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42. 陰陽法王

2023-06-07 05:30 作者:喝啤酒的貓頭鷹  | 我要投稿

凈土何在

?????? 西游取經(jīng)路上最可怕的妖怪就要登場了,這次又是太白金星提前趕來報信。他化作老者提醒師徒四人說道:“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盡了閻浮世上人?!?/p>

?????? 太白公公道:“那妖精一封書到靈山,五百阿羅都來迎接;一紙簡上天宮,十一大曜個個相欽。四海龍曾與他為友,八洞仙常與他作會;十地閻君以兄弟相稱,社令、城隍以賓朋相愛。”

?????? 不僅如此,“他手下小妖,南嶺上有五千,北嶺上有五千;東路口有一萬,西路口有一萬;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門的也有一萬;燒火的無數(shù),打柴的也無數(shù):共計算有四萬七八千。這都是有名字帶牌兒的,專在此吃人?!?/p>

?????? 一番言語直接嚇屎了八戒,“那呆子聞得此言,戰(zhàn)兢兢跑將轉(zhuǎn)來,相近唐僧,且不回話,放下鈀,在那里出恭?!?/p>

?????? 妖王座小小妖小鉆風(fēng),說魔王一口可吞十萬天兵,“是我大王變化法身,張開大口,似城門一般。”

?????? 整個獅駝嶺“骷髏若嶺,骸骨如林。人頭發(fā)屣成氈片,人皮肉爛作泥塵。人筋纏在樹上,干焦晃亮如銀。真?zhèn)€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難聞?!?/p>

??????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過了獅駝嶺再往西四百里,就是獅駝國。三魔王“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他吃了干凈,因此上奪了他的江山?!?/p>

?????? 大圣舉鐵棒觀瞧獅駝國,“見城池,把他嚇了一跌,掙挫不起。你道他只這般大膽,如何見此著諕?原來望見那城中有許多惡氣。乃是: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面雄彪作總兵。丫叉角鹿傳文引,伶俐狐貍當(dāng)?shù)佬?。千尺大蟒圍城走,萬丈長蛇占路程。樓下蒼狼呼令使,臺前花豹作人聲。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dān)干營生。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

?

?????? 明明路途行了大半,就要到靈山腳下西方凈土世界,怎么突然出現(xiàn)這么一個兇惡的所在?

?????? 只因,不識魔國,何識凈土;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 貪嗔癡三毒,既是吃盡閻浮世之人的妖魔。

?????? 獅駝嶺者,尸陀林也,為梵語,意思是暮場,為古印度露天葬場所;故獅駝嶺上盡是,骷髏人筋,尸山血海。

?????? 獅駝城者,人之色身也。

?????? 先看兩段《壇經(jīng)》:

??????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皆從中出。當(dāng)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nèi)緸榻涠ɑ邸?/p>

??????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F(xiàn)。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p>

?????? 簡譯之曰:

?????? 六祖說道,一念迷惑,就是凡夫;一念悟了,就是佛。迷則為煩惱,悟則為菩提。須用無上智慧打破五蘊煩惱的塵勞,用戒定慧根治貪嗔癡。此法門有八萬四千智慧,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破除塵勞,智慧現(xiàn)前。用真如自性,以智慧觀照,不取不舍一切法,則見性成佛。

?

?????? “韋剌史為師設(shè)大會齋。齋訖。剌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

?????? 問。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愿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愿為破疑。

?????? 師言。使君善聽?;菽芘c說。世尊在舍衛(wèi)城中說西方引化。經(jīng)文分明。去此不遠(yuǎn)。若論相說。里數(shù)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yuǎn)。說遠(yuǎn)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使君東方人。但心凈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凈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愿東愿西。悟人在處一般。

?????? 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后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愿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dá)?;菽芘c諸人移西方于剎那間。目前便見。各愿見否。

?????? 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現(xiàn)西方。普令得見。

??????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nèi)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凈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無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凈。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nèi)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nèi)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p>

?

?????? 簡譯之曰:

?????? 六祖開壇講法,有一個韋剌史問六祖:我經(jīng)??吹接猩椎热?,口稱阿彌陀佛,念佛號求往生西方凈土極樂世界,請問和尚,這能往生西方嗎?

