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莫臥爾花園

大家好,我是小螞哥。自從寫過兩期阿爾漢布拉宮之后,小螞哥就愛上了伊斯蘭園林,這種簡單又美好的花園誰能不愛呢?沒看過阿爾漢布拉宮的小伙伴點下面的傳送門:天堂園的來歷
阿爾漢布拉宮

其實伊斯蘭文化挺復雜的,他們的信仰者遍布全球,而且又數次征服其他文明,搞得今天似乎每個國家都和伊斯蘭文化有點關系,而在這其中印度是不得不提的。
早在1526年間(中國明朝嘉靖五年),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在印度建立了封建專制王朝。

沒錯就是那個隋唐時期和我們中原打得不可開交的那個突厥。
突厥人的后裔蒙古人巴布爾在印度稱王,巴布爾直譯為“老虎”的意思,但看面相還是挺文氣的~嗯,有點像瘦版阿giao~


嗯我就是這么聯想記住巴布爾的長相的~
而我們都知道印度大多都是信仰印度教的,伊斯蘭雖然是一個外來宗教,但畢竟人家是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過來統(tǒng)治的,所以伊斯蘭文化在印度得到了相當好的延續(xù)和保留,而這其中遍布印度各地的伊斯蘭園林就是很好的例證~

隨著伊斯蘭教徒東征,17世紀,印度成為莫臥爾(Mughal)帝國所在地。莫臥爾自稱是印度規(guī)則式園林設計的導入者。莫臥爾帝王從祖先那繼承下來了對曠野和天然景觀的本能熱愛。他們在理智上注重尋求寧靜,而這種寧靜則是以建立的各種秩序為基礎的。他們全神關注的是現世及來世的永存,并堅持不懈地探索如何才能完美地達到這一目的。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臥莫爾園林都是規(guī)則的網格花園,我在阿爾漢布拉宮那篇已經詳細解釋了這種形態(tài)的來源,如果總結一句話就是伊斯蘭文明用花園描繪了《古蘭經》中的理想天堂。

莫臥爾園林和其它伊斯蘭園林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不同植物的選擇上。由于氣候條件不同,伊斯蘭園林通常如沙漠中的綠洲,因而具有多花的低矮植株;莫臥爾園林中則有多種較高大的植物,且較少開花植物。
莫臥兒園林有兩大類型,一是陵園,一是娛樂性的世俗化園林。陵墓在莫臥兒園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什么呢?因為宗教和來世、輪回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印度這樣的宗教國度,人民當然對于陵園更為熱愛了。
為了寫這篇文章,小螞哥查閱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這個網址https://whc.unesco.org/
現存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的莫臥爾花園有四個,分別是:

所以我們下面就分別來看看這四個園林。

夏利瑪花園是公元1642年恰赫-吉漢皇帝在此降旨修建的著名花園,是世界上最罕見的花園之一,堪稱莫臥兒王朝強盛國力的完美體現。修建者將大自然的不同風貌完整地移植到園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典雅而富于魅力的自然環(huán)境。
花園占地20萬平方米,四周有高墻圍繞,園內有三座帶階梯的平臺。這里既是王室的娛樂場所,也是皇帝及其隨從前往拉合爾時居住的行宮,因此在花園里用大理石和紅砂巖修建了一些亭臺和避暑住所。林蔭小路和用瀑布、400多個噴泉裝點的大道縱橫交錯,布局和諧,每到泉水噴放時,更是美麗如畫。





時光流轉,將莫臥兒王朝一世的繁華撕裂成衰敗凋零,園子里的池水,日日訴不盡“悲涼之霧,遍被華林”。



建立在阿格拉的“紅堡”,坐落在亞穆納河畔,占地38萬平方米,外圍由高十二米的紅色砂石城墻圍成,總體呈半圓形。曾經是莫臥兒王朝的皇城所在地,現在是伊斯蘭教建筑的代表之作,著名世界遺產和印度著名的旅游之地。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
由于采用紅砂巖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與首都德里的“紅堡”齊名。這座方圓38萬平方米的宮堡,外形非常雄偉壯觀,城內的宮殿,雖經歷漫長的歲月,多已失修,但畫梁和墻壁上精巧的雕刻與設計,仍隱約保存著昔日富麗堂皇的風貌。







