年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版。
在英國第一本《約翰遜詞典》問世16年后,看著好像沒問題,可是,1755年出版的《約翰遜詞典》只有4.5萬個單詞,要寫百科全書,4.5萬個單詞,夠嗎?
有趣的是,傳入歐洲的《康熙詞典》也恰好是4.5萬個單詞,而《約翰遜詞典》正是一對一翻譯自《康熙詞典》,創(chuàng)造了那4.5萬個單詞,好巧,好巧。
(4)《便士百科全書》?1837年,此書以華文百科知識為對象,硬塞進英語詞里,其實就是一本中英對照百科全書。
(5)《美國百科全書》該書于1829一1833年問世,大英百科全書一式兩份,搞了個副本。
(6)《Encyclopaedia》 (《百科全書》)1559年,德國的鮑·斯卡利奇(?Paul Scalich)以一己之力編纂了一本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這個書名后來據(jù)說成為各國百科全書的代名詞。
(7)德國《百科全書·科學家和藝術(shù)家在社交場合下,檢索值得回顧的古代和近代歷史事件用簡明百科全書或百科全書》?手稿完成于1805年前后,未出版,被布羅克豪斯出版社收購。
(8)德國《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1812年至1819年出版。
(9)《普通德語實時百科全書》1819年開始出版。
以上三部都是同一家出版社,即1805年成立的布羅克豪斯出版社。該出版社據(jù)說出版的《百科全書》系列多達上百部。
布羅克豪斯出版社為許多國家的大百科全書提供了模版,如《荷蘭大百科全書》、《溫克勒·普林斯插圖百科全書》、《瑞典百科全書》、《梅耶百科詞典》、《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以及后來的《蘇聯(lián)大百科全書》……數(shù)不勝數(shù)。
(10)德國《赫爾德百科全書》?赫爾德出版社創(chuàng)建于1801年,也出版了一系列《百科全書》,總之,父子三人就干了一個國家級的大工程。
《永樂奧秘》說,上面這些國家都這么干了,法國豈會心甘情愿落于人后?當然不會。法國人更強,直接來了一個百科全書派。1745-1780年,巴黎出版商普魯東將英國出版的《錢伯斯百科全書》譯成法文,自發(fā)形成了一個百科全書派。在這個百科全書派中,有一系列耳熟能詳?shù)拇竺哼_朗貝爾、愛爾維修、狄德羅、孟德斯鳩、魁奈、霍爾巴赫、杜爾哥、伏爾泰、盧梭、比豐......
《永樂奧秘》說,令人疑惑的是,17-18世紀的歐洲,書面語言尚在建立和統(tǒng)一過程中,還在不斷參照漢語詞典對譯創(chuàng)造詞匯,連第一本詞典都沒有形成,——沒有詞典,沒實現(xiàn)書同文,單詞都沒有造好,詞匯量也不足,就這水平,突然像雨后春筍一般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百科全書,堪稱百花齊放、爭奇斗艷,令人嘆為觀止!
