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欄帶你看完諸葛亮的一生和成就
第一章:一生簡述
第二章:文學奇才露鋒茫,陸游放翁吟丞相
第三章:發(fā)明饅頭的傳說
第四章:軍事奇才
第五章:政治恤民愛民
第六章:藝術(shù)造詣
第七章:后世諸葛氏子嗣及葬地
第八章:傳說與史實
第一章:一生簡述
181年四月十四日 1歲
諸葛亮出生,生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189年 8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192年 11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193年 12歲
曹操屠殺徐州。
194年 13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yǎng),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195年 14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xiàn)南昌)。
197年 16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投奔荊州劉表,定居在隆中草廬,開始了躬耕于臥龍崗生活。與徐庶等人交好。
199年 18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200年 19歲
官渡之戰(zhàn)開始,曹操獲勝。
207年 27歲
徐庶薦諸葛亮,劉備前往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208年 28歲
長坂坡之戰(zhàn)讓曹軍無法追擊劉備,于昰便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王孫權(quán)抗曹。使孫權(quán)心服,投降派轉(zhuǎn)防守派,周瑜大敗曹軍。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都督三郡收稅。
211年 30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云鎮(zhèn)守荊州。
214年 33歲
諸葛亮與劉備會師成都,任軍師將軍。
215年 34歲
諸葛亮去益州,整頓巴蜀內(nèi)政。同年,關羽赴會失三郡??赡茉谌胧窈螅T葛亮和劉巴和李嚴等制定了《蜀科》。
218年 37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zhàn)的劉備。
219年 38歲
關羽出兵北伐,進攻襄樊,未能攻克。
220歲 39歲
關羽兵敗被殺,痛失荊州三郡,劉備不再掌控荊州。
221年 40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漢國丞相,領益州牧。
222年 41歲
劉備在夷陵對戰(zhàn)孫吳陸遜。
223年 42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224年 43歲
諸葛亮調(diào)整益州內(nèi)政,平定一些叛亂,與孫權(quán)結(jié)好。
225年 44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四郡。
227年 46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228年 47歲
北伐命馬謖守街亭,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上書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229年 48歲
孫權(quán)稱帝,諸葛亮派使前往祝福。諸葛亮二次北伐,奪取魏國武都、陰平兩郡,恢復丞相職位。
230年 49歲
諸葛亮三次北伐,破郭淮司馬懿等。
231年 50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232年 51歲
南中豪族劉胄叛亂,各郡騷動。諸葛亮以馬忠接替原廣降都督張翼。馬忠平定了叛亂。
233年 52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234年 53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第二章:文學奇才露鋒茫,陸游放翁吟丞相
諸葛亮有《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誡外甥書》、《隆中對》等著作。
出師表
入選九年級下冊文言文。是諸葛亮寫給皇帝劉禪,請求出師北伐的文章。
陸游詩句多次提到:
凌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一《感狀》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一《書憤》
出師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燈更細看。一《游諸葛武侯書臺》
渭濱星隕逾千載,一表何人繼出師。一《七十二歲吟》
文天祥: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一文天祥《正氣歌》
可見藝術(shù)價值之高,更是寄托著對收復中原的渴望。
誡子書
入選七年級上冊教材。內(nèi)容是對兒子諸葛瞻的勸誡,強調(diào)“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對后世教育兒女、家教有深遠影響。里面包含的名言,初高中生幾乎都會背誦。
名言: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后出師表
其名言流傳下來,兩句很經(jīng)典。
先帝慮
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
,故托臣以討賊也。
成為了討伐曹魏的口號。
臣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宋代人改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名言被廣泛用于一生為國家獻身的偉人。
(清)康熙帝:“諸葛亮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睘槿顺颊?,惟諸葛亮能如此耳?!?/p>
目前該表不認為是諸葛亮所寫,出自張儼《默記》,非正史;文風與前表差異大,故存疑。
第三章:發(fā)明饅頭的傳說
以下是有關饅頭的傳說
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一《七修類稿》
明朝郎瑛
稗官小說云:諸葛武侯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shù),須禱于神,假陰兵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祭之,神則助之,為出兵也。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頭以祠,神亦助焉,而為出兵。后人由此為饅頭。
注1.稗官小說:
野史小說。
2.邪術(shù):
不正當?shù)姆叫g(shù)。
3.陰兵:
就是陰間鬼魂組成的軍隊。
4.武侯:指諸葛亮。
5.羊豕:羊和豬。
一《事物紀原》
宋代高承
?孔明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酌麟s以羊豕之內(nèi),以面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
一《誠齋雜記》
元代林坤
他——年青的軍人——站起來,把座位讓給抱嬰兒的婦人,更從衣袋里摸出一塊干硬的饅頭交給她。”提起饅頭可謂歷史悠久,它源于中國。據(jù)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安定后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于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
一《潼關之夜》
近代
遂命行廚宰牛馬和面為劑,塑成假人頭,眉目皆具,內(nèi)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
一《三國演義》
明朝羅貫中
注:1.眉目皆具:有眉毛和眼睛。
所以很大可能程度上諸葛亮征孟獲發(fā)明了饅頭。
第四章:軍事奇才
蘇軾評: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后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譯文:諸葛亮的指揮神出鬼沒,部隊行動迅速,進攻不能抵擋,撤退不能去追擊,白天不能攻擊,夜晚不能偷襲,就算兵力多對諸葛亮也無勝算,就算諸葛亮兵力少也占不到便宜,前后呼應,左右掩護,行軍有乾坤的奧妙,變陣有四時的變化,是人?是神?是仙?我不知道,諸葛亮是真正的臥龍啊!