?????? 六祖答道:使君請聽,我慧能給你講,當(dāng)年世尊如來在舍衛(wèi)城講演“西方引化”,經(jīng)文上寫的很明白。如果按照距離算,應(yīng)該有十萬八千里,即是凡夫的十惡八邪,所以很遠(yuǎn)。對于下根之人來說遠(yuǎn),對于上智之人則近。佛法并無分別,只是眾生悟道有快慢。迷惑的人,求往生西方凈土,悟道的人則自凈其心。所以佛說,隨著心清凈了,則佛土也將清凈。使君你是東方人,此心清凈,即無罪業(yè);而西方人心不清凈,則有罪。東方人有罪,求往生西方凈土;西方人造罪,念佛能往生哪里呢。凡夫愚昧之人,不認(rèn)識自心之中的凈土,反而發(fā)愿求往生西方凈土。而覺悟之人,在哪里都是一樣的,無論東西。

?????? 所以佛說,無論在哪里都要常常安樂。使君你心地沒有不善之處,西方凈土就不遠(yuǎn);如果懷有不善之心,念佛往生西方就很難達(dá)到。今天奉勸諸位,先要去掉十惡,就是走了十萬里;再除去八邪,又走了八千里,一共十萬八千里。每個念頭都能見到真如自性,所有行為平直無邪,達(dá)到西方凈土參見阿彌陀佛只在彈指間。使君只管行十善業(yè),哪里還須要去往生;如果不斷十惡業(yè),哪個佛祖會來接引。如果能夠領(lǐng)悟無生頓悟法,見西方凈土只在剎那間;不悟念佛真意,一味求往生,路途遙遠(yuǎn)如何能夠抵達(dá)。我慧能帶大家此刻剎那間就能到西方凈土,你們愿意看看嗎?

?????? 眾人無不頂禮膜拜道:要是這就能見到,哪還須要往生,請和尚你發(fā)發(fā)慈悲,讓我們看看西方凈土。

?????? 慧能說道:諸位,眾生自己的色身就是一座城,眼耳鼻舌就是城門,對外有五個城門(眼耳鼻舌身),對內(nèi)還有意門。心就是大地,自性就是國王,不見自性則身心壞。佛要向自性中體悟,不可向身外渴求。自性迷惑,則是眾生;自性覺悟,既是佛陀。自性中的慈悲就是觀音菩薩,自性中的喜舍就是大勢至菩薩,能夠自性清凈既是釋迦摩尼佛,心性平直則是阿彌陀佛。人我分別心則是須彌山,邪心就是海水,煩惱就是波浪,毒害就是惡龍,虛妄就是鬼神,塵勞就是魚鱉,貪嗔就是地獄,愚癡就是畜生。

?????? 諸位,常常奉行十善業(yè),就能到天堂;驅(qū)除人我分別心,須彌山就倒了;沒有邪心,海水枯竭;沒有煩惱,除滅波濤;除掉毒害,絕滅魚龍。內(nèi)心之大地上覺悟如來真意,綻放盛大之光明,向外映照六門清凈,能破除六欲諸天;向內(nèi)照射自性,即可祛除貪嗔癡三毒;地獄等罪業(yè)同時消滅;內(nèi)外光明通徹,與西方凈土世界并無分別。如果不如此修行,如何能到西方世界。

?

?????? 幾個重要概念:

?????? 西方引化:凈土宗的核心觀念。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據(jù)《無量壽經(jīng)》卷上載,過去久遠(yuǎn)劫,有一國王舍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歷經(jīng)五劫之思慮而發(fā)殊勝之四十八愿。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報得極樂凈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凈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凈土,故又稱接引佛。他的左脅侍觀音菩薩和右脅侍大勢至菩薩,三位被稱為:西方三圣。接引佛手常持蓮臺,接引眾生,身高丈六,法力無邊。

