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化語言和哲學化語言

科學化語言和哲學化語言
科學化語言是現(xiàn)行最普遍的語言,英語,追求表達的邏輯性、科學性,其遵循嚴格的表達系統(tǒng)。人們說的話時就像計算機的程序語言,十分嚴密。有如是表達:A:1+1=2嗎?B:如果條件合理的情況下,這個等式可以成立,即1+1=2。
不難看出,B回答A的問題時需要考慮到一些特殊的干擾因素,而不能草率地直接回答。B的回答應(yīng)是一種研究性的、科學性的表述,不能帶有任何表述能力的問題。
哲學化語言是語文進化的抽象化表達,漢語,表達時往往刪繁就簡,言簡意賅,一針見血。哲學化的語言表達還有大量的抽象成份,不再拘泥于具體的細節(jié),強調(diào)的是“點撥、意會、頓悟”。中國是人類史上哲學化程度最高的國度,華族是一個哲學思辨的民族,漢語發(fā)展至今仍帶有強烈的哲學氣息。顯而易見地,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意象、意象”,以及各種奇妙的修辭表達就是一個例子。鑒于此文受眾不是文盲,不多贅述。
由此可見,科學化與哲學化是語言表達的兩個趨勢。英語和漢語就是這樣的兩端。我們暫時不討論科學化和哲學化誰更好,但現(xiàn)實中我們卻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哲學化的漢語有科學化的趨勢?,F(xiàn)在的中文表達中摻雜著大量的英語詞語,大多數(shù)在20世紀初通過日語傳來的。另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似乎是對中國文學非常高的肯定,于是我們很容易就認為,科學化的語言要比哲學化的語言更好。但是我們需要承認的是,這兩者本身就是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沒有任何的可比性。表現(xiàn)出科學化,是因為英語的受眾非常的廣大,非常復(fù)雜,參差不齊。漢語則大不一樣。
如果非要將科學化語言和哲學化的語言分出個高低,就不得不承認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這是建立在哲學比科學更高級的基礎(chǔ)得出的結(jié)論,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相較而言,哲學都更有價值,則哲學引導之下的哲學語言表達也更有價值。
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jié)論:學習漢語學習比其他任何一種語言都更加先進。特別是哲學化程度高的漢語,比如中國的古典詩詞,經(jīng)史子集。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當中,我們要更加注重經(jīng)典國學,這并不是文藝復(fù)興中托古改制或者借尸還魂,而是在學習過去的文化精華的同時提取其中的有利于我們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