俗話說,沒有無源之水,沒有無本之木。它們這些知識技術(shù)哪里來的?為什么會憑空出現(xiàn)?與此同時,中國的科技文化成果集成圖書《永樂大典》仿佛人間蒸發(fā)了一般離奇失蹤。兩件事有沒有聯(lián)系?學過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遙遙領(lǐng)先世界。2019年7月5日國際戰(zhàn)略論壇二號文章《人類起源于青藏高原?人類社會歷史將增加1200萬年?》說,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中華文明一枝獨秀,在上古、古代和近代一直遙遙領(lǐng)先,逐漸向世界各地傳播,成為世界文明的源頭。世界其他地區(qū)都是學習了中國文化后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的。
漢代以前,世界上只有一個文明,就是中國,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第一波西傳是向西亞的伊朗高原波斯地區(qū)和阿拉伯地區(qū)。西漢時期(西元前二世紀)伊朗高原出現(xiàn)一個條支國,從中國遷徙去的大月氏在條支東部建立安息并“役屬之”。南北朝時期到隋代,安息被波斯取代,西亞出現(xiàn)一個波斯文明。西亞阿拉伯地區(qū),在唐代出了一個阿拉伯文明。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四大發(fā)明、茶葉、瓷器、絲綢等傳入阿拉伯,大大促進了阿拉伯科學、文化和藝術(shù)的發(fā)展。而世界其他地方這時候還是蠻荒一片。歐洲的中世紀是“黑暗時代”,之前他們還在樹上與動物為伍,下到地上后,也是“國王王后隨地大小便,以地為床”,“一千年不洗一次澡”?,沒有人識字,也沒有國家,更不會寫字記錄歷史。在沒有知識和技術(shù)積累的演進過程的情況下,突然就發(fā)生了知識技術(shù)大爆炸,在18-19世紀爭先恐后搞出了一大堆百科全書,還出現(xiàn)了一批百科全書式的、后世只能望其項背無法復制的天才。
這不符合邏輯??!到底怎么回事?昆羽繼圣的答案是,在華夏消失的永樂大典,通過移花接木之術(shù),通過乾坤大挪移之功,在彼時的歐洲遍地開花、遍地結(jié)果……。同時引用維也納大學教授萊納(Georg Lehner)在其所著《歐洲百科全書中的中國》一書中,直言不諱的揭露:
“……來自中國的知識是歐洲百科全書的中國源泉……這部書揭示了有關(guān)中國的知識是怎樣變成了總的歐洲知識的一部分……”
“……在1700年至1850年間出版的英文、法文和德文百科全書,探討了中國資訊在歐洲的一般知識作品中所呈現(xiàn)和被運用的情況……”
“……(第一批)歐洲的百科全書所提供的是有關(guān)中國知識的濃縮……”
“……對各種百科全書所載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分析,……它們展示了盛行于歐洲知識界(republic of letters)的話語,與有關(guān)中華文明各方面的知識的相關(guān)性……”
“……各種百科全書中所呈現(xiàn)的信息,提供了來自中國的豐富資料,包括地理、政府、經(jīng)濟、語言、文學、藝術(shù)、科學、宗教、哲學、歷史等。中國知識在歐洲發(fā)展的過程,已經(jīng)反射到西方知識之中……”
“……荷蘭和英國對于傳播中國知識起著關(guān)鍵作用,它們進口……改變歐洲日常生活的中國商品,而且通過書籍和期刊在全歐洲傳播中國知識……”
“……對于大多數(shù)的百科全書而言,中文和中國書面語言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在第一版《錢伯斯百科全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被耶穌會士李明(Louis le Comte, 1655—1728)用漢語描述的線索……”
“……雖然第一版《大英百科全書》是基于《錢伯斯百科全書》而編纂詞條,但刪去了李明的話……”
“……《康熙字典》有45,000個字……”
“……(有趣的是)歐洲詞典的詞條數(shù)量也大致都是45,000個字:像羅伯特·安斯沃思詞典(18世紀)、拉丁文詞典(1736年起,成了死去的語言)和約翰遜英語詞典(1755年)……。《便士百科全書》(1837年版)和《大英百科全書》(1842年版)都提到:
《約翰遜英語詞典》擁有與《康熙字典》相同數(shù)量的字詞?!?/span>
那么,中國的知識是如何到了歐洲的呢?昆羽繼圣講道,當《永樂大典》收藏于翰林院時,它的直接負責人是誰呢?經(jīng)過查證,這個負責人居然是內(nèi)閣次輔、太子太保贈少保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耶穌會教徒——大名鼎鼎的徐光啟、徐保祿,其于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也就是說,中國的知識到了歐洲,與這個中國入會教徒徐光啟有關(guān),很可能是徐光啟與基督教耶穌傳教士合作把《永樂大典》從中國轉(zhuǎn)移到了歐洲,否則無法找到歐洲這些知識的來源。