那么諸葛亮軍事如何呢?
諸葛亮的戰(zhàn)績?nèi)缦?
1.益州之戰(zhàn) 勝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將兵溯流克巴東。至江州,破巴郡太守嚴顏,生獲之..... 分遣趙云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一《資治通鑒》
2.平南中叛亂 勝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一《劉禪傳》
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币弧稘h晉春秋》
3.首攻曹魏 勝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4.第一次北伐結(jié)果 敗
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馀家,還于漢中。
5.攻陳倉 敗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
6.對戰(zhàn)王雙 勝
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zhàn),破之,斬雙。
7.取二郡 勝
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8.與郭淮之戰(zhàn) 勝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一《漢晉春秋》
9.路遇司馬懿 敗
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于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一《漢晉春秋》
10.囪城之戰(zhàn) 勝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一《漢晉春秋》
11.對戰(zhàn)張郃 勝
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zhàn),射殺郃。
魏明帝自征蜀,幸長安,遣宣王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三十馀萬,潛軍密進,規(guī)向劍閣……臨戰(zhàn)之日,莫不拔刃爭先,以一當十,殺張郃,卻宣王,一戰(zhàn)大剋,此信之由也。一《郭沖五事》
12.第五次北伐 平
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諸葛亮治軍嚴明,97分。注有《心書》,可見其方法。
諸葛亮統(tǒng)兵優(yōu)良,90分。屬一流武將,司馬懿評:天下奇才也。諸葛亮平南蠻,斬張郃。
諸葛亮用人中上,86分。平二郡用對了人,打司馬懿用對了人。奈用馬謖,錯失良機,大錯也,所以不能為評優(yōu)。
諸葛亮戰(zhàn)略較厲害,95分。年僅二十又七便提出隆中對。后期結(jié)東吳、平南蠻再北伐,屯糧積蓄,都為正確之法。
諸葛亮戰(zhàn)術(shù)略遜,87分。攻陳倉數(shù)萬攻不下,但也設法斬王雙、張郃,破郭淮。北伐撒退很多次因為糧食短缺,這點就是措施未好,但后面進步改就地屯糧,很高明。
總體得分:91分。
第五章:政治恤民愛民
1.諸葛亮擅制定法律,法律嚴而公正,百姓畏而愛之
。
劉備在諸葛亮傳托孤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陳壽:“終於邦域之內(nèi),(百姓)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蜀漢法律大致內(nèi)容(三國志陳壽評):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
譯:
盡忠益國者雖然有過錯但必賞賜,犯法怠慢者雖有關系但必懲罰,真情服罪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罪過者雖輕必戮。做善事者就算有小功而不會不賞,做惡事者就算很微小而不會不貶。統(tǒng)理政事,精簡干練;諸項事物,順理本源;追循聲名,務求其實;虛偽造作,不予所用。
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一《三國志》
由此可見諸葛亮以法為體,制定《蜀科》,是個優(yōu)秀的政治人才。諸葛亮從不大赦(赦免罪犯),在古代史中極難得。
2.諸葛亮政治下,國富人安。
諸葛亮傳。鎮(zhèn)守成都:先主外出,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
征南蠻: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北伐時: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耕田的士兵混雜在渭水邊的居民間,而百姓都安居樂業(yè),軍隊不曾侵擾百姓)
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一《袁子評》
諸葛亮政治能力可見優(yōu)秀,滿足蜀漢經(jīng)濟需求,智力出類拔萃。
3.諸葛亮死后,百姓愛戴他。
1.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一《諸葛亮傳》
諸葛亮治下漢國,死后人們都能記住其功績,甚至把他帶入到了諸葛瞻身上。
2.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jié)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后主不從。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偪宗廟,此圣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於是始從之。一《襄陽記》
劉禪景耀六年,詔為丞相諸葛亮立廟于沔陽。先是所居各請立廟,不許,百姓 遂私祭之。而言事者或以為可立于京師,乃從人意,皆不納。步兵校尉習隆、中書 侍郎向允等言于禪曰:“昔周人懷邵伯之美,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 金以存其象。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 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烝嘗止于私門,廟象闕而莫立,百姓巷祭,戎 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今若盡從人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 又逼宗廟,此圣懷所以惟疑也。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陽,使屬所以時賜祭。 凡其故臣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庇谑菑闹?。一《宋書》
百姓堅持給諸葛亮立廟,由此可見百姓對諸葛亮的尊重與愛戴。
第六章:藝術(shù)造旨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趨向成熟的時代。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并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于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薄跋戎髡挛涠辏ü?22年),于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于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于劍山口,名劍山鼎。并小篆書,皆武侯跡?!薄罢挛淙辏ü?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⒐烹`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余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jù)的。
宋徽宗宣和內(nèi)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自漢晉宋以還,以草書得名者為多,姑以流傳于今者凡得六十五人以其世次之。漢得張芝,蜀得諸葛亮。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边@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nèi)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冻5赂尽酚涊d:“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nèi)。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于此寺,因名?!敝T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zhàn)之后,戰(zhàn)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摹本鑒賞
石碑真跡
繪畫篇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于畫。”張彥遠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p>
張彥遠記述當時一些近代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繪畫作品的售價:“屏風一片值金二萬,坎者售一萬五千,”“一扇值金一萬。”并說漢魏三國(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國有家之重寶”,“為希代之珍”。張彥遠他的記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藝術(shù)成就。
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記載:“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jié)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后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赍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睆囊陨嫌涊d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他的畫作既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如南中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如神龍等),而且構(gòu)圖宏偉,場面博大。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薄吨悄?選錄)》:其后諸葛亮作《梁甫吟》以哀之。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jīng)》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敝x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薄遁浀刂尽酚涊d:“定軍山武侯廟內(nèi)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睆囊陨嫌涊d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yǎng)和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他既長于聲樂——會吟唱;又長于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chuàng)作,而且還會制作樂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jīng)》。?