?????? 凈土宗透過念誦佛號,得以往生西方凈土。因為用個人的力量今生獲得解脫非常困難,但若通過日常念佛的修行,獲得佛力的接引、救援,可以藉著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雖沒有馬上獲得正等正覺,但往生凈土以后,由于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所以就算往生的眾生本身的惡業(yè)未除,亦不會淪入地獄、餓鬼與畜生,且能親聽西方三圣說法,證得無生法忍。由于凈土持名念佛法門修行簡單,在民間得以廣泛流行,“南無阿彌陀佛”也成了漢傳佛教信徒經(jīng)常誦念的佛號。

?????? 十惡八邪:十惡就是身三惡、口四惡、意三惡。身有三惡:殺、盜、淫;殺生、偷盜、邪淫??谟兴膼海壕_語、妄言、惡口、兩舌。意有三惡:貪、瞋、癡;貪心、瞋心、癡心。八邪,就是八正道的反面:邪語、邪見、邪思惟、邪業(yè)、邪命、邪精進(jìn)(又叫邪方便)、邪念、邪定。

?

?????? 回看西游,獅駝國就是一個人的肉身,大鵬金翅鳥就是此人的“心性”,國中諸妖魔就是此人種種十惡八邪。如若有人諸惡奉行,則為獅駝國;反之,奉行諸善之人,則轉(zhuǎn)獅駝為凈土。

?

?????? 凈土宗,以稱念佛號為修行方法,看似最簡單,但能夠被上、中、下三種根性之人接納。

?????? 南北朝時期,達(dá)摩祖師將禪宗帶到中國,到唐朝六祖慧能法師將禪宗發(fā)揚光大,但到明朝時,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僧人們沉溺于耍機(jī)鋒、弄奇巧,而寺院也變?yōu)椴匚奂{垢之所,禪宗一時衰落。

?????? 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凈宗八祖蓮池大師,提倡禪、凈雙修,深悲末法眾生,業(yè)深垢重,此時修行,應(yīng)以戒律為根本,以凈業(yè)為指歸。他策厲清規(guī),嚴(yán)明梵行,并親自著述,闡發(fā)戒律精義,以救末世疲弊之習(xí)。

?????? 大師曾言:“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一人不堪念佛:

?????? 若人富貴,受用現(xiàn)成,正好念佛;

?????? 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yǎng),正好念佛;

??????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 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 若人處忙,忙里偷閑,正好念佛;

??????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 若人聰明,通曉凈土,正好念佛;

??????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 若人看經(jīng),經(jīng)是佛說,正好念佛;??

??????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 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花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來是佛?!?/p>

?

陰陽瓶

?????? 文中三魔有個非常厲害的法寶, “隨身有一件兒寶貝,喚做陰陽二氣瓶。假若是把人裝在瓶中,一時三刻,化為漿水?!?/p>

?????? 陰陽瓶沒有出處,卻非常厲害,如果不是當(dāng)年觀音菩薩賜了悟空三根救命毫毛,孫大圣就就交代在這里了。當(dāng)時悟空全身的猴毛都被燒的軟熟,只此三根尚硬,悟空拔下那三根救命毫毛,“一根即變作金鋼鉆,一根變作竹片,一根變作綿繩”,這才鉆透陰陽瓶,逃出生天。

?????? 如上面所說,獅駝國對應(yīng)凈土,是佛家的甚深至理,這里怎么又突然冒出道家理論。蓋因,西游所闡述,乃是“性命雙修”之道。

?????? 前文提過紫陽真人張伯端,他曾寫有被譽為“千古丹經(jīng)之祖”的《悟真篇》,其中寫道:嗟夫,人身難得,光景易遷,罔測短脩,安逃業(yè)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岐一念有差,墮三涂惡趣,則動經(jīng)塵劫,無有出期,當(dāng)此之時,雖悔何及?故老釋以性命學(xué)開方便門,教人修種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其習(xí)漏未盡,則尚徇于有生。老氏以鏈養(yǎng)為真,若得其要樞,則立躋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于幻形。

?????? 簡譯之:做人難,難做人,一不小心就走了歧途;老子和釋迦摩尼傳下“性命”的學(xué)問,教化大眾得以超脫生死。釋家以空寂為宗旨,如果能夠頓悟,便可抵達(dá)彼岸,假如習(xí)漏未盡,依舊無法超脫生死;道家以煉養(yǎng)為真意,如果能夠得道,便可肉身成圣,假如本性未明,還是徘徊在虛幻中。

?????? 所以,必須要“性”和“命”雙修,缺一不可。

?

