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高頤闕:在雨城只消一夜,生活自從雨中來

雅安·高頤闕:在雨城只消一夜,生活自從雨中來
雅安是旅游名城,以自然風(fēng)光著稱,但它有一個更為風(fēng)雅的別稱——雨城。由于處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交界處,三面環(huán)山和極大的海拔落差在雅安形成了喇叭口地形,造成從西北來的干冷風(fēng)難以到達這里,南方的暖濕氣流又容易在這里聚集,最終形成極為濕潤的獨特小氣候。即便遠離海洋,但雅安卻是同緯度地區(qū)降水量最多(年均1800毫米),溫差最小的城市。
日夜微雨蒙蒙是雅安的常態(tài),可以選擇不打傘,漫步于青衣江畔,遙望山霧繚繞,一片青蔥蓊郁。在外流連遠行這么久,我也難得會被一座城市愜意的天然環(huán)境牽引,倍感閑適慵懶。
這種感覺在夜晚尤為明顯。雅安的夜雨悄無聲息,反倒放大了不遠處的生活氣。車光霓虹并不扎眼,指引人們望向江水、遠山,抑或某棟樓宇上的一點燈。
同樣是第一批國保單位,雅安高頤闕作為與綿陽平陽府君闕媲美的漢闕,卻因在雅安這個地方而散發(fā)出別樣的美感。從文物本身來看,高頤闕的東闕規(guī)格雖較平陽府君闕右闕稍顯遜色,但其西闕的精美程度,以及留存下的高君頌碑和石獸讓我們得以完整地了解漢墓地上建筑的形制。
若從審美看待高頤闕,必得將其放置在雅安的自然環(huán)境中。言下之意,高頤闕別樣的美正對應(yīng)著「生活自從雨中來」的意境:它背山面水,并且此山還是巍峨高山,此水謂為滾滾江潮,空氣被飽和的雨滴浸潤,在山水中仿佛還折射出藍綠色的薄霧。
一切景致只要放在雨中,便擁有了第二個生命,如果雨中即景成為日常場景,我們的思緒便會通向另一扇門,進入與幻境類似的想象時空。
當(dāng)聽不見無聲之雨之時,感官卻以溫柔的方式叨擾睡眠。在某一瞬間,意識也分不清自己處在惺忪還是恍惚之間,只覺高頤闕上的紅色石英砂偷偷地跳動起來,青衣江里的魚在商量明天游向哪里,蒙頂山的茶在苦惱到底留下哪片葉子,碧峰峽的熊貓似乎明了自己的家或許很大很大。
翌日清晨,看著不干不濕的路面,竟開始懷疑昨夜的雨是否存在。不過,只要眼中還能看到別致的風(fēng)景,只要愿意相信美的力量,確信自己的生活不會全然受制于時代,尚有變化的遐思,生活便會在并不真實存在的時間里,給我們體會另一種生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