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價 1000,選擇 4999 的 Mate 40 還是 3999 的小米 11?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華為 Mate 40」和「小米 11」是近階段比較火的兩款國產(chǎn)高端手機,同樣采用 5nm 工藝處理器,這兩款手機分別代表了「麒麟 9000E」和「驍龍 888」的實力。

價格方面,Mate 40 8 + 128 售價 4999、8 + 256 售價 5499;小米 11 8 + 128 售價 3999,8 + 256 售價 4299,12 + 256 售價 4699。可以看出,同樣是 8 + 256 的配置,小米 11 比 Mate 40 便宜了足足 1000 元,而 8 + 256 的版本則便宜了 1200。在意錢包的小伙伴們,似乎「小米 11」是更好的選擇。別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你應該會有自己的答案。
性能
首先是性能,小米 11 是「驍龍 888 + LPDDR5 + UFS 3.1」的配置,除了「驍龍 888」是全球首發(fā),「小米 11」還首發(fā)了滿血版 LPDDR 5,速率達到了 6400Mbps,是上一代的 116%。
Mate 40 則是「麒麟 9000E + LPDDR5 + UFS 3.0」的組合。「麒麟 9000E」處理器與「麒麟 9000」相比,CPU 參數(shù)相同,GPU 和 NPU 有一些縮水。GPU 方面,「麒麟 9000」采用 24 核心,而「麒麟 9000E」是 22 核心;NPU 方面,「麒麟 9000」采用了「2 大核 + 1 小核」的組合,而「麒麟 9000E」則是采用「1 大核 + 1 小核」的組合。

按照安兔兔的最新數(shù)據(jù),小米 11 登上了安卓性能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力壓華為旗艦機皇、超大杯的 Mate 40 Pro+,而 Mate 40 排名第九?!感∶?11」12 + 256 版本總分為 70.6 萬分,「Mate 40」8 + 256 總分 65.4,差距在 8% 左右,如果內(nèi)存大小相同,差距應該會更小。

GeekBench 5 的數(shù)據(jù),單核「驍龍 888」領先「麒麟 9000」大約 7%,多核兩者比較接近。
屏幕
Mate 40:6.5 英寸 OLED、分辨率 2376 × 1080、最高 90Hz 刷新率、240Hz 觸控采樣率。
小米 11:6.81 英寸 OLED、分辨率 3200 × 1440、最高 120Hz 刷新率、480Hz 觸控采樣率。
小米 11 采用三星頂級面板,像素密度 PPI 達 515,對比度 500 萬:1,峰值亮度 1500nit,全系標配三星 E4 發(fā)光材料,刷新了專業(yè)評測機構 DisplayMate 的 13 項世界紀錄,獲得了最高的 A + 評級。「2K 三星屏、DisplayMate A+ 認證」算是比較大的一個優(yōu)勢,這在國產(chǎn)旗艦中很少見。

另外小米國內(nèi)首發(fā)“第七代”大猩猩玻璃 Victus。據(jù)康官方實驗數(shù)據(jù),Victus 玻璃可以從高達 2 米的高度跌落至堅硬、粗糙的表面仍可保持完好,相比于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的抗跌落性能提升了 25%;抗刮擦性能是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的 2 倍。
就像雷總說的那樣:「小米 11」搭載小米手機有史以來最頂級的屏幕,也可能是全行業(yè)最貴的屏幕,相比友商要貴 200~300 元,相比非曲面直屏成本高出 500~600 元。
相機
從發(fā)布會看,相機并不是「小米 11」宣傳的重點。從攝像頭數(shù)量上看,三攝相機已經(jīng)是國產(chǎn)千元機的配置了?!感∶?11」主攝不支持光學防抖,沒有光學變焦長焦鏡頭,沒有 TOF 攝像頭,只剩一億像素超高分辨率,算是最大的看點。
另外,小米的主攝傳感器為「三星 ISOCELL Bright HMX」,最早用在 2019 年末的「小米 CC9 Pro」上,之后在「小米 10」和「小米 10 Pro」上使用。而「三星 Galaxy S21 Ultra」首發(fā)了 ISOCELL Bright HM3 傳感器,已是 1.08 億像素的第三代產(chǎn)品。
這也不難理解,「小米 11」只是 3999 元起步的“中杯”,之后發(fā)布的“大杯”或“超大杯”,可能會采用更強的四攝相機系統(tǒng),在主攝、變焦上,具備更強實力,像「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那樣,再次沖擊 DXOMARK 榜首。

Mate 40 采用「三攝 + 激光對焦傳感器」的配置,與更高規(guī)格的 Mate 40 Pro 是相同的:
5000 萬像素超感知攝像頭(廣角, f/1.9光圈 )
1600 萬像素電影攝像頭(超廣角,f/2.2光圈)
800 萬像素長焦攝像頭(f/2.4光圈,支持 OIS 光學防抖)
激光對焦傳感器,支持自動對焦
支持 3 倍光學變焦、5 倍混合變焦、30 倍數(shù)字變焦

如果「小米 11」的最大優(yōu)勢是屏幕,那 Mate 40 的最大優(yōu)勢無疑是相機。
電池 & 充電
小米 11:4600mAh、55W 有線閃充、50W 無線閃充、10W 無線反充
Mate 40:4200mAh、40W 有線快充、40W 無線快充、支持反向充電
尺寸 & 重量
小米 11 玻璃板:164.3 × 74.6 × 8.06mm、重 196g
小米 11 素皮版:厚 8.56mm、重 194g
Mate 40 玻璃板:158.6 × 72.5 × 8.8mm、重 188g
Mate 40 素皮版:厚 9.2mm,重 184g
另外 Mate 40 支持 IP53 等級防塵防水,「小米 11」并不支持。
系統(tǒng)
EMUI 11.0 基于 Android 10,MIUI 12 基于 Android 11?!感∶?11」并沒有搭載發(fā)布會上隆重介紹的 MIUI 12.5,這讓許多米粉有些失望。可能由于時間太緊,在適配最新「驍龍 888」方面做得不是太好,「小米 11」的系統(tǒng)表現(xiàn)得不太穩(wěn)定,網(wǎng)友反應最多的就是其系統(tǒng)卡頓、App 閃退問題。相對來說,華為的系統(tǒng)更加成熟穩(wěn)定。

總結:「小米 11」的絕對優(yōu)勢在于「屏幕 + 性價比」,Mate 40 的絕對優(yōu)勢則是「相機 + 品牌影響力」,許多參數(shù)方面,兩者沒有拉開差距。至于系統(tǒng)方面,以及對品牌的選擇,還是看個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