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更容易墮落嗎?
最近有朋友問我,是不是農村學生上大學更容易墮落?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思考
從整體上看,我覺得農村和城市學生的主要差別有兩個,一個是經濟,決定了試錯的承受能力,另一個是信息,決定了在面對機會時的把控能力及做出更加合理決策的能力。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浙江農村的,我們同年考上了西工大材料學院,又恰巧成了對門,我又經常去他們宿舍竄門,一來二去,我們關系逐漸好了起來,畢業(yè)的前幾天,我們一起去吃飯,他談起了從小到大的經歷。
我問他上大學后和原來有什么區(qū)別,他提到在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一堆長輩總是在胡扯上大學及格就好,誰認識的某某某沒有讀過大學也照樣年薪百萬,他在飯桌上直接就懟了那個長輩,“我查到的校友年薪百萬的能給你寫滿一張紙,我知道的也不比你們少,你們知道的又不是你們賺的?!鄙狭舜髮W之后,他越來越覺得,農村里的有些事情,不能按照正常的推理邏輯來理解,農村里的人有些固執(zhí),明明是某個地方做錯了,他們自己也知道錯,但就是不去改,人們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但在農村更加嚴重。對于讀書這件事情,他們是將其與工資掛鉤的,也就是說,他們會尊重拿了高工資的大學生,若是工資不高,則不再有原先的尊重了,對于大學的想象,他們大多只停留在大學畢業(yè),至于研究生和博士,他們則會說,讀那么多干啥啊,趕緊工作賺錢,有些認識上的鴻溝一旦產生便無法再彌補。
雖然他說的有些偏激,但我覺得聽了還是挺理解的,有一些長輩喜歡拿別人的高收入或者是舉某個人讀了大學后的工資沒有隔壁高中畢業(yè)的小張賺的多來來證明大學無用論。這種說法的錯誤之處在于一是拿個例的特殊性推翻整體的普遍性,第二點,也是更加重要的一點是,賺錢并非是讀大學的唯一目的,讀完大學的朋友們也千萬不要用收入的高低作為你讀大學的意義,否則會很痛苦。讀大學的意義在于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更多可能,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當你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都在用錢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時候,你是否能看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對我而言,錢只是一個普通指標,而非唯一衡量指標。
影響墮落的并非是農村還是城市的身份,而是背后所代表的家庭所能提供的試錯資本和所能想到和掌控的選擇機會,如果一個農村學生家里有足夠的錢和充足的信息來源,那么他也會做出對自己更加有利的決定。以上這些因素并非導致墮落的充分條件,當一個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當他知道如何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時,當他能與自己和解時,當他找到前進的動力時,他就不會墮落。
下面是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的農村孩子的類似經歷,他們,是真正的全村人的希望。
他出生在浙江一個小城市的農村,他的祖父是當?shù)赜忻哪窘?,他爸爸有兩個兄弟一個姐姐,早些年的時候,他爸爸是全家讀書最好的一個,但是高考沒考上大學,又復讀了兩年,可是還是沒考上,機緣巧合之下當?shù)匦W招代課老師,他爸爸去了,校長對他爸爸的評價很好,于是留下來當了老師。但是他奶奶覺得當老師的工資低,于是勸他爸爸去學一門手藝,他爺爺覺得當老師挺好的,很穩(wěn)定,工作不會太累,可是,最終他爸爸還是聽了他奶奶的意見,當了一個廚師,他媽媽小學畢業(yè),從小體會到了不讀書而引起的艱辛。
在他的記憶中,他爸爸提起這段往事總是會有一些悵然若失,那是少年的他所不能理解的。他的爺爺對他也很疼愛,聽家中長輩的描述,他是最受疼愛的孫子,可惜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后來他也沒有記得他爺爺?shù)哪樱髞硭矝]有記得他爺爺?shù)哪?,只記得去隔壁村玩的時候,那些村民經常會問他是誰家的孩子,只要他說出他爺爺?shù)拿?,人家就會連連稱贊,說,我家的房子也是你爺爺造的呢。那時候他想的是,原來我爺爺還挺有名的,心里還挺高興的。
到了他7歲那年開始上小學。他爸媽就和他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工作,當時的他也不明白這些意味著什么,反正聽爸爸媽媽的就對了。
從小學到高中,他基本上沒有做過什么家務活。每次他想做家務活的時候,他爸爸媽媽都會出來對他說,只要讀書好就好了,剩下的這些事情我們來做。
