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怎么吃?關于糖尿病的3條實用建議!
美食當前,少有人能抵擋得住誘惑。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卻沒有任何方式能夠替代飲食管理。
?
平時靠著自律能忍住一時,但遇到聚會過節(jié),有時難免身不由己。糖尿病患者要怎么吃,才能真正吃的開心又健康呢?
?

今天是聯(lián)合國糖尿病日,亮亮和大家一起聊聊糖尿病患者如何吃的問題。
?
主食要吃,而且不能太少
?
很多人會認為得了糖尿病,最好吃粗糧,平時少吃或不吃米飯和饅頭。但實際上,如果粗糧吃的太多,不但會引起腹脹、消化不良,而且可能影響蛋白質(zhì)的吸收,導致營養(yǎng)不良。
?
正確的做法是:糖尿病患者不僅要吃主食,而且還不能太少。因為主食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
雖說主食吃多了容易升高血糖,但如果控制太過嚴格,反而會導致低血糖和血糖大幅度的波動,造成更加嚴重的心血管事件。
?
2022版《中國糖尿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指南》推薦,糖尿病人每日碳水化合物功能應占45~60%。應用到具體個體上,我們可以遵照“多動多吃,少動少吃,瘦人多吃,胖人少吃”的原則。
?

平時,可以在做飯的白米白面中加入一些雜糧或者豆類粗糧,粗細搭配比例為1~2:3,這樣能較好地滿足身體能量供應,并且有利于血糖控制。
?
此外,吃主食要講究一些技巧。糖尿病患者提倡少吃多餐,將原來吃的3餐變成5-6餐,總體講究加餐不加量。吃主食要“寧干勿稀”,盡量吃干的、少吃稀的,例如粥、面糊等等,以減少餐后升糖反應。
?
有葷有素,蛋白質(zhì)很重要
?
除了主食以外,副食講究葷素搭配得當,不過分偏好肉食或者素食。
?
最好選擇油脂含量較少的肉類,或者從植物中來攝入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例如,瘦肉、去皮雞肉、魚肉、雞蛋、豆腐、雜豆類等食物。同時,低脂或脫脂的乳制品,如牛奶、酸奶也可以起到補充蛋白質(zhì)的作用。
?
平時多吃蔬菜,例如各種綠葉菜、西蘭花、胡蘿卜、青椒、番茄等,并適當吃一些芹菜、韭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
值得注意的是,蔬菜中土豆、山藥等根莖類淀粉含量比較高,應該作為主食來對待。如果一餐飯中吃了這些,就要相應地少吃一點米飯等主食。
?
細嚼慢咽,改變進餐順序
?
吃什么很重要,但“怎么吃”作為生活中的飲食細節(jié),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也不容忽視。
?
首先要掌握吃飯的節(jié)奏,每頓飯建議至少吃20-30分鐘。因為吃太快了,大腦會來不及發(fā)出“吃飽”的信號,我們反而容易吃得更多,不僅容易長胖,還可能影響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
?
所以,吃飯時要養(yǎng)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可以延長吃飯時間,增加飽腹感,有助于合理控制能量和血糖。
?
其次,我們中國人吃飯的習慣是先吃主食,這樣很容易導致血糖在餐后2小時達到一個高峰。如果我們可以將進食的順序做一些調(diào)整,就可以讓身體的消化系統(tǒng)優(yōu)先選擇食物消化,從而避免血糖快速波動。
?

一般推薦的順序是,先吃纖維含量高的蔬菜,再吃蛋白質(zhì)和脂肪類食物,最后吃碳水化合物多的主食。具體在餐桌上,我們可以按照“湯-蔬菜-肉蛋類-主食”的順序進餐。
?
在一日三餐之外,有時候我們還會面臨各類美食的誘惑,需要仔細分辨。一些市面上主打的“無糖食品”,其實成分也大都是淀粉,只是沒有額外添加蔗糖,依然屬于碳水化合物的范疇,平時也要限量食用。
?
而一些有添加糖的主食或者零食,如蜜棕、蛋糕、餅干、含糖飲料,以及油條、月餅等油炸和高脂肪的主食,也要盡量少吃或不吃。
?
飯菜口味上,講究少鹽清淡,每天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5克以內(nèi),這樣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
?
最后,一定要少喝或不喝酒。萬一吃多了血糖升高明顯,可以在餐后1小時做一些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慢跑等,注意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