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記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譚澤明

一
初秋的一天,一文友說,有一位書法家,字寫得好,叫譚澤民。
我說,怎么沒有聽說?真孤陋寡聞了。于是攜小友安緒前去拜訪。我們來到吉安市區(qū)楊柳依依、水光瀲滟的古后河綠廊,尋找到一處風景別致、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的民間博物館——上書房。
走進去一看大吃一驚:他的“筍復(fù)廬”里各類文物古色古香,琳瑯滿目。書法掛滿墻壁,龍飛鳳舞,清新高雅。令人心曠神怡,拍案叫絕??上н@里門可羅雀,室內(nèi)主人正靜靜地品茶,小兒子正靜靜地玩手機打游戲。這時螞蟻行走的聲音都可以聽得到嘍。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里的寧靜安謐,稀客咯!

里面集中包含了六位收藏家數(shù)十年來的精美收藏品,如吉州窯陶瓷、名人書法繪畫、硯臺印章、革命文物、古代錢幣,以及一些古樸中透著別致的匾額、玉石、木雕、石雕、銅鐘、線裝書等寶貝。數(shù)千件藏品看似普通,實則不凡。其中甚至還有諸多歷史名人的作品,例如張熊、康有為、于右任、李瑞清的墨寶真跡。這座民間博物館掩映在小橋流水、堪比西湖一角的鳳凰洲旁。
而在這座民間博物館中,有著這樣一位不知名的書法家——譚澤民。他是一個普通到散落在人群中絕不會引起任何人關(guān)注的那種人,如果不是這次偶然的機會,令筆者有幸能夠欣賞到其墨寶。隨著采訪的深入,看看他的書法,了解他超然低調(diào)的為人,筆者眼前仿佛走過一個朱耷,一個陶淵明……藏在深閨人不識的他到底是何許人物呢?筆者要撩開這位鬧市中隱者神秘的面紗……
二
譚澤明的作品,筆法沉穩(wěn)扎實,遒勁有力卻不失瀟灑,中鋒得法立骨,側(cè)鋒得勢求變。有行家說,這樣的作品真正堪比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水平。

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的作品還上不了臺面,以至于就連他曾經(jīng)學師于永新縣著名書法家尹承志先生都沒有幾人知曉。
說起這些,他覺得有些慚愧。他的父親曾是永新縣禾川中學的校長,寫得一手極好的毛體書法,是當時吉安為數(shù)不多的毛體書家。眾所周知,毛體,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lǐng)袖毛澤東的書法藝術(shù)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書法體系,其奔放、縱橫馳騁、筆墨瀟灑淋漓的書法形式,成為中國書法之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因此,在他懵懂的童年生活中整日與毛體書法打交道。他的同齡人在那個時候完全看不懂,也認不出那些別具一格的字體。可他卻從小便看著父親每天早上在窗臺邊伏案習書,墨汁在他的筆下筆走龍蛇。

譚澤民小時候的照片
這樣的好時光并沒有太長,由于父親英年早逝,家中失去了頂梁柱,他讀到高中二年級便輟學參加工作了。他最早在永新縣汽運公司工作,每日的愛好便是在下班之余養(yǎng)養(yǎng)花溜溜鳥。他養(yǎng)鴿子在永新縣也算是小有名氣,所以經(jīng)常有很多鴿友經(jīng)常聚在一塊兒交流學習。因為在當時養(yǎng)鴿子的,往往都是退休以后時間充裕的老人,而他作為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小年輕,實在罕見。而尹承志先生當時在習書繪畫之余的愛好,恰巧也是養(yǎng)鴿子。他們之間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就如同志趣相投的鴿友那般玩得非常愉快。
在永新,書法的學習氛圍是非常濃厚的,是當之無愧的書法之鄉(xiāng)。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的春聯(lián)往往都是自家人所寫,他也不例外。父親從小就讓他為自己家里寫春聯(lián)。也就是那個時候,在永新縣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尹承志先生路過他家門口,看到他寫的對聯(lián)的字跡沉穩(wěn)扎實,實在是難得。甚至親自登門,跟主人家說這幅對聯(lián)寫得非常好,功底扎實。
他母親一直以為他和尹承志先生經(jīng)常一起玩鴿子,應(yīng)該是熟識的好友。如果不是母親點破,他或許永遠都不知道那位看起來樸實少言的老人竟然是縣里家喻戶曉的大書法家尹承志先生。這令他感到驚訝與榮幸!
他完全都不知道,這個有點怪怪的幽默睿智小老頭竟然就是尹承志老師。之前尹承志老師一直就想拿他自己養(yǎng)的兩對鴿子來換一對自己的一對鴿子。雖然他知道自己養(yǎng)的鴿子在縣里面還算是小有名氣的,但是他沒有想過去占別人便宜,干脆就送給了尹承志老師。他回憶起和尹承志老師相處的點滴時光,“尹老師從來不占別人的便宜,他只要占了別人的便宜就睡不著,想盡辦法也要還掉這人情。之前我送了一對鴿子給他,他是既喜愛又怕占我便宜,想方設(shè)法的考慮用鴿子交換不讓我虧都被我婉拒了。過了幾天,他就為了這事,特意創(chuàng)作幾幅書畫題上澤民晩輩惠存,又親自把自己的墨寶送到了我上班的地方?!彼宄旱耐桌镩W爍著光芒,似乎是回到了那段時光里。

