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跡象表明公司真的不行了?


朋友你好,我是大謙~
朋友漢娜最近突然失業(yè)了,有多突然呢?她正常去公司上班,結果到了樓下發(fā)現民警拉著條幅,告訴她公司破產了,因為怕要退費的客戶鬧事,所以暫時封起來不讓上去。
結果漢娜連門都沒進去,就這樣原地被失業(yè)了。
讓她想不通的是,明明前一天下班的時候還好好的,大家還在群里熱火朝天聊著下個活動的進行計劃,沒有半點要倒閉的征兆,突然來這么一出,讓人很是沒有心理準備。
人們常說,當潮水退去,才能看清誰在裸泳。但作為在水里游著的一員,要從不明顯的跡象中找到端倪,對職場人來說著實是一份不小的考驗。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容易被忽視,但又不能忽視的信號,爭取提前規(guī)避,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作為前公司的老員工,亞亞覺得公司有段時間簡直是“瘋”了。先不說莫名其妙搞起了末位淘汰制,幾乎每個月都要走一個人,全公司上下人心惶惶,業(yè)務也開始亂來。
為了業(yè)績,銷售各種過度承諾,哪怕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但只要客戶愿意交錢,什么承諾都敢往合同上寫。
在和領導幾次溝通無果后,亞亞選擇了離開,也虧走得及時,沒過多久,老東家就宣告破產了,而那時亞亞才明白,公司哪里是想好好做事,根本就是想圈最后一筆錢然后跑路而已。
對于一個良性運作的公司來說,適當提升KPI,有助于激活團隊活力,也是對公司發(fā)展更好的激勵辦法,但目標一旦超過團隊負荷范圍,失去理智一切向“錢”看,就要引起重視了。
先不說目標的制定是不是為了短時間撈一筆就走,而是政策的導向說明管理層已經開始短視,不在乎后續(xù)的發(fā)展,只看眼前的利益。
不能折騰事,就開始折騰人,再加上為了賺更多的錢,縮減成本,減少人員配置也是標配。

其實開篇漢娜公司的倒閉不是完全沒有端倪。
雖然公司正常運行,大大小小的例會也如同往常一樣按時進行,但是對于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都在反復打太極和踢皮球,提出的問題從來都得不到正面回應。
不僅如此,開完大會開小會,漢娜總能看到主管被拉去小房間開會,回來之后也是閃爍其詞,似乎在遮掩些什么,漢娜當時沒覺得有什么不妥,現在回想起來,應該從那個時候就出問題了,只不過普通員工都被瞞著罷了。
當公司不想將破產或無法運營公之于眾時,通常會盡可能地維持表面。尤其開員工大會時,更是把大家都召集在一起,說些無關痛癢的空話去穩(wěn)定人心。
但是對于公司出現的問題,比如受到影響的業(yè)務該怎么辦,薪資的發(fā)放是否有困難,接下來會怎么調整,欠薪什么時候可以補全等實質性的問題,即便討論也是給一些模棱兩可的答案,能拖一天算一天。
雖然對外維持“風平浪靜”,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出,管理層總是會湊在一起,過于頻繁地開會次數,員工也需要引起重視。
因為好的改革或者變動,完全可以在員工大會上分享給員工,這種“不正?!钡臅?,在很大的可能性上是不利于員工利益的(比如公司即將破產倒閉),所以管理層要商量如何穩(wěn)住員工,以爭取“跑路”的時間。

蔡敏在一家礦產國企,理論上來說,國企有國家兜底,是穩(wěn)定的鐵飯碗,再加上金屬開采的形勢不錯,只要自己不作,理論上是不會有失業(yè)的風險。
但天總有不測風云,在公司的開采證續(xù)期時,受當下政策影響,一直批不下來,公司只能停產,從一開始停產不停工,工資照常發(fā),到第二個月工資打折,再到后面停工停產,只發(fā)生活費,所有人在家待業(yè),等一個遙遙無期的審批。
蔡敏算是員工中反應比較快的,她從剛開始停工停產回家待業(yè)時,就去找了份兼職,隨時準備著,一旦情況不對立馬有后路可退。
其實各行各業(yè)都會有風險,你不知道哪天風向突然轉變,或者一紙政策下來,就會給現在的工作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風險無法預知,但可以最大可能的規(guī)避,讓自己少受損失。
比如當你手上正進行的項目突然被通知暫停,哪怕當下給出的解釋比較“合理”,也需要引起重視,去觀察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停擺。
是公司的資金鏈出了問題?還是合作方單方面宣布暫停?或是行業(yè)內爆出的不利消息,多方面結合了解項目的停擺對于公司正常運營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公司因為這個項目的停擺而陷入了整體停滯期,是暫時的撐住,還是后面會有轉機,在公司正式公布“存亡”之前,首先你心里要有一桿秤。

小卓之前的公司開在地段最繁華的鬧市區(qū),不僅地理位置好,辦公環(huán)境也是一流,處處透露著高級??汕安痪妙I導突然通知大家現在的辦公室已經到期,在搬進新辦公室之前,先在家辦公一個月。
還沒搬進新辦公室,在家辦公的小卓就收到合作方的消息,詢問他們搬去了哪里,原來是因為原公司的地址因為法律糾紛被貼了封條,而“在家辦公”的員工還被蒙在鼓里。
其實公司的搬遷最能看出問題,原本在市區(qū)最繁華的高檔寫字樓,突然決定搬到地理位置不佳,又破又小的寫字樓,不用想,無論公司給出多么合理的解釋,大多是因為運營情況不佳,亟需降低開支,作為大頭的房租,自然會被砍掉。
還有一些公司原本也不在繁華的地段,突然又搬去條件更差的地方,那更要引起重視,大概率除了降低成本,還有可能是因為要躲避上門要債的客戶。
職場向來不易,總是需要職場人時時刻刻擦亮眼睛。
拉車的時候千萬記住抬頭看路,只有時刻掌握公司發(fā)展趨勢,才能讓自己最大可能遠離風險。

?大謙,500強名企運營師,多家知名求職平臺合作導師,已幫助1000+學員斬獲心儀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