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第十二秒》作者:Sunness

評分8,很豆瓣的一個故事。
看這本書是因為偶然翻到公眾號后臺的一個留言,那位同學表示我“女頻定義好像有一點點狹窄”,并且推薦了這本書。
咱也不知道ta怎么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就尋寶似的去搜了下,這大概是本發(fā)在晉江但是電子版權(quán)簽了七貓經(jīng)歷過改編的在起點有實體書的……豆瓣文?
如果那位同學看到這個書評的話,閑著沒事你可以去豆瓣逛逛,很多這種類型的故事。
但我并不喜歡啊,人生已經(jīng)如此艱難了,為啥還要在愉悅的閱讀中為難自己呢?攤手。
對了,有誰想看這本書,并且試圖帶上背景音樂的話,我推薦《孤勇者》,真的,高潮部分一字一句都很合適。
這是個讓我不知如何落筆的故事。
可以說,這個故事及其少見地,讓我情不自禁地在頻道里吐槽了兩次,一次是擔心書評可能不過審,一次是痛罵女主那個名義上的父親。
我不想花費過多的筆墨在這個**身上,只是單純地覺得死得那么早真的便宜他了,好歹熬到靠山翻臺啊,遭受點報應(yīng)不是你應(yīng)得的么?
如果說我們正常人的社會是一片魚塘的話,那么女主幼年乃至童年所生存的地方,大概是魚塘中的淤泥深處。
她經(jīng)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黑暗日子,她掙扎她妥協(xié)她努力活下去,她用盡全力抓住了改變命運的那束光,并真的被改變了……幾年。
然后,她被抓了回去,帶著不舍的眷戀和思念,帶著人生中最美好的希望,回到那個地獄般的地方,并在再一次想爬出來的時候,失去了她的生命——那個原本十多年前就應(yīng)該失去的東西。
這個故事,充滿著并不混亂的插敘。
我也不能確定這是否是插敘,反正就是一邊在講述男主多年后尋找女主的過程,一邊講述女主童年乃至青年時期的生活。
我能夠清晰地分辨出這二者的界限,我沉默地看著他的尋覓和她的蛻變,看著他們甜蜜堅定卻注定天人永隔的愛情,然后痛罵女主的“父親”不配為人。
我為女主最初的墮落而捶胸頓足,卻在作者的點撥下醒悟,不管她當初如何成熟,她都只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
我為女主終于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而欣喜,為她又被舊人找到而揪心,更為她最終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開心。
我看著她與男主那簡單而單純的愛情,看著他倆因為一句“我中意你”而在一起,看著他倆討論著生死,忙碌于柴米油鹽,卻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早已發(fā)生的分別。
我看著他們在時間線上的眾多交集,看著那些因為小說而安排進來的諸多巧合,看著他們周圍的人們漸漸形成一個圈……我只能“呵”地對命運的安排冷笑下,因為這樣的劇情相對于女主的人生來說早已不算什么。
仔細想來,作者這樣的手法實在過于殘忍,她先給我們絕望,又讓我們看到絕望之前的美好,以至于那份美好都蒙上了一層悲涼。
這個故事,還有很多人性的思考。
如果兩個人一起逃命,其中一個人摔倒了,另一個人應(yīng)該停下來救她么?不停下來她可能逃走,停下來她倆可能都被抓,如果這兩個人是雙胞胎姐妹呢?
如果一個人因為另外一個人有了逃出生天的希望,那么她竭盡全力抓住這個希望有錯么?她努力讓結(jié)局到來的時間延長,但讓那個人失去了堅持活著的勇氣,她做錯了么?
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經(jīng)歷了極其不公平的待遇,ta為了自己或親人的命走上了助紂為虐的道路,ta自己逃出泥潭固然讓人欣喜,但是那個沉淪其中的人……我時常會想起兇手的那句“你們怎么才找到我”。
如果……我不由得想起書中以及當今的眾多拐賣案,如果可以把她救出泥潭,不知道能否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但是代價卻是與自己的骨肉此生不能相見,我們又如何能夠苛責那些做出不同選擇的人。
這些,或許都不能說是人性了,更多的是冷酷的命運。
這正是這樣一個讓人唏噓的故事。
它給我的感覺有點像豆瓣的那本《雪盲》,都是十分殘酷的現(xiàn)實題材,我也說不清這兩本書究竟哪本更殘酷一點,但我真切地更加心疼女主一些。
這是個好故事,但是我不喜歡。雖然作者解釋了女主為啥不能活下來,但我依舊不喜歡這樣殘酷而真實的結(jié)局。
她已經(jīng)看到光了啊,她已經(jīng)站在了陽光下,為什么還要把她拉回去啊,為什么不能給她一份成全啊,為什么就連“死在陽光下”都不能滿足呢?
我又聽了一遍《孤勇者》的高潮部分,真的很合適,就當作這個書評的結(jié)尾吧:
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
愛你破爛的衣裳,卻敢堵命運的槍。
愛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樣。
去嗎?配嗎?這襤褸的披風
戰(zhàn)嗎?戰(zhàn)??!以最卑微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