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開掛到百歲的老人

前幾天回復網(wǎng)友的時候,我說“我本質(zhì)上只能說我想說的,不會說你想看的。非要勉強狗說人話,我也只能汪汪兩聲?!瘪R老的事跡縈繞心頭,久久不去。想跟大家聊一聊,一個民國老人的開掛人生。
馬相伯,1840年出生。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最大的恥辱。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清政府的國門,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淵。
11歲左右的時候,馬相伯步行,從常州,走到上海求學。

別說是一個孩子,讓誰走155公里也不容易。何況實際上還不可能是直線,不死在半路上就不錯了。
到了上海,他學到精通8國語言,天文數(shù)理,連哲學和神學都不放過。放到今天來看,也是學霸開掛了吧。
36歲,因為籌集2000兩白銀賑災,被教會幽禁反省。他一怒脫離教會還俗,但是依然信奉天主教。沒有放棄信仰,卻放棄了教會,這需要莫大的勇氣。之后他開展洋務運動,去過很多國家,把很多先進的思想帶回中國,上書清政府出謀劃策。但是全部石沉大海。
報國無門,他59歲辭官回到上海,潛心研究天文度數(shù)。
60歲,他把全部家產(chǎn),3000畝田產(chǎn)捐給天主教會,用來興辦學堂。
63歲,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振興中華的寓意),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
65歲,震旦學院要改成教會學校,讓學生學習基督教,進行禮拜等教會活動。馬相伯非常憤怒,他認為自己創(chuàng)辦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不是培養(yǎng)基督徒的(他依然是天主教徒)。耶穌會以讓馬相伯“養(yǎng)病”為由,把他排除在外。改變辦學方針,另立規(guī)章。學生知道后全體退學。馬相伯看到學生集體退學的簽名,老淚縱橫。于是帶著這些學生,出來創(chuàng)辦了復旦公學。意思就是復興震旦。
這所學校,就是今天的復旦大學。
而馬老還沒算完。后來震旦學院搬遷,他又不計前嫌,捐現(xiàn)銀4萬元,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地基8處(當時價值10萬多元),購置呂班路(今重慶南路)土地100畝,建造新校舍。這就是后來的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也就是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
他籌建的震旦學院預科,后改為震旦大學附中,1952年與震旦女子文理學院附中合并,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上海市向明中學。
70歲的時候,孫中山辛亥革命成功,任命他為第一任南京市長。南京撤市后,他還代理過北京大學校長,創(chuàng)辦輔仁社,也就是后來的輔仁大學。這所大學現(xiàn)在在寶島臺灣,我還去過一次。他還把學生捐給他的錢,用作啟明女子中學(今第四中學)教育經(jīng)費。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之后,他抨擊袁世凱,憤而辭官歸隱。這時候他已經(jīng)77歲高齡了。
然而這還沒完,這才是開掛的開始。
918事變,他已經(jīng)91歲高齡,又出來四處演說。拿著毛筆寫對聯(lián),湊了10萬元,全部捐給抗日前線戰(zhàn)士。那個時候的10萬元,據(jù)說是寫一個字30元,寫一副對聯(lián)50元。大概寫了2000副對聯(lián)!我以前賣對聯(lián)的時候,一天寫20副就不錯了,老先生已經(jīng)讓我完全詞窮了。
后來淞滬會戰(zhàn),上海淪陷,老先生一路避到越南。
100歲壽誕,中共中央和國民政府都發(fā)來祝賀。他把所有壽禮,全部捐給前方傷員。隨著日本侵略的瘋狂,老人家的身體也越來越差。病重時候,他說
我不是一個偉人,我只是一只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后來湘北大捷,他興奮的睡不著覺,病情加重,不久后溘然長逝。那是1939年11月4日。
之后1940年,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重擊日偽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可惜,馬老看不到了。就差那么一點。我想他應該希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p>
寫在結尾
每個人本質(zhì)上都是追求他想追求的,做他想做的。只是每個人想要的不同,追求的東西不同。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各取所需,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這世上哪有那么多高低貴賤,是非對錯,無非角度不同,立場不同。馬老一生都在書寫傳奇,但在他自己眼里,自己只是一只狂吠不止的狗。我們又有什么不能忍,又有什么值得高傲的呢?
人生如樹,扎根越低,越能汲取養(yǎng)分。如果眼高過頂,就會杯滿自溢,什么也加不進去了。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