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大學國際政治考博推薦參考書、考博全面信息、招生信息
2023年北京大學考博參考書
01 《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下卷)商務印書館
02 《現(xiàn)代西方哲學論著選讀》上冊 洪謙商務印書館
03 《現(xiàn)代西方哲學論著選讀》陳啟偉 北京大學出版社
04 《存在主義哲學資料選集》(上) 熊偉商務印書館
05 《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北京大學出版社
06 《新現(xiàn)代西方哲學》劉放桐 人民出版社
07 《現(xiàn)代西方哲學新篇》趙敦華 北京大學出版社
08 《現(xiàn)象學運動》施皮格伯 商務印書館
09 《西方哲學通史》(第一卷)趙敦華 北京大學出版社
10 《西方哲學史》 梯利 美商務印書館
01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 張文儒 郭建寧 北京大學出版社
02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教學資料選編 許全興 陳戰(zhàn)難 北京大學出版社
03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6,7卷
04 毛澤東哲學思想精髓 北京大學出版社
05 中國哲學史(上下冊) 中華書局 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編 (復印版)
06 中國哲學資料選輯 中華書局(上下冊)北大哲學系中哲教研室編
07 中國哲學史(1-4冊)任繼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國哲學史(上下冊)肖捷夫 李錦全 人民出版社 (復印版)
09 中國哲學大辭典 方克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01 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下冊)西哲教研商務印書館
02 中國哲學史(1-4冊)任繼愈人民出版社
03 基督教哲學1500年 趙敦華 人民出版社
04 中國哲學史(上下冊)肖捷夫 李錦全 人民出版社 (復印本)
05 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北京大學出版社
06 中國哲學大辭典 方克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宗教學通論新篇 呂大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宗教學是什么 張志剛 北京大學 出版社
宗教社會學 孫尚揚 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督教會史 沃爾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督教哲學1500年 趙敦華人民出版社
基督教與明末儒學 孫尚揚 東方出版社
東正教布爾加科商務印書館作者:布爾加科夫
當代東正教神學思想 張百春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伊斯蘭教概論 金宜久 青海人民出版社
伊斯蘭哲學 沙宗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佛學概論 姚衛(wèi)群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23年北京大學考博信息
招生目錄:

考研經(jīng)驗:
提醒大家不要裸考,不管自己水平再高,對不熟悉的題型也會不適應,最好提前把各種題型自己都練過,找不到相似的題時也無所謂,自己估計一下大概情況練一練也會更加熟悉這種套路的寫法。
題型和去年一樣,同學們可以參考之前的狀況。
不同題型的難度和之前預想的不一樣。
聽力20分,選擇應該是10道題,10分,填空10道題,10分。聽力其實很簡單,遠低于之前預估的專八難度,先是選擇,連筆記都沒必要做,直接聽著就把答案選了。做過多筆記反而容易讓自己分心聽漏后面的內(nèi)容。然后是聽力填空,遠比專八簡單,作者會認真地把原句給你讀出來,你都不需要像專八那樣自己paraphrase,而且是兩遍,直接填空就行,對詞性也沒有太多需要自行轉換的地方,只是有的詞略難,比如這次出現(xiàn)的isle,hygiene,詞本身忘了怎么拼的話就沒辦法了,這可能需要在備考的時候重新熟悉下詞匯拼寫。聽力最關鍵的是提前讀完題目,這樣心里有數(shù),同時不要看選項、避免被錯誤選項誤導,然后在聽的時候要全神貫注,心里不要想其他事情,把每句都聽到??傊?,只要沒走神、沒聽漏,英語基礎較好的人估計在聽力上會很少扣分。
然后是閱讀,4篇,每篇5道題2分,一共40分,共需要40分鐘。閱讀難度高于之前預估,高于專八,生詞多、句型復雜,不過其實不必全讀懂,第一遍抓住每段大意就行了,選項迷惑性并不比專八高,甚至可能略低,只要每個選項都能直接回去找到原文對應出處,以此來非常清楚地判斷對錯,并且善用排除法,應該錯誤不會很多,問題不大。我采取的是每篇都通讀完然后做題,每篇也能保證在10分鐘內(nèi)做完,全讀完的情況下也會繞過難句,不是說每句都非要讀幾遍讀懂,但是通讀之后你就會對全文有非常清楚的印象,不會犯結構性和細節(jié)處的錯誤,也會很有效地從題目回找到原文出處。如果你不先看文章、直接從題目往回找的話,其實你還是得重新讀文章的,但是這樣就容易漏掉一些你沒看到的迷惑點。
寫作分值分別是20,10,10,一共40分,大概時間分別是40,20,20mins。閱讀做完兩篇時應該來到了9點半,準備開始放送寫作聽力。這次是先放聽力后讓你閱讀的,強烈建議之后的同學在放聽力之前先讀一下文章,這樣聽力才能心里有數(shù)、抓大放小,否則就會覺得什么都想記,最后一頭霧水。而且,在聽完之后盡量趁熱打鐵直接開始寫,否則之后再回頭做這個的話容易忘了自己當時筆記的意思。這個作文要求是綜合聽力和閱讀這兩篇文章,寫自己的opinion,這個形式和托福那種主要記述兩者不同、以聽力為主的寫法不一樣,我場上有點兒懵,再加上筆當時不好用,這篇文章花了將近一小時才寫完,而且寫得不好。建議同學們自己練一下這種題目,找到自己熟悉的方式
這篇寫完后,返回去做完閱讀,然后是第二篇作文,據(jù)說是兩種考法,今年的形式跟去年一樣,是圖表寫作,給了一個折線圖一個柱狀圖,講異同,跟雅思作文保持一致。提前看看寫寫雅思范文、總結套路,然后多記一些雅思這個考法的專用詞匯,就ok了。
第三篇summary,這次是人文哲學類的。這個題型建議考試前一定要自己拿復雜的英文短文自己做做summary試試,熟悉一下自己寫這種東西時候的思路,考試時候就不慌了。
考博英語翻譯:
考博英語翻譯平日練習
