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期待全民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回來了

在大光明電影院,觀眾在專用取票機前掃碼取票。?
期待了兩年的電影盛宴如約歸來,影迷的節(jié)日在滿滿儀式感中拉開序幕。
昨天中午,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線上售票準時開啟。相比往年的周末早晨,今年的開票時間調(diào)整到了周五中午12點,這意味著各年齡階段和不同生活習慣的觀眾都有更從容的時間來“拼手速”了。電影節(jié)官方線上平臺淘票票數(shù)據(jù)記下了影迷的熱情:開票首個小時,共有25.6萬用戶同時在線搶票;開票一小時,出票量達30.9萬張,售罄場次425場,許多熱門影片已一票難求。
觀眾為好電影票而來:本屆電影節(jié),約40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佳片經(jīng)遴選后進入展映單元與觀眾見面,平臺顯示,最快售罄的場次遍布各單元。觀眾也為每逢電影節(jié)這座城市里流動的電影文化氛圍前來。有人拖著行李箱到上海影城線下排隊購票,只為“在亞洲第一座杜比劇場感受一番”;也有30年來每屆都“全勤參與”的老朋友在線上搶票完成后專程到線下取票,“打卡、會友”,成為初夏時節(jié)里電影之城的一道如常風景。
“必看片單”刷屏,好電影總是影迷搶票的最大動力
每一次電影節(jié)開票幾分鐘后,“炫耀”搶票戰(zhàn)果或是截張滿屏灰色的售罄圖“哭訴”著等加場、求轉(zhuǎn)票,總是影迷們的“保留節(jié)目”。今年開票的火熱即景,不僅照例在朋友圈刷屏,相關話題還沖上微博熱搜,真真切切讓人感受到了全城期待、全民參與的節(jié)日氣氛。
觀眾搶票“搶”的是什么?“秒空”的場次可見一斑?!赌愫?,媽媽》《不虛此行》《第八個嫌疑人》等入圍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并在上海舉行世界首映的影片,當仁不讓早早滿座;《末代皇帝》《悲情城市》《阿拉伯的勞倫斯》《亂世佳人》等面世30余年乃至80余年的影史經(jīng)典,在4K修復后成為了不少影迷的首選;人們期待在大銀幕上見到第一位華人奧斯卡影后的作品,《瞬息全宇宙》的IMAX和4K兩種不同制式的場次,都在第一時間售罄;專業(yè)的影迷也會把看電影當成致敬遠去大師的最好方式,戈達爾的《隨心所欲》、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謝晉導演生涯里的極少數(shù)喜劇電影《大李小李和老李(滬語版)》進入了許多人的必看片單。還有一些“面貌特殊”的影片也激發(fā)影迷極大的興趣,整個上影節(jié)展映板塊片名最長的電影《MONDAYS/如果不讓上司注意到這個時間循環(huán)就無法結束》以及本屆電影節(jié)最耗費體力的電影、長達413分鐘的《菲律賓暴力史》都一票難求。新老影片都有擁躉,世界電影版圖上各地的風光都有人向往,甚至,還有影迷專程趕到上海影城線下購票,密密麻麻的片單上,他勾選的都是看起來冷門的紀錄片。難怪電影節(jié)排片人王佳彥感慨:“上影節(jié)的影迷是相當專業(yè)的,而好電影總是大家搶票的最大動力?!?/p>
據(jù)悉,入選今年上影節(jié)展映板塊的作品被策劃為16個單元。其中,“中國當代藝術電影展”單元精選近十年華語藝術片的代表作進行美學和學術梳理;“光影浪潮·香港電影新動力”單元將多面向地展現(xiàn)新一代香港青年電影人的創(chuàng)作;今年是中國與西班牙建交50周年,“地球村”單元首次聚焦西班牙電影,一同出現(xiàn)在該單元的還有德國、意大利、日本、印度等國的電影新作;“向大師致敬”單元集中回顧謝晉、戈達爾、伊丹十三、邁克·李四位電影大師的作品,同時新增一個子單元懷念著名藏族導演萬瑪才旦,還新設“特別紀念”系列,以一人一部代表作的放映方式,向黃蜀芹、秦怡、何平、坂本龍一等過去一年中離開我們的電影人致敬。
拉滿儀式感,開票日要到最新的電影殿堂打卡
線上搶票,是電影狂歡的開始。線下相會,見證了更多上影節(jié)能讓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影迷惦念的點滴故事。
昨天下午2點,全新啟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主會場上海影城,迎來了線下購票的影迷。他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觀眾,在工作人員幫助下,用現(xiàn)金購票。線下的隊伍也不乏年輕影迷,除了想碰運氣“撿漏”心儀場次,大家心愿一致:在電影節(jié)開票日到最新的電影殿堂打卡、會友,拉滿節(jié)日的儀式感。
86歲高齡的李先生原本是上海影城的“鄰居”,后來搬家離得遠了,“但每年我都會來影城看電影,參與電影節(jié),上海影城和電影節(jié)都像老朋友一般”。在上海影城售票服務臺,老先生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選擇了6月15日的《開發(fā)者有罪》,“前兩天看新聞說影城1號廳效果很好,到時候和我愛人一起過來感受一下”。沖著1號廳杜比劇場前來的不在少數(shù)。影迷丁丁是個年輕女孩,她說自己12點就在線上完成了愿望清單的半數(shù)以上,出現(xiàn)在影城線下購票,“無所謂哪部電影,到杜比劇場嘗鮮才最重要”。
從上海影城到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資深影迷梅海星的身影總能被記者和影迷同好一眼認出。他的上影節(jié)故事始于1993年第一屆,30年來從不缺席。梅海星隨身帶著一本剪報本以及一疊明信片、紀念封,紙張里藏著的都是屬于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jié)的光陰故事。“這張明信片記錄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的開端——1993年;還有這些首日封,分別出自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和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里面看得見電影節(jié)主視覺形象的變化……”翻著剪報本,他打開記憶閘門一一細數(shù),“上影節(jié)最讓影迷念念不忘的,大概是一種氛圍。下午一點半,潮水一般的人一起涌入電影院,兩小時后,大家從一個影廳流動到另一個,每次看到這場景,有說不出的感動”。
有溫馨服務的動人場景,也有細節(jié)不斷完善的點滴印證,大概就是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品牌能在全國影迷范圍內(nèi)深入人心的理由。而能得到廣大影迷點贊、能由此聚集一批忠實粉絲、“黏性用戶”,辦好人民的節(jié)日,這是與一個電影節(jié)的國際影響力同樣重要的事。
作者:王彥
攝影:葉辰亮
編輯:傅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