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05年——404年間三晉聯(lián)軍對齊的戰(zhàn)爭(包括廩丘之戰(zhàn))
戰(zhàn)役大致經(jīng)過是:齊國田氏內(nèi)亂,田會以廩丘城投趙,齊相田和指示田布率軍討伐。于是三晉國君任最高統(tǒng)帥,麾下以趙將孔青、魏將翟角、韓將骉羌統(tǒng)領(lǐng)各國軍隊集結(jié)于任地,會盟宋、衛(wèi)、鄭、越等諸侯,謀劃攻齊。但宋因國喪、越因齊割地拉攏都沒參與戰(zhàn)役,其余與會諸侯是否參戰(zhàn)未知。晉聯(lián)軍大敗齊軍,俘尸三萬,車兩千乘,筑京觀。次年晉聯(lián)軍乘勝別一軍包圍平陸,大部會師平陰,一舉攻入齊長城,晉聯(lián)軍進軍到開水時,齊國田氏又發(fā)生內(nèi)亂,田和于是與三晉講和,三晉要求齊國不得再修補長城和拿回廩丘,并讓齊康公和齊俘虜隨他們?nèi)刖┏葜芴熳?。次年,三晉被封為諸侯。相關(guān)史料如下
★楚國視角——《系年·第二十章》:楚(聲)桓王即位,元年,晉公止會諸侯于任,宋悼公將會晉公,卒于鼬。韓虔、趙籍、魏擊率師與越公翳伐齊,齊與越成,以建陽、巨阝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與齊侯貸、魯侯衍盟于魯稷門之外。越公入饗于魯,魯侯御,齊侯參乘以入。晉魏文侯斯從晉師,晉師大敗齊師,齊師北,晉師逐之,入至開水,齊人且有陳[鹿坙]子牛之禍,齊與晉成,齊侯盟于晉軍。晉三子之大夫入齊,盟陳和與陳淏于溋門之外,曰:“毋修長城,毋伐廩丘?!睍x公獻齊俘馘于周王,遂以齊侯貸、魯侯羴(顯)、宋公田、衛(wèi)侯虔、鄭伯駘朝周王于周。
★魏國視角——《古本竹書紀年》:?七年,魏?侯伐秦?鄭,還筑汾陰、郃陽。?悼?卒,?布殺其?夫公孫孫,公孫會以廩丘叛于趙。?布圍廩丘,翟?、趙孔屑、韓?救廩丘,及?布戰(zhàn)于龍澤,?師敗逋。??年,王命韓景?、趙烈?及我?guī)煼R,?長垣。??三年,王命晉卿魏?、趙?、韓?為諸侯。
《水經(jīng)注·汶水注》引《竹書紀年》:晉烈公十二年(前405年),王命韓景?、趙烈?及翟員伐齊,?長城。
★韓國視角——洛陽金村戰(zhàn)國早期骉氏編鐘銘:“唯廿又再祀,骉羌作戎,厥辟韓宗徹,率征秦迮齊,入長城,先會于平陰。武侄寺力,言敓楚京。賞于韓宗,令于晉公,昭于天子,用明則之于銘,武文咸烈,永世勿忘?!?唯廿又再祀,指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即前404年。骉羌是韓將。)
★趙國視角——《呂氏春秋·不廣》:齊攻廩丘,趙使孔青將死士而救之,與齊人戰(zhàn),大敗之。齊將死,得車二千,得尸三萬,以為二京。《孔叢子順勢》:齊攻趙,圍廩丘,趙使孔青師五萬擊之,克齊軍,獲尸三萬。
★這段記載個人認為就是此次伐齊之戰(zhàn),牛子應(yīng)該就是田和,齊侯即齊康公。
《淮南子·人間訓(xùn)》:三國伐齊,圍平陸,括子以報于牛子曰:“三國之地,不接于我, 逾鄰國而圍平陸,利不足貪也。然則求名于我也。請以齊侯住。”牛子以為善。 括子出,無害子入。牛子以括子言告無害子。無害子曰:“異乎臣之所聞?!迸?子曰:“國危而不安,患結(jié)而不解。何謂貴智?”無害子曰:“臣聞之,有裂壤 土以安社稷者,聞殺身破家以存其國者,不聞出其君以為封疆者。”牛子不聽無 害子之言,而用括子之計,三國之兵罷,而平陸之地存。自此之后,括子日以疏, 無害子日以進。故謀患而患解,圖國而國存,括子之智得矣。無害子之慮無中于 策,謀無益于國,然而心調(diào)于君,有義行也。
★其他記載,《呂氏春秋·覽·慎大覽》:文侯可謂好禮士矣。好禮士,故南勝荊于連堤,東勝齊于長城,虜齊侯,獻諸天子,天子賞文侯以上聞。
《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積立。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貸立。田會反廩丘?!读鶉瓯怼贰褒R宣公五十一年,田會以廩丘反?!薄ⅰ摆w敬侯三年,救魏于廩丘?!?證廩丘其后屬魏)
《戰(zhàn)國策魏策四》記載:“繒恃齊以悍越,齊和子亂,而越人亡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