?????? 在紫陽真人的另一本書《金丹四百字》中寫道: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數(shù),九乃金數(shù),以火煉金,返本還源,謂之金丹也。以身心分上下兩弦,以神氣別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離二卦。以東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為攢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韻,調(diào)鼻息,緘舌氣,是為和合四象。以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聲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氣朝元。以精化為氣,以氣化為神,以神化為虛,故名曰三花聚頂。以魂在肝而不從眼漏,魄在肺而不從鼻漏,神在心而不從口漏,精在腎而不從耳漏,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故曰無漏。

?????? 其中,“舌不聲而神在心”,故陰陽二氣體瓶,“假若裝了人,一年不語,一年蔭涼;但聞得人言,就有火來燒了?!?/p>

?????? 說話之后,原來在“心”的“神”便從口中走漏,是謂“神在心而從口漏”,火就出來了。

?????? 三條火龍,乃是貪嗔癡;用菩薩的三根毫毛(戒定慧)逃離生天。

?????? 陰陽瓶,就是身心,就是色身,就是這個身體。

?????? 《金丹四百字》云: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龍,身之獰惡如虎。身中有一點真陽之氣,心中有一點真陰之精,故曰二物。心屬乾,身屬坤,故曰乾坤鼎器。

?????? 孫悟空用三根毫毛逃出陰陽二氣瓶,就是以戒定慧克制貪嗔癡,悟到真如本性,脫離生死。在心是佛家的理論,在身是道家的法門,故而“性命雙修”。

?

阿育王

?????? 前文講,獅駝嶺源自尸陀林,是古印度天葬場所,就是舍尸身給鷲鷹。蘇軾在《贈章默》詩中寫道:“棄身尸陀林,烏鳶任狼藉”。

?????? 有說法為,盤旋在尸陀林上空的烏鳶(禿鷲等食腐猛禽)在西游中便成為了如來頭頂?shù)淖o(hù)法“金翅大鵬雕”。

?????? 大鵬金翅鳥,原型為迦樓羅鳥,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是主神毗濕奴的坐騎。佛教中,它是護(hù)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

?????? 而在西游記中,它成了孔雀明王菩薩的兄弟,因此也是佛祖的舅舅。

?????? 拋開這些神話,且看看印度歷史上不得不提的孔雀王朝,以及王朝的第三任統(tǒng)治者——阿育王。

?????? 如果說,佛陀相當(dāng)于印度的孔子;那么阿育王就相當(dāng)于印度的秦始皇。

?????? 印度是一個大半島,北面都是高山,只有一個開伯爾山口是與外界鏈接的通道,而北方民族屢屢通過這個山口入侵印度。雅利安人、波斯人、馬其頓人、阿拉伯人以及突厥人都曾經(jīng)由這里征服印度,成為古印度的一個個新主人。

?????? 公元前325年,在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撤兵后,作為他曾經(jīng)的一個小小弟,月護(hù)王開始依托大帝的余威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最終在亞歷山大身死國裂之后,月護(hù)王揭竿而起,建立一個獨立政權(quán),是為孔雀王朝。

?????? 一種說法為,因為孔雀克制毒蛇,故古印度人崇拜孔雀;另一種說法為,月護(hù)王出身一個飼養(yǎng)孔雀為生的家庭,故他名字中有孔雀。

?????? 兩種說法無論對錯,月護(hù)王倒是的確出身低種姓。他少年時期曾被流放,這才到亞里山大軍中效力,做了印奸,也正因為如此,學(xué)習(xí)到了管理大兵團(tuán)的經(jīng)驗,使他后來得以建國。

?????? 阿育王是月護(hù)王的孫子,“阿育”的意思為無憂,他又被稱為無憂王。起初他并未被其父立為太子,父皇病危之時,阿育王聯(lián)合下屬趁著他大哥,也就是太子修私摩無法及時趕回,發(fā)動兵變,提前登基。修私摩領(lǐng)兵趕回后,阿育王命人雕刻了一個和自己登高的雕像,放在城東門處作為誘餌。修私摩果然上當(dāng),進(jìn)入陷阱被火焰燒死。

