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都會回到正軌上——三戰(zhàn)二筆經驗貼|2022年CATTI備考經驗

——?綠娜
一點斷想
有人早悟,有人晚成。我判斷不了綠娜是早悟,還是晚成(雖然她自述開悟較晚)。只不過,無論是早悟還是晚成,一個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大概還無法很好地判斷今后要走的路。糾結、忐忑、迷茫——不知道是否要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
不從事的話,感覺有些可惜??蓮氖碌脑挘袝r似乎也沒有那么情愿,或者說沒有那么篤定。
二十多歲,是一個迷茫的歲月。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沒有太多的專業(yè)積淀,但卻被各種時間點推搡著,不得不做出選擇。
這就如同高峰時段,站在地鐵扶梯口的感覺??脊娜嗽絹碓蕉唷6际且驗橐咔樵斐山洕蝿莶缓脝??也未必。進入體制內不僅代表了穩(wěn)定,也代表眼前有了制度性的晉升渠道。既然一眼看不清方向令人迷茫,那不如就選擇一個帶路標的方向。但更多的人,可能無法進入這種帶有路標的道路。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循著腳印彳亍。
摸索的過程中,有時會跌到,有時會擦傷,但只要規(guī)劃得體,堅持自主前行,總會走出不少距離。注意,我說的是“自主前行”,而不是單純被時間推著走。單純被時間推著走,只能是虛度光陰,蹉跎歲月。但我們也沒必要想那么多。不需要想象出很多困難來嚇唬自己。多年后,再度回想起你當年的糾結時,其實你只會笑笑。
所以,面對今后的人生路,我想提示:
第一,規(guī)劃得體+自主前行,總會走出距離。當然這距離有多少,因人而異,因時而變。
第二,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很多困難可能最終只是想象。這是借綠娜“碎碎念”展開的斷想,同時也是自勉。最后,祝綠娜越來越好。
唯斯
個人簡介
本科某一本日語專業(yè),有專四和N1,因個人原因未參加專八考試,有些遺憾?,F某理工211日語筆譯在讀,讀研后三戰(zhàn)二筆,也只參加過這三場CATTI。



備考經驗
首先談一下前兩次的失敗情況。
我是讀研后才開始接觸CATTI考試的,當時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并未提前查詢相關信息,以為不過是普通翻譯考試,就像四六級的翻譯,所以是直接上場的,無任何技巧,無時間概念,可能有的也就只是大學四年以及考研時的積累了。
結果是最后十分鐘還是五分鐘(記不清了)才開始做最后一篇中譯日,很慌,但手里沒停下,相當于看到什么譯什么,沒時間細想,最后得分55。
就這樣,后來準備第二次時也并未真正意識到其嚴重性,未給予重視,當時不知道原來一兩分都這么難上,所以拿了本三口(是的沒看錯)實務挑了幾章把官方譯文看了看,是的,一篇都沒動手翻譯過,結果可想而知,59。不過這次倒是注意時間了,翻譯時間是充足了,還檢查了三篇,但是學校圖書館借的詞典基本沒用上啊,還記得當時沙漠那篇里面的專有名詞是自己隨便音譯的,現在想來我可真“勇”。
第三次開始真正明白這一考試的難度了,于是,百度、微博、知乎查找各類信息,尤其是前輩們的經驗貼,日語英語的都看。眾所周知,CATTI筆譯考試官方出具的標準其實沒什么具體實際的借鑒意義,差幾分的同學很難知道譯文到底哪里問題最大,我也不例外,而且,就算平時學校上課其實也是理論課偏多(這個我也很不理解,MTI不就應該以實踐為主嘛,學那么多理論最后重點也是搞論文),筆譯課只有一節(jié),而且老師偏偏對聽譯訓練的較多,并不重視我們的筆譯精細度。
我就開始想著還是報個班跟一跟,有老師的修改就好歹能對自己的問題有個大概印象了,不然真的翻譯再多也沒用。日語圈的機構不太多,挑了兩家,最終看中了瑞譯的師資,報了2022翻譯訓練營。
一次沒落地跟到了最后,每天八九點老師出原文后,就開始翻譯,提交后會看一下大佬們的翻譯,感嘆的同時刺激一下自己。把討論帖的問題都看個大概,有用的就記下來。第二天出參考譯文后,加上老師的修改,對照原文,逐字逐句仔細捋一遍,遇到重要的單詞語法句式就記在筆記上,等直播課前再將本周內的內容總體理一遍,看直播課時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一遍??记皯撌菍⑺袃热萦只仡櫫藘杀?。這次還買了兩本字典——《皇冠漢日詞典》&《外研社日漢漢日雙解學習詞典》。
皇冠漢日真的好用,果然“貴有貴的道理”,記得那篇傳統(tǒng)文化的一長串成語基本都查到了,可能也助力了我的合格。另一本印象里沒派上太大的用途,反而讓我把crawl改錯了……
瑞譯的群里經常有老師分享一些知識以及提高查詢效率的網站和鏈接,真真是潛水都能獲益匪淺!這次考試通過,瑞譯絕對是最大功臣了,考試時還遇到了一些平時練過的詞匯句式。除瑞譯之外,這次沒看任何輔導書了,不過因為之前考試遇到的多是經濟類以及社科類文章,所以還針對天聲人語以及人民網日語版的政經文做了翻譯練習。也是跟著訓練營開始,每天一篇,正好各是日中和中日翻譯,操作過程同上。
不過人民網作為中國對外的網站,所以很多專有名詞的翻譯采取了直譯,有時可能不利于考試時采用,不過這次關于“端好自己飯碗”,我在人民網練到了一篇,訓練營也練到了一篇,所以比較得心應手。
同時,我也看了一些CRI和「新語ネット」的內容。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天聲人語有很多微信公眾號在做,也包括個人的,我一開始跟的是其中一個號,后來轉向瑞譯的,因為我發(fā)現前者的某些翻譯是有問題的,此處指的不是“達雅”,而是“信”哦~~所以跟老師,也是要三思的。下面的圖片是我這兩個月進行的所有關于考試的準備了,打鉤是考前直到考場外看完的最后一遍。