與書法家尹承志合影
他又跟筆者說起,他時常想起和尹老師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光。跟筆者分享了一個尹老師講的笑話,故事大意大概是這樣的:村里有一個傻姑娘,她身上非常的臟。(這臟是指女孩子來了月經(jīng)都不知道)村里有一個當兵的年輕人退伍回來,總是喜歡戴著一個雷鋒帽。村民們當時都很羨慕兵哥哥的雷鋒帽很好看,都搶著去戴。結(jié)果在爭搶之中,雷鋒帽不巧掉到了傻姑娘胯下,傻姑娘當時連碰都沒碰到這雷鋒帽,年輕人就說不要這雷鋒帽了,還氣呼呼的把那頂帽子用火鉗夾起來扔到灶臺里燒了。
緊接著尹老師又講第二個故事。村里以前集體干農(nóng)活,大家都要自帶午餐,為了方便,把午餐包在手帕里,下田干活的時候就把包了飯菜的手帕放在草帽里。用東西蓋著,結(jié)果一個下田的男子坐在田埂間休息,準備吃飯時發(fā)現(xiàn)誰屁股坐在了他的菜飯上,把手帕里的菜飯都坐得扁扁的,他就氣得都吃不下了。罵罵咧咧的,村花(當時村里就幾個女孩子,天天勞作哂太陽,哪是什么花,所謂村花無非就是矮子里面撥個高子罷了!詼諧)剛好也過來了,見到田埂上的那個草帽,就忙說,哦,對不起就我剛才不小心坐上去了。男人一聽是村花坐的,立馬怒氣全消,反而笑嘻嘻的樂咪咪的把村花坐過的手帕包飯吃個精光,一邊吃還一邊偷著樂。
其實他明白尹老師不過是想借著這兩個故事告訴他,看人看物不要只看表面。
通過這件事情更讓他感到尹老師的幽默睿智,令他更加確定了自己內(nèi)心想要拜尹承志為師的想法。他嘗試著和尹老師說這件事情,可尹老師卻說“咱們還是更適合做忘年交。你教我養(yǎng)鴿子,我指教你寫寫字,這樣不是更好嗎?在養(yǎng)鴿子這件事情上,我還要叫你老師呢!”這番話說得,令他覺得自己真實既榮幸又尷尬。

“從1991年認識尹老師到現(xiàn)在,不知不覺近30年了?!彼^續(xù)述說著往事,“我到現(xiàn)在還能回憶起尹老師說話時的詼諧,我在書法學習的道路上的大收獲,都是因為尹老師當初對我的一句點評——是你要牽著毛筆走,不是要你被毛筆牽制。打野哇、聽筆話”
通過一番交談,筆者了解到尹承志老師對他的重要性,甚至是改變了他的人生。尹老師在那個時候總是不遺余力提攜年輕后輩,經(jīng)常帶著他認識其他書法名家,這也奠定了他未來的高度與成就。因為尹老師總是跟他說書法必須要在學習古人的基礎(chǔ)上,再經(jīng)過一定歲月的積淀,更要融入自己的個性與審美,輔以創(chuàng)作欲望,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同時他也很佩服尹老師能夠通過看一個人的字跡,直接看穿一個人,因為一個人的字跡里可以看出他的軟弱、剛硬、浮躁和沉穩(wěn)。
三
他有一段豐富多彩的經(jīng)歷——
參加工作那年他17歲。有一次跟車跑廣東,從偏僻的永新縣到大城市。讓他大開眼界:樓房這么高,這么大,豪車這么多。而吃飯的碗這么小,只有一小碟,喝茶的杯子那么淺,可以一連吃十幾碗。在廣東街上,他學著別人也買了一瓶礦泉水,打開一喝:自來水啊。怎么不像飲料是甜的?他認為是欺負他鄉(xiāng)下人,找到店家理論:怎么欺負人,花一塊錢就買一瓶自來水。他一吵,大家起哄笑了。他才明白:水也可以賣錢啊!真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三百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后來他嘗試了許多行業(yè):客運承包線路,開水泥車,成立后八輪自缷車隊搞工程運輸,開電腦公司。又承包農(nóng)場搞農(nóng)莊,主要以養(yǎng)殖為主,種植為輔,休閑餐飲為特色。他自學成才,種田,種瓜,種菜,養(yǎng)牛,養(yǎng)豬雞鴨魚……

