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DPI與報告率 如何設置才能適合自己手感

鼠標,是一個常見的電腦外設,它與鍵盤一起,幾乎成了即插即用設備的代名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鼠標是否真的“即插即用”就可以呢?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整天被握在手里的小玩意兒,需要如何調教。
鼠標的設置主要涉及到兩個參數:
一個是每英寸的像素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PI;
另一個是指針報告位置的頻率,稱作報告率或回報率;

一、鼠標DPI的設置方案
DPI給我們直觀感受是靈敏度,顯示器越大、分辨率越高對鼠標DPI的需求就越高,具體體現是低DPI需要長距離移動鼠標,十分影響操作效率。
如果你發(fā)現有人高頻率磨蹭鼠標的話,就是他的鼠標DPI設低了。想要正確設置DPI,就需要了解DPI與鼠標移動距離的關系。
在下圖中顯示器上是鼠標指針移動的像素數,鼠標墊上是鼠標移動的物理距離。
用水平方向像素數除以鼠標當前DPI,等于鼠標橫向移動的物理距離,這里乘以2.54是為了將英寸換算為厘米。

一般情況下,鼠標指針由顯示屏一邊滑到另一邊,鼠標移動的物理距離以3厘米為宜,如果超過5厘米,鼠標的操作尺度就比較大了,需要多段滑動鼠標完成操作。
當然,鼠標移動的物理距離多少合適,受主觀感受影響,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公式來計算出適合自己設置。

假設鼠標移動的物理距離為X;合適的DPI為Y;
那么,根據之前的公式
Y = 屏幕分辯率÷(X÷2.54)
我個人手懶,一般會將鼠標移動的物理距離設置為3厘米,冬天手冷,這個距離可能更低,所以,以3為X值得話,1080P的分辨率需要設置1500DPI,2K分辨率至少需要2000DPI,4K顯示器則至少需要3000DPI。
在按照此公式計算出數據設置后,如果感覺鼠標移動有些飄忽,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參數,報告率。
二、鼠標報告率設置方案
報告率一般為125*250*500*1000,四個檔次,數據越大越好,雖然目前大多數鼠標都可以設置到1000,但實際使用中并不建議拉的太高。
一方面是感受不太明顯,另一方面是消耗CPU算力太多。在待機狀態(tài)下,高報告率(1000)設置后,純點鼠標可以讓CUP負載越過20%,手快一點的小伙伴可能會更高。所以,這個參數設置500足以。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了解,我們不難發(fā)現,鼠標的DPI并不需要太高,市面上大多數鼠標都能滿足我的需要,我們在選購鼠標時,應該把更多目光放在鼠標的耐用性和握持的舒適度上。

我目前用的鼠標是款羅技的G300S,這是一款比較有歷史的鼠標,最高DPI只有2500,比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鼠標的DPI都要低上很多。但是我已經握習慣了,于是在上一個用壞之后,又入了同款。

當然,我并不是安利這款鼠標,它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多功能按鍵手感很不好,基本都是擺設,兩側的橡膠會溶于汗水,用久了拇指處會按出一個大坑。
但是對我來說,手感好、握持舒適度高,遠大于其它性能參數,所以大家選擇鼠標不要盲目追求高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