?????? 奪位初期,為了加強(qiáng)統(tǒng)治,阿育王對政敵以及各位兄弟進(jìn)行了殘忍殺戮。他還任用酷吏,設(shè)立人間地獄。其中有種刑法為,將人放在火上慢慢烤,直至其皮肉分離,剝下皮來,而人還未死。

?????? 阿育王野心極大,他四處征伐,于約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最終統(tǒng)一了印度。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統(tǒng)一,也是整個印度歷史上少數(shù)的統(tǒng)一時期。

?????? 前期的阿育王非常殘暴,是一個十足的暴君,被稱為黑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國時,就劫掠15萬人,屠殺10萬人,整場戰(zhàn)爭死傷達(dá)數(shù)十萬。

?????? 據(jù)傳,阿育王就是在目睹這場戰(zhàn)爭的慘狀后,于心不忍皈依了佛教;他的前世,就曾與佛祖有過一面之緣,那時他就禮敬佛祖。

?????? 在統(tǒng)一印度后,阿育王開始致力于推崇佛教。他將佛教定為國教,并在王朝的首都華氏城進(jìn)行了佛教歷史上第三次僧團(tuán)結(jié)集,就是通過此次結(jié)集,佛經(jīng)被分為:經(jīng)、律、論三藏。

?????? 阿育王在印度全境,修建了八萬四千座供奉佛舍利的佛塔。不僅在印度境內(nèi)大力弘揚佛法,更是派遣包括高僧以及包括公主、王子在內(nèi)的使團(tuán)出國傳教,東到緬甸,西到埃及、希臘等國。使得佛教成為一個國際性宗教,整個中亞大陸變成了大大小小的佛國,而不是今天的各種斯坦。

?????? 因此,阿育王后期被稱為:白阿育王、圣人,被佛教封為:護(hù)法明王。佛教的傳播,能成為世界第三大宗教,離不開阿育王的鼎力支持。

?????? 但他也曾為了推崇佛教而屠殺外道,甚至部分佛教僧侶。

?????? 推崇佛教,也許有其個人覺醒悔過的原因,也許也有野史記載中,他與羯陵伽公子的愛情悲劇有關(guān);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統(tǒng)治的需求。

?????? 作為古老宗教,吠陀教晚期,婆羅門教(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的吠陀教)世俗化嚴(yán)重,腐敗泛濫,民眾苦不堪言,婆羅門權(quán)威受到挑戰(zhàn),以苦行為宗旨的沙門主義開始盛行。

?????? 作為低種姓出生的月護(hù)王,就曾依托宗教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他后來皈依了耆那教。到阿育王統(tǒng)治時期,統(tǒng)一全國后,他急需一種能夠協(xié)助他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chǔ),一方面要能夠?qū)估掀帕_門殘留的貴族階層;另一方面,要能照顧到當(dāng)時印度大多數(shù)人的信仰需求。

?????? 耆那教畢竟太過極端,例如其中的天衣派,就是以天為衣服,一輩子不穿衣服。這要是定為國教,且不提廣大印度女同胞情何以堪,印度服裝業(yè)肯定完蛋。

?????? 提倡眾生平等,且比耆那教要更為溫和,不提倡苦修的佛教,就成了他的不二之選。

?????? 阿育王病死后,孔雀王朝陷入內(nèi)亂,與四十年后國滅;隨之,印度教崇信占據(jù)上風(fēng),“眾生平等”終究還是敗給了“種姓制度”。

?



42. 陰陽法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云林县| 囊谦县| 濮阳市| 西华县| 亚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宁安市| 滨州市| 九龙城区| 淮北市| 商南县| 长宁区| 澳门| 澎湖县| 永宁县| 正宁县| 抚州市| 三门县| 聂拉木县| 合作市| 大埔县| 宁强县| 天门市| 尼勒克县| 兰西县| 微博| 六安市| 西乡县| 呼玛县| 贵阳市| 牙克石市| 兰西县| 长宁县| 青阳县| 类乌齐县| 浮梁县| 安义县| 杨浦区| 绥滨县| 南宁市|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