為什么喜歡書法古玩收藏?他說書法是我從小的夢。別人說自己的字寫得好,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掛起來讓更多喜歡的人看到,有一種滿足感!“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毕M约旱臅ǜ弦粚訕?,讓更多的人看到欣賞到……
書法與古玩,其實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學古人的書法,并愛上了古玩。那也是一次機緣巧合:2004年夏末的一天,他到一裝裱表店去裱幾張書法。遇上了一位收古董的也拿了幾張老字畫在裝裱。便與那收古董的老兄聊起來了,兩人聊著聊著,十分投機。老兄慨嘆說:“我收古董做生意,沒讀幾年書,常常分辨不出字的好壞真假,特別是草書不認得,就是到鄉(xiāng)下看到好東西也不識貨,好遺憾哦!”哦,譚澤民正好熟悉這老兄不熟悉的方面,特別是他是寫草書的,互補有無,一拍即合。于是,倆人結(jié)伴去鄉(xiāng)下淘寶,豈不樂哉!
淘寶是艱辛的。有一次聽說有一個村莊有寶物,倆人開車,沿著彎彎曲曲的鄉(xiāng)間小路,一路走一路打聽。好不容易碰上一中年人,向他打聽那個村怎么走?對方說要他們的車,幫他搬運十多麻袋玉米,才帶路。他們只好為對方搬上搬下……等找到這個村,發(fā)現(xiàn)上當,只是幾塊普普通通的銅板,沒有價值。
“為什么我眼里飽含淚水?因為我對土地愛的深沉。”淘寶,既是興趣愛好,也是搶救保護文物。一次譚澤明來到安福縣一村莊。一戶人家正在做新樓房,他看到在一片泥濘的地上,擺放了幾塊做水泥條塊的模板,正在灌水呢,挑擔的人踩來踩去。他發(fā)現(xiàn)兩塊模板上有字,就叫大家停下來,用水清洗,一看是清代的文物,上面刻有蘇東坡、趙孟頫的書法。他一陣驚喜要買下。主人從他的神色中判斷有戲了,漫天要價。他只好花了1000多元,買下這兩塊文物。主人高興極了:“本來要做燒菜做飯的舊木板,竟然賣了一個大價錢!造化造化,運氣運氣!”