第七章:后世諸葛氏子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后從低級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后來,諸葛瞻官至衛(wèi)將軍,一度執(zhí)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zhàn)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zhàn)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幸存了下來。
晉朝統(tǒng)一三國之后,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征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qū)眉縣令,并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愿。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里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quán)的器重。后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于藍,在吳國權(quán)傾朝野,后來死于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瑯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和諸葛誕之子諸葛靚,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后,繼續(xù)升遷,最后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后人的記載。
當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系。在浙江,諸葛后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據(jù)說,他們都發(fā)源于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jīng)營中醫(yī)藥業(yè)為主。據(jù)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這一祖訓。后來,他們在此行業(yè)中逐漸發(fā)展壯大。清代中后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y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yè)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筑。
有關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孫下落均無記載。1992年,浙江蘭溪諸葛村發(fā)現(xiàn)《高隆諸葛氏族宗譜》,據(jù)此記載,自宋代以來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蘭溪一帶。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蘭溪、龍游三市縣相鄰的50公里范圍內(nèi)的11個村鎮(zhèn)中,那里有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孫。諸葛鎮(zhèn)有諸葛后裔2,500人,是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諸葛鎮(zhèn)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內(nèi)的寶樓上珍藏著《諸葛氏宗譜》,這本宗譜共修過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當時的國民黨元老陳果夫為這部宗譜的最后修訂寫了序。
浙江諸葛村以八封陣為風格
諸葛亮葬于此(陜西省漢中市勉縣,地處定軍山下),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八章:神話傳說
八卦衣
據(jù)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于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于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于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喂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饑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于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于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里,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么雞不按時叫了呢?經(jīng)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喂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么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喂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xù)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人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shù)欺蒙老師。這是心術(shù)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并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后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xù)讀書。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后經(jīng)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xù)讀書??蓻]有書怎么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喂雞求學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yǎng)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yǎng)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庇谑撬褎偛趴吹降那闆r,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關于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于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并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jié)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酌鲗Z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并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zhàn)月三分鼎,石黯陰云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zhí)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大頭菜
據(jù)說大頭菜的淵源也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居住隆中時,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藥,發(fā)現(xiàn)一種象籮卜的東西,挖起來一看又不是籮卜。只見這東西拳頭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嘗,不苦不澀,細品一下,還有點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養(yǎng)人,這種東西若沒毒,不也是好菜嗎?!!于是,他就挖了幾個帶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盤,想嘗嘗味道咋樣。誰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嘗,都稱好吃。問叫啥菜,諸葛亮想了想說,就叫“大頭菜”吧。從此,諸葛亮一家經(jīng)常吃大頭菜。有一年風調(diào)雨順,諸葛亮種的大頭菜長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陽人儲存剩菜的辦法就是腌制,諸葛亮將大頭菜洗凈晾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來一嘗,竟比新鮮還美味,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聯(lián)吳抗曹,因士兵沒菜吃,常使劉備發(fā)愁。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馬到襄陽買大頭菜。大頭菜帶起來方便,吃著有味,劉備非常喜歡。從那以后,每逢大戰(zhàn)之前,劉備就派人到襄陽買大頭菜,他的士兵一直沒有缺過菜吃。此后,襄陽的大頭菜越來越有名氣,人們自然想到諸葛亮,為了不忘他的功勞,大家就把大頭菜叫做“諸葛亮菜”。
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fā)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八陣圖(真)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 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téng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于后方,以為機動之用。相傳有周天365種變化。
諸葛連弩(真)
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一《三國志》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制作了一種連弩,稱作元戎弩,在較短時間內(nèi)能發(fā)射十支箭,殺傷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木牛流馬(真)
木制的帶有幌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
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并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zhuǎn)運不絕也。”眾皆驚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眾大喜。一《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