其實,這只是一個邪惡組織共濟會策劃的對中華文明典籍的“乾坤大挪移”行動的一部分,此外中國所有其它文化科學知識內(nèi)容也被 “乾坤大挪移”到歐洲了。比如2022年2月10日國際戰(zhàn)略論壇二號文章《普京力挺北京冬奧長備而來匆匆而去,中俄關(guān)系將走向何方?》說:巴甫洛夫的生理學成就、門捷列夫的化學成就,很可能與牛頓力學、哥白尼日心說、達爾文進化論、伽利略天文學成就、萊布尼茨的數(shù)學成就一樣,都是竊取于中國明朝的。即這些西方科學成就都是從中國“乾坤大挪移”過去的。
共濟會對中華文明文化科技成果的“乾坤大挪移”行動,從元朝就悄悄開始,明朝中期正式大規(guī)模推進。清朝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劫掠文物古籍是“收官之舉”,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洗劫北京皇宮劫掠中國文物古籍為“掃尾工程”。這個偷竊和劫掠的規(guī)模之大之徹底,2020年1月19日珠峰國際戰(zhàn)略論壇文章《顛覆你的認知:鄭和艦隊是“現(xiàn)代鋼鐵巨輪”,使用“蒸汽機”動力運行》用“乾坤大挪移”來概括。2020年8月25日珠峰國際戰(zhàn)略論壇文章《中美脫鉤可能造成什么后果?說來可能讓你大吃一驚》把這個“乾坤大挪移”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科技文化成果”,二是“物質(zhì)財富”,三是“智力”。
鄭和航海的各種珍貴技術(shù)資料也被“乾坤大挪移”了。有人指出,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有一個叫劉大夏(1437年——1516年)的人,將鄭和航海的各種珍貴技術(shù)資料,航海圖和各類卷宗(官方檔案有人說叫《鄭和出使水程》)私自藏匿起來。民國張氏約園刊本《灼艾余集》、嘉靖(1559年)進士嚴從簡的《殊域周咨錄》都談到劉大夏藏匿鄭和航海檔案,并將其文檔銷毀的事情。這個劉大夏,就是共濟會找的一個代理人。而這些珍貴的航海資料也沒有全部銷毀,而是對共濟會有用的送給了歐洲,對共濟會沒用或有礙、而對中國有用的被銷毀。正如署名“托塔李天王”的網(wǎng)友在《中國人被資本家徹底洗腦的500年》中所講,跟隨這個脈絡(luò),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鄭和航海停止后,西歐國家的造船技術(shù)在16世紀突然崛起?!皫缀跏峭粋€時間段里,明朝在以下幾個技術(shù)領(lǐng)域開始全面停滯,而在停滯時期,西歐恰好在這些領(lǐng)域內(nèi)蓬勃發(fā)展:1,火槍/火炮技術(shù);2,造船技術(shù);3,航海術(shù);4,天文歷法?!?/span>
而共濟會在得到中國這些尖端技術(shù)材料后,就安排西方人拿著鄭和船隊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和海航資料,開始做全面劫掠中華文明的準備,并開始對整個世界進行征服。
由此可以知道,什么“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什么“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都是偽造的神話。所謂的“開辟新航路”是西方拿著鄭和《坤輿萬國全圖》和海航資料核對世界海洋航路,為全面劫掠中國做海航準備;所謂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是對照《坤輿萬國全圖》和海航資料“按圖索驥”,為征服整個世界做準備。而共濟會為了隱藏其真實目的,讓意大利人哥倫布以攜帶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國書的名義橫渡大西洋,卻把美洲加勒比海地區(qū)島嶼故意“誤認為”是中國西南部印度附近的島嶼,并命名為“印度群島”(后來為了避免與真正的印度混淆前面加個“西”),把當?shù)厝私凶觥坝《热恕保ㄎ靼嘌勒Zindian,漢語音譯“印第安人”,為了避免混淆后來叫American indian,美洲印度人),以混淆視聽。帶著《坤輿萬國全圖》,怎么可能把美洲加勒比海地區(qū)當作亞洲的印度?然后他們把掠奪中國的公司叫“東印度公司”,也是為了混淆視聽。而哥倫布,以及同樣所謂“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等人從未到達過中國,由此可見共濟會的奸詐。但是,中國人的航海大發(fā)現(xiàn)被“乾坤大挪移”變成了歐洲人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