考場安排
前兩次都在南京考的,第二次用的筆記本電腦,打字賊舒服,左邊座位空著,挺寬敞。第三次是在合肥考的,也很幸運右邊座位是空的,考場環(huán)境是遇到過最好的,空調很舒適,負責人員很嚴謹,尤其是在聽說今年南京那邊考場的事之后,更感覺做對了選擇。
前兩次自己坐地鐵轉,這次我爸親自接送,考場等待區(qū)也比較涼快,就各種buff加成,天時地利人和。只是我不太習慣這次考試的機械鍵盤,打字總是按到其他地方,不過還好做的比較快,提前一個小時譯完,然后開始逐字檢查,一直等到最后一刻。不過有個小疑問,當時最后一句我改了幾個單詞,然后再看時又恢復到了原來的譯文,嚇得我趕緊再改了一遍,就在這改完的千鈞一發(fā)之時——電腦自動交卷了!當時還擔心不會是臨近結束改的電腦都沒記錄吧,真的嚇人……
碎碎念
可能跟大多數人不同,我大三就在兼職時定好了一家日企,后來又是個人原因任性回家,陷入過一段抑郁期,然后匆忙找了個某東方英語教師工作,因討厭營銷性質所以辭職考研,雖然一志愿上岸了,但依舊迷茫于人世……
其實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會不會或者要不要做翻譯,或許很多同學跟我一樣,在這到了一個階段就被上趕著做某些事的時代,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判斷和目標時,就被迫踏上旅途。人形形色色,我屬于開悟的比較晚的那種類型吧,大學時年少輕狂,任很多好的機會流失,現在倒也不后悔,就是覺得可能很難再達到那種高度了。
考前兩次二筆那種隨意的態(tài)度,以至于分數教我做人,才意識到自己很久沒認真審視自己了,過度地關注外在而忽視了內在。大佬們的履歷也讓我更冷靜,其實現在的我根本配不上曾經努力過的自己。
不過,慢慢都會回到正軌上的,感受到周圍的善意和快樂,感受到拼搏的力量,多多尋覓些正能量,好好打磨自己。希望同學們要對自己的人生更負責一些,不論學習還是生活,多采納周圍人的建議,多搜集各方面資料,多與前輩等交流,善于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做好自己的事情,為以后打好基礎鋪好路。對待任何事都要理智一些,多加思考可能性。這些,也是對我自己說的。
祝自己、祝大家、也祝瑞譯越來越好!遇見過,是很美好的回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