Relativity theory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our picture of matter by forcing us to modify our concept of a particle in an essential way. (1)(In classical physics, the mass of an object had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destructible material substance, with some “stuff” of which all things were thought to be made.)Relativity theory showed that ma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any substance, but is a form energy. Energy, however, is a dynamic quantity associated with activity, or with processes.(2)(The fact that the mass of a particle is equivalent to a certain of energy means that the particle can no longer be seen as a static object, but has to be conceived as a dynamic pattern,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energy which manifest itself as the particle’s mass.)
(3)(This new view of particles was initiated by Dirac when he formulated a relativistic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behavior of electrons.) Dirac’s theory was not only extremely successful in accounting for the fine details of atomic structure, but also revealed a fundamental symmetry between matter and anti-matter. It predicted the existence of an anti-matter with the same mass as the electron but with an opposite charge. This positively charged particle, now called the positron, was indeed discovered two years after Dirac had predicted it. The symmetry between matter and anti-matter implies that for every particle there exists an antiparticles with equal mass and opposite charge. Pairs of particles and antiparticles can be created if enough energy is available and can be made to turn into pure energy in the reverse process of destruction.(4)(These processes of particl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had been predicted from Dirac’s theory before they were actually discovered in nature, and since then they have been observed millions of times.)
The creation of material particles from pure energy is certainly the most spectacular effect of relativity theory, and it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view of particles outlined above.(5)(Before relativistic particle physics, the constituents of matter had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being either elementary units which were indestructible and unchangeable, or as composite objects which could be broken up into their constituent parts;)and the basic question was whether one could divide matter again and again, or whether one would finally arrive at some smallest indivisible units.
全文翻譯指導
1.在古典物理中,某一物體的質量總是與一種不可毀滅的物質相關聯(lián)。這是一種構成一切物質的“東西”。
2.某一粒子的質量相當于一定的能量,這一事實意味著該粒子不再被看作是一個靜態(tài)的物體,而應該被看成是一種動態(tài)的形式,一種與能量表現(xiàn)為粒子質量相關的過程。
3.這一新的粒子觀是由迪拉克首創(chuàng)的,他列出了描述電子運動行為的相對論方程。
4.粒子生成和毀滅的過程在真正被發(fā)現(xiàn)之前,迪拉克的理論已經(jīng)對它們作出了預測,從那時起人們對此做過數(shù)百萬次的觀測。
5.在相對論粒子物理學誕生之前,人們一直以為物質的構成成分要么是不可毀滅和不可改變的基本單位,要么是可以分解為其構成部分的合成物。
總體分析
本文是一篇關于粒子物理理論的文章。
第一段:指出相對論改變了我們的粒子概念,從而影響了我們對物質的理解。
第二段:指出這一粒子觀點是由迪拉克首創(chuàng)的,他的理論揭示了物質和反物質的基本對稱。該理論已經(jīng)得到了證實。
第三段:純能量創(chuàng)造物質粒子是相對論最驚人的影響。相對論觀點的粒子物理學改變了人們對于物質的看法和理解。
本文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屬于正式文體。考生首要的任務是清楚地分析句子結構,并結合自己的物理常識準確把握生疏詞匯,在此基礎上完成翻譯。本題考核的知識點:(一)被動語態(tài)。(二)定語,包括定語從句,分詞作定語。(三)狀語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