根據(jù)目前發(fā)現(xiàn)的材料,中國明代已經(jīng)達到了西方工業(yè)革命時期的科技水平,確切說西方工業(yè)革命使用的是中國明朝的科學技術(shù),明朝的科學技術(shù)被“乾坤大挪移”成了西方工業(yè)革命的技術(shù)。
在共濟會的策劃下,基督教神職人員又利用從中國竊取和劫掠的科技文化成果偽造歷史,偽造了三大“文明古國”(古代埃及、巴比倫、印度)和古代希臘羅馬,讓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古代文明中華文明在所有文明中墊底,結(jié)果中華民族成了“愚昧落后”的民族,形成了一套黑白顛倒、乾坤倒錯的話語體系和世界觀,造成世界對西方的崇拜和對中國、中華文明的蔑視,以及國人的自卑心理。
為了掩蓋從中國盜竊和劫掠文化科技成果的事實,共濟會采取了多項措施。首先是不讓中國人再有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企圖讓中國人永遠處于“落后”狀態(tài)。為此它通過基督教傳教士把中國文化科技成果“乾坤大挪移”到西方的同時,通過滿清政府在中國本土毀滅了能夠找到的所有原始檔案材料、圖書典籍,并對漢族人實行愚民政策,禁書、焚書、搞文字獄,禁辦學校,將輝煌的明代文明搞得一片黑暗,倒退到史前蠻荒狀態(tài),文盲滿天下??茖W文化知識是有傳承的,中國人(漢族人)不能接觸,不能研究,自然就“落后”“愚昧”了。
網(wǎng)友文行先生說,北京作家王彬主編的《清代禁書總述》,收錄了3236種被清廷禁毀的書籍。以編撰《四存全書》的名義公開銷毀的書籍總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為13600卷。焚書總數(shù),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shù)170余種、8萬余塊。除了焚毀書籍,清朝還系統(tǒng)性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估計不少于1000萬份明代檔案被銷毀,后來明代檔案僅存3000余件。也就是說,明代檔案僅萬分之三(3?)流傳下來,而且僅存的這3?也是經(jīng)過系統(tǒng)性刪改的。
為掩蓋盜竊和劫掠中華文明的“乾坤大挪移”事實,共濟會采取的另一項措施是,把中國文化科技成果嫁接到西方的過程稱為“文藝復興”,并把時間從17-19世紀提前到14-16世紀。但它既不只“文藝”,也不是“復興”,而是“文化劫掠和嫁接”。因為此前他們還是野蠻人,根本就沒有任何“文藝”,何來“復興”?所有“文藝”都是從中華文明盜竊和劫掠來的。而且,“文藝”的概念也太小了,西方人不只是盜竊和劫掠了中華文明的“文藝”成果,而是盜竊和劫掠了整個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科技、教育等等所有方面的成果,是把盜竊和劫掠中華文明的成果嫁接到西方“黑暗世紀”的“文化沙漠”上,是對中華文明的“乾坤大挪移”?!拔乃嚒笔俏鞣饺藶榱穗[藏劫掠“中華文明”的大惡行而縮小了的概念,用“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是他們做賊心虛的表現(xiàn)。
為掩蓋盜竊和劫掠中華文明的“乾坤大挪移”事實,共濟會采取的第三項措施是,把所有這些信息對中國人封鎖,蒙蔽中國人。但這些信息在西方并不是秘密,而是常識,所以只有中國人被蒙在鼓里。由于近年來大批中國知識精英移居海外,有機會接觸相關(guān)信息,又由于信息社會信息傳播的便捷性,一些有良知的專家學者把這些信息傳回國內(nèi),共濟會蒙蔽措施失效。對照近年來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的成果,我們才知道這些情況。揭露這些情況的人目前已經(jīng)形成一個學派,叫“西史辨?zhèn)巍睂W派,他們已經(jīng)有這么多作品出版,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到。我從2020年5月開始寫了《要戰(zhàn)勝這次全球疫情,蒙在鼓里500年的中國人需要知道世界歷史的真相了》系列文章,到2021年10月發(fā)了十六篇。
所以說,中國《永樂大典》的莫名消失與西方百科全書的憑空出現(xiàn),是共濟會對中國文化科技成果“乾坤大挪移”的一個內(nèi)容表現(xiàn)。在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今天,需要正本清源,把所有中國文化科技成果都拿回來?!拔魇繁?zhèn)巍钡膶W者們正在努力。
最后,祝兩會取得圓滿成功!
祝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早日實現(xiàn)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