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咨詢總結(理論篇)

霍蘭德類型論,是特質理論下的分支,主要觀點是我們的生涯抉擇要與個人特質相匹配?!捌ヅ洹笔瞧渲攸c?;籼m德類型論中,區(qū)分了六種特質: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yè)型、傳統(tǒng)型和實際型。
舒波的理論主要觀點是,生涯是從人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人到死亡的(持續(xù)一生的),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個人有不同的角色,處理好不同角色以及角色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之間的關系,是生涯咨詢的重點。
克朗伯茲的社會學習理論,主要觀點是我們是在社會環(huán)境中不斷學習而確定自我概念的,我們既不是行為主義中描述的那種完全被環(huán)境塑造毫無能動性,也不是只根據我們個人自身的主觀因素來過活的,我們是通過個人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來進行生活的。因而,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我們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特質,也要積極主動地去跨界學習,以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環(huán)境。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認為,自我是由自己獨特的解釋方式解讀經歷、解讀世界而建構出來的,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建構(解釋)方式,從而導致了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解釋結果又會導向不同的人生走向,故而,每個人藉由獨特的建構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不同的生涯道路。所以,從個人建構理論出發(fā),我們要探索的是,在生涯中,我們獨特的解釋風格是怎么樣的(比如,在選擇時,我看重些什么)。
社會建構主義則認為,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建構了我們的意義,該理論更關注我們的經歷是如何塑造我們的(相比于個人建構來說)。因而,從這個理論出發(fā),發(fā)展出了敘事取向的咨詢,通過當事人的敘事了解其自我概念,讓當事人的自我概念不再只是一個生硬的結果(如“喜歡與人交往”這樣的標簽),而是融入了過往的經驗,使得自我概念變成一種流動的狀態(tài)。而通過讓自我概念流動,我們可以讓當事人以新的角度重新敘事,建構出一個“新”的自我。
認知取向的生涯理論主要是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重視我們生涯抉擇過程中認知加工的作用。其主要是將我們的生涯決定分為三個層面,一個是知識層面(包括自我知識和職業(yè)知識),二是決策層面(主要是決策能力),三是后設認知(我們決策背后所秉承的原則)。通過探索三個層面,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和環(huán)境,從而做出合理的生涯抉擇。
生涯決定理論講述的是,我們在生涯選擇時可能會遇到沖突,而面對選擇的沖突,我們該如何去化解,最后做出最合理的決定。
榮格的同時性技術比較懸,想要解釋的是巧合事件與我們的主觀世界變化之間的關系(如,某人心想能夠獲得某個機遇,結果沒一陣子,相似的機會就出現(xi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