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還能不能找到古代皇族的家譜?皇室家譜是從哪個朝代開始修訂的?
家譜在我國出現(xiàn)的時間是比較早的,最早家譜是記載在甲骨上的。起初編修家譜是有門檻的,只有皇親貴族有資格編修家族族譜。因此,古代皇族的家譜相對更多。今天就跟著小譜一起來了解古代皇族的家譜吧。在古代社會制度的影響下,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且完全區(qū)別于臣民,就連其家譜也有專門的名稱--玉牒。玉牒泛指封禪、郊祀的玉簡文書,典冊,佛道之書等,特指皇族的家譜。

自古代宗法制設立以來,古人對家族世系就更加重視,親疏關系也成為繼承的核心。家譜這一概念的產生和形成是比較早的,但是玉牒制度是從唐朝開始的。到宋朝時,每10年一修,玉牒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時期。目前保存在完整的就是清代玉牒。清代玉牒現(xiàn)存1070冊,記載翔實、裝幀華麗,是中國唯一完整系統(tǒng)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譜。
清代玉牒也是十年一修,玉牒館正副總裁根據每年的登記造冊,對黃冊、紅冊所記載的皇族人口材料進行整理,按支系、輩分逐一排列,草擬出玉牒的初稿。
一、帝系玉牒:上以肇祖原皇帝開始,下到修纂時之當代皇帝,只收錄皇帝本人及皇子;二、宗室玉牒:以太祖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為本支,稱其直系子孫為宗室;三、覺羅玉牒:顯祖的伯、叔、兄、弟為旁支,子孫后裔稱為覺羅。
皇室族譜規(guī)模宏大、內容詳實,除了記載皇帝、皇子的信息,就連皇帝的母妃、后妃、女兒等女性的信息也都有相應的記載。但是因為皇族人群規(guī)模很大,所以皇族的玉牒并不是一本。
按格式可把玉牒劃分為豎格玉牒(也稱直格玉牒)和橫格玉牒兩種。豎格玉牒每頁15行豎格,按輩分順序分別詳細記載宗室、覺羅子女的情況?;首迮硬惠d入橫格玉牒而載入按輩分編修之直格玉牒。而且皇室玉牒一般都會抄寫兩到三份,放置在不同的位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