阿格拉古堡建筑是印度--伊斯蘭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古堡內的建筑物曾多達500多座,但保留至今者已經很少。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賈汗基爾宮是城堡中的重要建筑物,宮內大院四周有二層小樓環(huán)繞,宮墻金碧輝煌,彩畫似錦。


泰姬陵(Taj Mahal),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七大奇跡小螞哥印象深刻,小時候在《奧秘》雜志上看過繪制精美的連環(huán)畫,至今記憶猶新,回頭咱們就單開一期講一講古代世界著名的視覺奇觀~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臥爾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杰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xù)寫,光陰輪回,生生不息。盡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盡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愿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筑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有趣的是,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小螞哥發(fā)現泰姬陵由于建筑太過于出名,以至于能找到的照片都是這個角度,對于泰姬陵園林的資料幾乎為零,好在臥莫爾園林本身簡潔,我們可以從平面圖讀出建筑和園林之間的關系。



胡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建于1556年,是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Humayun)的陵墓,也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建筑風格的典型結合。陵墓主體建筑由紅色砂巖構筑,陵體呈方形,四面為門,陵頂呈半圓形。整個建筑莊嚴肅穆、亮麗清新,為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胡馬雍和皇后的墓冢在寢宮正中,兩側宮室有莫臥兒王朝5個帝王的墓冢。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胡馬雍陵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臥莫爾園林其實并不都是一馬平川的,園林和建筑會通過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聯系成整體。







看完了莫臥爾花園你總結出來什么?好我就來為你復盤臥莫兒花園全部的特點:
1.方形水池

由于阿拉伯國家處于沙漠,干旱缺水,他們渴望那種充滿水和植物的理想生活,而能夠修私家花園的很多都是富人,出于炫富的心里,在他們的花園里面,水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是花園組成的重要部分。水池的設置一般設置在建筑物前方,且呈方形或者八角形。其樣式由展開的幾何圖形構成,表達出他們改變自然,征服自然的心態(tài)。這一點不同于中國的古典園林,中國文人表達的卻是和他們相反的寄情于山水,哪怕沒有自然,都要在小院內創(chuàng)造一個微縮版的自然的心態(tài)。
2. 十字形分割

伊斯蘭園林小且封閉,庭院大多數為矩形。園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匯點布設水池,象征天堂.園中溝渠明暗交替,盤式涌泉滴水,又分出幾何形小庭園,每個庭園的樹木相同。十字形水渠分別代表水、乳、酒、蜜四條河流。
3.修剪植物

每個庭院的樹木配置經過精心修建,有明確的主要樹種,這和現代的街道綠化有很多相似地方。不同于中國古典園林,和歐洲的類似,歐洲園林也是受到到伊斯蘭園林的影響。
4. 馬賽克
彩色陶瓷馬賽克圖案在庭園裝飾中廣泛應用。在底部和水的流動,形成別具風格的動感!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如果你覺得上述四點就能完全涵蓋臥莫爾園林的全部特點,那么你可能沒有真正理解臥莫爾園林的本質,之所以臥莫爾園林用網格布置,規(guī)則式的結構,修剪的植物,幾何式的馬賽克最最最本質的其實是在
烘托建筑
臥莫爾花園中的園林就像是建筑的蕾絲花邊,將建筑烘托的更加宏偉。

我們說西方園林發(fā)展的主線就是建筑的發(fā)展,園林隨著建筑形態(tài),體積,材質的變化不斷調整著,單純從園林的發(fā)展講西方園林是片面的,雖然這對千百年來爭取園林地位的園林師、園藝師極不公平,但這就是現實。
時間推到20世紀初,一位英國建筑師路特恩斯得到了一個設計印度新德里總統(tǒng)府的機會,他會怎么在臥莫爾園林這個大命題下做出自己的特色呢?請期待臥莫爾花園下篇《20世紀的臥莫爾花園——印度新德里總統(tǒng)府》
我是小螞哥。一個熱愛花園的人,螞蟻景觀,以小見大,我們下期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