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再放狠話!華為一定會自己造車:因為國產車企都不愿當華為軀殼
【7月13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手機因為“缺芯”而遭遇到滑鐵盧之后,華為就開始不斷地發(fā)展新業(yè)務戰(zhàn)線,例如華為鴻蒙OS系統、華為智能汽車業(yè)務、華為云等等,其中華為智能汽車數字化解決方案更是引起了行業(yè)內廣泛熱議,雖然華為方面一直都表示,華為只聚焦ICT技術,幫車企造好車,華為想要成為類似于博世這樣的一級供應商,華為方面不會造車,所以華為也是研發(fā)了很多和智能汽車相關的技術,例如自動駕駛方案、激光雷達、座艙SoC、鴻蒙車載系統、七合一電驅系統、充電模組等,可以說很多傳統汽車企業(yè),只需要造個車殼子,再通過華為的智能汽車ICT技術,就可以直接造出一臺智能汽車,可見華為是真的想要為車企服務。

其中華為自動駕駛負責人蘇箐更是直接表示:“傳統的車廠的看法,基座是車,會做很多小盒子,來一個功能加一個盒子,但實際上未來的智能汽車是計算機加外設,其中計算機是最為核心的基座,掌握著智能汽車的所有數據、計算以及判斷等部分?!?/p>
雖然華為解決了很多智能汽車的核心技術難點,但面對華為而言,似乎也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由華為掌握核心技術的這部分,是否能夠被其他車企所接受呢?在前一段時間,上汽集團的董事長陳虹就直言:“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不能它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 從上汽表態(tài)來看,并不愿意使用華為智能汽車整體解決方案,畢竟未來的智能汽車時代,最為核心的技術壁壘將不再是發(fā)動機,變速器、底牌等等,而是自動駕駛、電機以及電池技術,所以很多傳統 車企也希望能夠掌握更多的行業(yè)主導權,掌握屬于自己的核心技術,避免淪為“底層打工人”;

雖然目前已經有三家企業(yè)和華為達成了深度合作關系,但這三家企業(yè)都不算是大車企,所以選擇和華為合作,希望能夠借助華為流量,來快速占領智能汽車市場。

但在近日,有外媒表示,由于很多傳統車企對華為智能汽車整體解決方案并不感冒,所以未來華為如果想要造出好車,一定會自己親自下場造車,而不是協助車企造好車,因為目前只有小車企愿意使用,肯定也是無法造出讓消費者產生欲望和極具品牌吸引力的好車,同時外媒還提到:“華為之前在不造車的聲明末尾 ,寫著“本文從發(fā)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華為為自己后續(xù)進場造車留了一條后路。
最后:各位小伙伴們,你們覺得華為最后是否會造車呢?歡迎在評論區(qū)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