又一次,廢品收購點當廢紙賣的書。他在廢紙書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套民國的書法字典“六書分類”十本。對方發(fā)現(xiàn)此貨有來頭,也是漫天叫價,不依不饒,最后,他只好忍痛花了7000多元買下。
鄉(xiāng)村,有許多文物承受日曬雨淋,經(jīng)歷歲月的侵蝕。他們經(jīng)??吹铰牭胶枚辔奈镓遗谱隽藥T、豬欄門,古舊的硯臺銅鏡墊床腳、壓酒壇……他們收集這些文物不是做生意,而是挖掘、保護、展示、宣傳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016年,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仁,成立辦起了吉安市上書房古文化博物館。
他做古玩,現(xiàn)在已有點名氣了。這得益于他對書法的認識和通曉,大部分收藏家不懂書畫,不知道收藏物的藝術(shù)性和價值,只是一味收藏,一味吃苦。他說,精美的東西都含有藝術(shù),要用藝術(shù)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其價值。
他早年練書法時,著名書法家尹承志向他推薦了于右任的草書,讓他受益匪淺。他勤學苦練。于右任的《千字文》20多年來,他隨時可以通幅背臨此貼。他說寫書法,一定要背。創(chuàng)作一副對聯(lián),一首詩一定要先把內(nèi)容背下來,否則氣運不通,不連貫。一定要搞清筆墨紙與水的關(guān)系,要積累經(jīng)驗。寫的多、試的多才可掌握實踐中的經(jīng)驗和規(guī)律。
他說,我每天否定自己,今天否定昨天,自己沒有一件滿意的作品。不滿足,成了他前進的動力。
四
書法,為他做古董帶來了大大益處。一次他去外省的一家收藏店。一跨入門檻,就看見一幅于右任的書法。別人都不敢買,因為怕是假貨。因為不識貨,分辨不出真假。他駐足細看,認為是真品。對于老的字他太熟悉了,假貨真不了。他迫不及待的掏出5000元買下了這幅對聯(lián)。店家一直認為是贗品,也迫不及待的賣出,雙方皆大歡喜!
他做古玩也因為有著書法的基礎(chǔ),才能一路上走得比別人更順暢。最開始是經(jīng)常有朋友找他咨詢草書與篆刻,令他接觸了很多大師的作品與印章,為他與古玩的相識埋下了伏筆。幾十年下來,自己收藏了如此之多的藏品,也是因緣際會之下和其他五位不同領(lǐng)域的藏家走到了一塊兒,成為了上書房的合伙人。他們分別收藏著:古兵器、文房四寶、木雕、瓷器、錢幣、玉器。古玩與書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因為書法才能令他收獲如此之多的精品收藏。小到不知名的印章,各朝各代的硯臺,大到清書法家梁同書的學問第一匾額、張熊(子祥)的繪畫、康有為的、于右任的、李瑞清的書法墨寶,如今都被他收入囊中。

他感恩書法對自己一路走來的幫助,尤其是在尹老師的推薦之下去學習顏真卿、于右任的書法。顏真卿于右任的書法,其特點是厚重、大氣、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線條非常有張力。在《標準草書》這本書的基礎(chǔ)之上,他進一步領(lǐng)悟到了易識的、規(guī)矩的重要性。哪怕是行云流水的草書,亦是如此!他曾經(jīng)幾次想過放棄,但是尹老師每次都用一個詼諧幽默的故事給他講明道理。“今天想南京買馬,明天想去北京買鞍,到頭來最終一事無成”。這個故事過去這么多年,他依然放在心里。
他還把書法古玩,融入自己的為人處世當中。如:示弱不示強。吃虧是福。難得糊涂。和為貴,忍為高。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等等。如:還有一次,他與一朋友到廣東。兩人合買了一幅清代瓷對聯(lián),合出了13000元?;氐郊玻瑢Ψ椒椿诹?,反復(fù)說:老婆說不要,吵架呢。他坦然同意對方退出,一人承擔。幾年后有一買家出價翻了幾倍,他都不舍得出手。吃虧是福??!

他選擇了古玩,也就選擇了自由。這是一輩子可以閑云野鶴一般的永不退休的職業(yè),既可以一個人養(yǎng)活全家,也至少可以精神上富甲一方。對看不慣的人,可以不理,對不喜歡的東西,可以不碰。沒人強迫,無拘無束,一生放縱不羈逍遙自在,高興了可以開懷暢飲,受傷了可以閉門思過。這是一場可以說走就走的旅行,發(fā)現(xiàn)的快樂 !只有身臨其境的人能懂,這旅途充滿挑戰(zhàn),永無止境、學無止境。收獲的欣慰只可會意不可言傳!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因為執(zhí)著,所以癡心不改!古玩路上,收藏人生,妙不可言……這就是古玩的魅力所在!

行家們評說:?譚澤明的草書不跟風,有特點,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線條有張力,飄逸,易識。筆力雄健,點畫厚重,粗曠。正如他的為人特點,做事大氣,不記小節(jié),沉著,質(zhì)樸,圓潤,有濃厚的金石氣!
“無為不入世,有情始做人?!币环莞牛环菔斋@。他寫書法,做古玩,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為人處事一樣要付出真情,真誠才能交好朋友,才能打動人,才能出好作品。譚澤明屬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蹦牟?,點畫在乳白色的紙上就是奶了。是的,我們祝愿他的事業(yè)和奉獻精神、境界“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
(作者:胡剛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安市作協(xié)廬陵文學院院長
??????????????安緒???吉安市作協(xié)廬陵文學院院長)
附:譚澤明部分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