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位雜記(一)
有智者云:玩4k不打段位的人,品味素養(yǎng)都很低。本人也是在接觸到馬老弟沒多久后就了解到om有一套段位(Shoegazer段),很快從每天上線→打暗流→打超炮→打主導→下線過渡到了上線→打段位→下線,產(chǎn)業(yè)升級了屬于是。
那個年代的國內玩家對段位的理解一句話總結就是:有點,但不多。除了4首歌連在一起,最后比acc這類瞎子也能看出來的特征,基礎的切疊亂系統(tǒng)已經(jīng)大致成型了,但真到分析一張譜面具體是什么鍵型的時候,不比現(xiàn)在各大音游群里爭譜面難度的時候清晰。但說到底,玩嘛,這是單鍵這是長條,到底下了按一下,管他什么鍵型也都一樣打,所以倒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雖然同時期我也開始做譜了,但就像曲師標不明白歌的genre一樣,我作為譜師搞不明白我到底拉了坨什么東西出來,也是人之常情嘛。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xiàn)在2017年,even說他想要做一套馬老弟的仿Shoegazer段位,然后拿了一個Ex2的樣稿給我。我也是后來才知道他和挨炮在之前做過一版通常段位,但當時使用了3首歌+血條制的模式,那個年代的馬老弟連崩比現(xiàn)在的還嚴重(對,16~17年左右修過一次判定區(qū)),所以導致那套段位基本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所以他后來決定以較新的Shoegazer段位形式在該段位基礎上續(xù)一套進階段位。雖然這個思路非常奇妙深刻,為什么兩套完全不同樣式的段位體系可以捏到一起,或是為什么首先做的是一個2段而不是1段,但總之這個段位已經(jīng)拿到我手里了。
打完這個段位,我的感想只有一個字:爛。不僅四張譜的難度分配差異極大,而且好幾張譜其實都是切換。雖然大家對排列的認識都勇攀下限,但下限之間亦有差距,于是,本人就做出了一個令我后悔終生的決定:要不我來幫你做吧。
決定了要做,那首先擺在面前的問題就是譜從哪來。雖然直接從sm、om偷譜簡單好用,但為了做中國人自己的馬老弟段位,最終敲定了全國人譜面的思路。想法雖然很美好,但天天打段位的段位吃好找,能寫段位譜的譜師難尋啊。那個年代能把bpm offset搞對,寫出來譜面與音樂相關的國人兩只手就能數(shù)得過來。結果,最后就變成了一大半的譜面都是我現(xiàn)場寫的。
初版ex段為ex0-ex7,涵蓋難度范圍大約在shoegazer6段~tachyon左右。但話是這么說,憑借我當年一知半解的排列知識導致難度分配、鍵型組合都是一坨稀爛,后面幾個段位打不動還是靠腦測的。不過這套東西就算寫出來了,填補了國人段位少、段位難的空白。
段位發(fā)布后我想著這事就算搞完了于是就沒關注后續(xù),沒想到后來even又和雪雪合作搞了配套的通常段位,譜面大多從om那邊偷來的,但可能由于溝通原因造成了甲乙施工隊笑話,最后10段比shoegazer8段還難,修過了;此外種邵奕先生自作主張在ex段位結尾加了個final段,大筆一揮放了四張他的大作上去,給v1段位畫上了個十分令人遺憾的句號,也給后面段位開了個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