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成長到世界格局,從球1到球2
流浪地球1,其實講的是2位少年的成長,一個是從叛逆少年,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青年,一個是從花季少女懵懵懂懂,到敢于大聲疾呼的年青女性。
到了流浪地球2,故事的格局開始打開了,主角在劉培強、張鵬、周喆直,這些社會中流砥柱的人性弧光。
面臨的問題不再是電車問題的個人選擇,而是有關全人類生死的問題。
如果說流浪地球1要說一些不喜歡的點,更體現(xiàn)在前期對于劉啟這個人物個性的厭惡,對于幼年韓朵朵弱齡化言語的不適感,后期人物轉變得太快,立的太高,情節(jié)有斷裂感。
而到了流浪地球2,這些違和感都不見了。所以流浪地球中人物的對白,對白,劇情都加強了很多。三個人物的故事線都豐富,有很個性化的動機,人物很立體。
流浪地球2還有比1更出色的是群像戲,場景復原。在1中,故事發(fā)生在地下城、教室、東方明珠,發(fā)動機內(nèi)部,到了2里,就擴大到了軍事基地、地球聯(lián)合政府、月球,海底,場景下群像戲增加了好幾個數(shù)量級,讓換種感覺格局一下子打開。
動作場面也不限在運輸車、撞針、火石,這些局部場景,在2中我們看到月球運輸車、太陽風暴、隕石雨、大規(guī)??諔?zhàn)、相控陣核爆,量子計算機好好地滿足了觀眾破壞欲。
但是如果要說核心成功要素,還是“數(shù)字生命”這一個科幻概念的原創(chuàng)的成功。這個概念從實現(xiàn)原理,疊加沖突,埋藏推理暗線,建立道德兩難選擇,劇情拯救世界,讓這項技術應用的討論,延綿不絕。這極大的延伸了電影的思考深度,也成為觀影后的老爺們源源不斷地談資與二創(chuàng)素材。
最后一個要說的是音樂??。相比第一部的音樂,記得阿鯤說,這是第一次導演找他時,沒有說工期比較趕,幫幫忙。音樂得到了極大的重視,所以誕生了"太空電梯",“空間站墜落”,“返程票”,這些傳奇音樂。
結尾我要說,雖然特效這次電影完成的特別出色,細節(jié)很豐富,但是我覺得特效是最后一個推薦的理由。
推薦給沒看過的朋友們,特效是一個入門門檻,但不是一個激發(fā)我們必看的理由。
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