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趙云與許褚激戰(zhàn)三十個回合,誰勝誰負?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名著,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有許多精彩的戰(zhàn)斗場面,讓人目不暇接。你是否記得趙云和許褚這兩位武將在演義中有過兩次交手?你是否想知道他們兩個誰更厲害?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興趣,那么就請繼續(xù)往下看吧!
趙云和許褚共交手兩次,有趣的是,這兩次交手都是在曹操和劉備的穰山之戰(zhàn)時發(fā)生的。穰山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發(fā)生在公元200年,是曹操和劉備為了爭奪中原的統(tǒng)治權而展開的一場大規(guī)模的軍事對抗。在這場戰(zhàn)役中,趙云和許褚分別代表劉備和曹操出戰(zhàn),展現(xiàn)了他們各自的武藝和智謀。
那么,他們兩個誰更厲害呢?我們可以從他們兩次交手的過程和結果來分析一下。
第一次交手是在穰山之戰(zhàn)的開始階段。當時曹操率軍南下迎戰(zhàn)劉備,剛到穰山地界時,就遇到了劉備的軍隊。兩軍陣前曹操罵劉備忘恩負義,劉備卻拿出了衣帶詔說奉詔討賊,曹操大怒,命許褚出戰(zhàn),劉備這邊趙云上前攔住,兩人大戰(zhàn)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此時關羽從東南率軍殺來,張飛則引軍從西南沖突而到,曹軍抵擋不住大敗而走,許褚自然也無心再和趙云廝殺,跟著大軍一起敗走。
這一次交手可以說是平手。因為當時雙方都是在公平條件下交手,沒有什么外界干擾或者體力消耗的差異。趙云和許褚打了三十個回合以后還是平手,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明顯的優(yōu)勢或者劣勢。接下去許褚也是因為曹軍大敗才不得不跟著敗走,并不是因為被趙云打敗。所以這一戰(zhàn)可以算是平手。
第二次交手是在穰山之戰(zhàn)的后期階段。當時曹操見劉備士氣旺盛,于是一面下令堅守不出,一面命夏侯淵、樂進去斷劉備的糧道,命夏侯惇去取汝南,奪取劉備的根據(jù)地。劉備得到消息以后大驚失色,命張飛去接應糧草,關羽去救汝南。
然而兩路人馬都被曹軍所圍,劉備不敢再戰(zhàn),連夜偷偷撤軍。曹操早有防備,布下伏兵截擊,幸虧趙云奮力死戰(zhàn),殺開一條血路,才保劉備殺出重圍。不過許褚隨即從后面趕來,奮力敵住趙云。兩人正廝殺時,于禁、李典也追了上來,劉備見勢不妙,只能自己先落荒而逃。
這一次交手可以說是趙云更勝一籌。因為當時趙云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場艱苦的戰(zhàn)斗,并且還要掩護劉備撤退。而許褚則是滿血狀態(tài),并且還有于禁、李典兩位將領相助。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許褚應該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并且能夠輕易地擊敗或者俘虜趙云。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
演義中雖然沒有明寫趙云和許褚、于禁、李典交手情況和結果如何,但是從描述看,趙云不僅沒有被許褚、于禁、李典三人所困,反而還能殺出一條血路,追上劉備,并且還有余力殺死高覽,擊敗張郃。這說明趙云在和許褚、于禁、李典交手時,不但沒有吃虧,反而還占了上風。而許褚、于禁、李典則是被趙云牽制住了,無法追擊劉備,也無法阻止趙云的殺伐。
這樣看來,趙云和許褚兩次交手,第一次是平手,第二次是趙云更勝一籌。那么,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趙云和許褚相比,還是趙云更厲害一些。如果兩人沒有其他干擾單挑的話,笑到最后的肯定是趙云。但是
這只是根據(jù)演義中的描述來分析的,并不一定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畢竟演義是一部小說,有很多虛構和夸張的成分。而且趙云和許褚兩人在歷史上并沒有真正交過手,所以我們也無法知道他們真正的實力如何。但是我們可以從演義中看出作者對他們兩人的評價和偏好。作者顯然更喜歡趙云這樣的忠勇之士,而不是許褚這樣的粗魯之人。
你對這個結論有什么看法呢?你覺得趙云和許褚誰更厲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