在小學六年中,他的成績從來沒有掉出過班級前三名,小學的他是個調皮搗蛋鬼,是個讓老師,又喜歡又討厭的孩子,他很聰明但是他經常問一些老師回答不出來的問題,非常愛鉆牛角尖,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的英語不好,在一次課堂上,英語老師讓他拼寫某個單詞,他沒拼出來,英語老師說了一句讓他一輩子都記住的話,你連這個單詞都拼不出來,你能讀好什么書?就是這句話,讓他對英語徹底失去了興趣,上英語課的時候,他經常在做數(shù)學作業(yè)和語文作業(yè),老師叫他回答問題的時候,他直接回答不會,等到小學畢業(yè)英語考試的時候他考了61分,比及格線多一分,那時候的他,也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
或許是家里他爸媽對學習的重視,或許是他看到自己的幾個哥哥姐姐,都沒有考上一個非常好的高中,他決定要打破這一局面,讓家里看看讀書的出路,實現(xiàn)一家未曾完成的心愿。于是他暗自發(fā)誓要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進入初中后,他的成績從來沒有掉出過年級前三名。
從入學開始,他就把目標定在了蘭溪市第一中學,當?shù)刈詈玫母咧?,初一的時候,周圍的同學都用戲謔的語氣說,看,這是未來的蘭一中學生,然后哈哈大笑而去。但是,經過一年的學習,他的所有月考成績都位于年級前三,在一次月考中,他以392分(總分400分)的成績名列榜首,自此,再也沒有人用嘲諷的預期說那些話。初二下學期開始,他每天早上五點四十起床,然后去操場跑步,最終以3分9秒的1000米跑成績取得體育中考滿分。當年的中考,他以5全校第一的成績成為當年他們鄉(xiāng)的狀元,也是他們學校當年唯一一個沒有靠降分政策上蘭一中的學生。
后來在高中擔任班長三年,當看到城市里面的孩子們都有家長接送時,他的心里也有一絲羨慕,但是,他想到了這是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同時在心里鼓勵自己,只有嬌氣的人才需要父母來接送,都上高中了,他覺得自己能解決的事情堅決不要家里幫忙。
到后來,他考上了西北工業(yè)大學,當年他們學校只有他一個人來了西工大。面對人生地不熟的處境,他也有些內向和靦腆,但是他的心里還是有著這樣的信念,好好讀書。因為如此才有機會評獎學金,保研。事實上,他也做到了這些,只是當時的他回憶起來,非常感慨,他非常感謝他的父親沒有強迫他填報某個高考志愿,也非常感謝他父親的引導。只是來上大學之后,他所接觸的一切,家里沒有人能再提供經驗,而靦腆的他又有著自己獨特的自尊,不愿去問別人,所以他也會感慨,要是當時參加的活動多一些,參加的項目多一些,和別人多交流一些,拿到的獎學金會不會多一些,會不會少走一些彎路。他最困難的時期是在大二的下學期,他當時覺得天天還是像高中一樣學習沒有什么意思,所以大二下學期的前三個月基本上天天中午玩游戲,看球賽,只是做完這些之后他覺得更加空虛了,他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來大學究竟是為了什么?于是他想到了看書,希望從書中找到答案。從大二學期末到大三上學期,他看了36本書,主要是小說類,包括《平凡的世界》《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等,漸漸的他開始看《非暴力溝通》《活著》《人生的智慧》等書,到大四結束,他看了100本書。這些書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開始擺正心態(tài),不再對生活有太多的抱怨,開始與自己和解,正視自己的優(yōu)缺點。
他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誠不欺我,有許多想不通的事情,書中的人物已經經歷過了一遍,并且給出了答案,楊絳先生說,現(xiàn)在年輕人的問題是,想得太多而書看的太少,我覺得是有道理的。
我問他,如果重新來一次大學生活,你還會選擇這么做嗎?他說,“一定會的。我沒有太多的試錯機會,正因如此,我給自己的處事原則是,在涉及到前途的問題上,我會用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來換一件事情百分之百的正確,雖然有時候會累,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的優(yōu)點和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嘛。”因為他曾經經歷過那些迷茫和失落,每次有他高中母校的學生報考西工大時,他總會去和他們見一面,提醒他們以后將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告訴他們當時他沒有意識到的那些機遇應該如何把握,同樣的問題,不應該在他們身上重復出現(xiàn),這是他的希望。
千年前的陳勝吳廣曾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出身不應該被周圍人當成是一個刻板印象,這個生活環(huán)境背后的因素所帶來的影響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