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后,諸葛亮冷冷地說了11個字,劉備聽后立馬賜死長子劉封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各路豪杰共同譜寫傳奇,多少好漢為了心中遠大志向而踏上沙場,盡管三國鼎立的局面使得天下分裂,但這段歷史獨有的傳奇色彩再不可復制。
自古以來從來都是亂世造英雄,這類群體的誕生往往伴隨著戰(zhàn)爭,既為混亂世道那么平定天下才是共同目標,曹操劉備與孫權皆在摩拳擦掌等待天下一統(tǒng)。

只可惜哪一位對手的實力都不容小覷,從曹操尚未掌權時天下紛爭便已呈現(xiàn)白熱化趨勢,所有人都能看出漢室內部已是千瘡百孔,讓大漢王朝再一次如夜星冉冉升起。
這不是為難漢室宗親與各位老臣,而屬于做了不合實際的青天白日夢,曹操同樣察覺到漢室氣數(shù)已盡,便以強勢姿態(tài)闖入漢室朝臣們的圈子,此后曹操一人把控朝堂壓制漢室數(shù)年。
同一時間段劉備也在籌謀著巧奪天下,與曹操不同的是劉備身上的光環(huán)頗多。

縱然現(xiàn)如今人們更認為劉備乃是偽君子,可不得不承認劉備依仗著與漢室的關系,建立勢力初期的確做到了一路暢通無阻。
當然小小的困難必然會有,只是相比起曹操而言劉備的路過于順利了些,憑借劉備的頭腦如何不知當務之急是招攬人才。
手中無人可用很快成為了劉備的一塊心病,好在三顧茅廬自愿放下身段讓劉備得到了諸葛亮。

這位被譽為天下第一謀士的超級智囊,在劉備那飽含誠意的堅持下終究成為了劉備的手下,諸葛亮對于治國方面的心得堪稱無價之寶。
這亦是劉備不論何時也愿重用諸葛亮的關鍵,諸葛亮的才華使得他在劉備集團中占據(jù)高位,所以他只說了11個字便能讓劉備賜死劉封。
劉備長子 虎毒不食子
劉封畢竟還占著劉備長子的頭銜,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劉備又久居高位多年見慣了爾虞我詐,自然不會因小事對骨肉痛下毒手。

足以見得諸葛亮這句話必然戳中了劉備的痛點,劉封的身份在外界看來著實尊貴,可唯有劉備集團內部的人才明白,劉封所謂的長子名頭很多時候形同虛設。
劉封并沒有外界所認為的那般受寵,再者劉封本人的能力也絕不算出眾,試想一下若劉封有著上天入地的驚世才干。
何愁劉備為政事一籌莫展時看不到他,究其根本還是在于劉封太過平庸,這方面來說劉封引起劉備注意的這條路并不好走。

首先劉備多年以來見過的奇才數(shù)不勝數(shù),謀臣中唯有諸葛亮常年受到寵信,這般驚艷的人物輔佐劉備左右,劉封如果只是有些結黨營私的小聰明。
劉備根本不會去額外注意這個長子,相反甚至還會覺得劉封做事小氣登不上臺面,與劉備所念的結果大差不差。
關羽的問題上劉封的處理方式令人心寒,劉封并非劉備的親生兒子而是義子,被收養(yǎng)的這層身份在劉禪出生后成了枷鎖。

劉封的野心只會比外人想象中更大,追隨父親劉備數(shù)年看到廣闊河山,如此美景劉封豈會甘愿拱手讓人,劉禪的出現(xiàn)讓劉封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機。
劉禪才是與劉備有著真正血緣關系的父子,未來劉備撒手人寰整個蜀國會支持誰做繼承者,這個問題人人都能給出正確答案,到了那時平時的寵愛再也做不得數(shù)。
這些劉封心知肚明所以他才會急躁,劉封不是會坐以待斃之人,可他萬萬不該利用關羽試圖穩(wěn)固自身地位,關羽是何許人也論剛硬劉封豈能比得過。
行事急切 急功近利
關羽不止一次認為劉封行事過于急切,同時以長輩的姿態(tài)訓斥劉封切莫急功近利,一次兩次倒也罷了次數(shù)一多,劉封本就自詡是劉備義子傲氣絕不少。

他開始對關羽的我行我素產(chǎn)生了巨大意見,蜀國繼承者的問題背后是劉封與劉禪的利益爭奪,任誰看這場角逐戰(zhàn)中劉禪的勝率會更大。
劉備本人不見得會故意偏袒劉禪,可架不住劉禪的身份確實是人心所向,諸葛亮看人極準還曾特地觀察過劉封的為人處世。
很早之前諸葛亮基本就能斷定劉封實乃豺狼之輩,或許站在劉備的角度不覺劉封有多聰慧,但劉封的優(yōu)勢是他足夠猛。

一旦暴起動了歹念恐怕并不容易應付,果不其然關羽向劉封請求支援時劉封行事拖拉,明顯是記恨關羽此前的數(shù)度呵斥,劉封早已對關羽懷恨在心。
以至于連大局觀念都可以拋之腦后,這般人物若有朝一日當真繼位,蜀國又將何去何從可想而知。
劉封因一己私欲將關羽置于險境,至于為何劉封一定要在劉禪還未長大時,對繼承者位置展現(xiàn)出非同一般的欲望,起因還是在劉封本人的出身。

劉封雖然不是劉備的親骨肉但卻是名門之后,血統(tǒng)還算是公認的尊貴只是比劉禪差了一個檔次,正是這種不上不下的身份導致劉封執(zhí)念越發(fā)濃烈。
劉封心中他受到軍中將領愛戴,身份上又不是被劉禪遠遠甩在身后,為什么蜀國繼承者位置只能由劉禪來坐,不甘心的情緒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重。
因劉封的緣故從而加速了關羽的死亡,遺憾的是關羽死后荊州依然失守,劉備自然會將罪名扣到劉禪頭上。
催化殺心 不會收斂鋒芒
諸葛亮算是在合適的時間催化了劉備的殺心,劉封自身行為漏洞百出怨不得劉備心狠,諸葛亮對劉備說的那句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這十一個字可謂是正中劉備心事。

假設荊州沒有失守劉封或許不會這么快喪命,劉封本身能力不足偏又不會收斂鋒芒。
關羽會時常端著長輩架子訓斥劉封,可如果劉封肯靜下心來想一想原因,就會看明白關羽不過是性格作祟而已。
他為蜀國江山的穩(wěn)定立下汗馬功勞,不管平素作風再如何狷狂放肆無忌,論資歷關羽都有資格壓劉封一頭。
年齡上更別提關羽與劉備乃是結義交情,關羽有底氣確保即便到了劉備面前,訓斥劉封這種事情并不會成為他與劉備離心的導火索。
反觀劉封因一時沉不住氣而招惹關羽,劉封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拒絕支援關羽,后面還大意讓蜀國徹底失去了荊州,種種原因的加持下劉封等于是在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