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王吟秋向你靜靜述說的表演(中國藝術研究院 孫紅俠)

聽了王吟秋,才知道什么是京劇最本質的美學精神。
一看之下,覺得是一位很老的男旦。
二看之下,會漸漸被他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審美境界,鑼鼓經(jīng)真的成了一種舞臺的語言,而京劇不再是“唱的響亮”,他在以一種女人獨有的幽怨向你靜靜述說……講“當日里好風光突然轉變”,講“怕流水年華春去渺”……世界的喧囂都已經(jīng)成為了背景,心中的感覺越聽越軟……
三看王老,戲演得好細好細,細到袖子里的手型都能讓你感覺到美,細到他沒有一個大動作,沒有一點刻意的表現(xiàn),沒有一點灑狗血,一切都像什么沒有發(fā)生,又一舉一動都要了滿堂彩。
一個老頭兒(不恭敬),還不咋好看,但是就那么女人…,是京劇的表演體系賦予了他這些,這個才是值得思索和繼承的……美女演美女就是美女,不稀奇……“丑女”演美女,不美,但是你愛看,這就值得琢磨了……
遲小秋學了他幾分之幾不好說,但是就是那幾分之幾已經(jīng)足夠她比很多美感太外露太刻意的角兒好很多……
京劇的美學是具有一個基本的體系的,這就是為什么過去那么重視科班教育,重視出身,重視師傅是誰?因為這個體系能保證你受到最嚴格的訓練,而嚴格訓練的目的在于:眾多已經(jīng)被驗證的經(jīng)驗來源于這種訓練。
表演藝術有很多種,但是京劇最特殊,最通俗地講,電影無論有多好,最多看兩遍……(排除特殊原因)可是京劇就不同了,聽第一千遍有第一千遍的理由……而是什么最終支撐著一個戲迷可以對一個戲看上N多遍而還要看呢?就在于這種表演不能——“過”,過于外露的表演把玩意兒都抖露了,再細看也就沒意思了,沒味道了。
很多當紅的京劇藝人,有很多粉絲,我相信那些戲迷對京劇的熱情,可是我不相信看心中偶像的戲真的可以一出戲看幾十遍?因為:那被視為偶像的藝人并無王吟秋這一代人那種“含著的勁兒”,沒有讓你千百遍不厭煩反而更上癮的密碼。
要是你真是真喜歡京劇,而不是唱京劇的人。那聽聽王吟秋吧!(中國藝術研究院 孫紅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