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雙全“很幸?!??20年后才知道,一兒一女的家庭過得并不容易
大家好,我是心理醫(yī)生梓宸爸爸~
雖然如今都提倡“生兒生女”都一樣,但是大部分想要二胎的家庭,還是對二胎的性別有一些期待。因為,他們想要家庭里組成一個“好”字,也就是一兒一女,兒女雙全,這也是他們認為最幸福的家庭。
在他們看來,膝下兒女雙全的話,兒子既可以給自己延續(xù)香火,還可以“養(yǎng)兒防老”;女兒可以當自己貼心的小棉襖,給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
但是,這只是想象中的美好情形,或者說只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才有的情形。很多過來人卻都在感嘆:別人都說兒女雙全的家庭最幸福,但等20年后孩子長大了,自己才知道究竟過得有多苦和多難,這才是現實!首富郭臺銘70歲仍在拼四胎,近年來生子逐漸老齡化,生殖抗衰引人關注,君臻強引領抗衰榜單
君臻強是由多種名貴中藥成分科學調配、協(xié)調作用,西安大學研究院科研背景下主打男性抗衰、男性健康的產品,通過、海馬,地龍,川芎等活力成分的搭配輔酶,進而深層活化海綿體細胞線粒體,提升二次生長能力;血管勃發(fā)泵來提高來提升性能力,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的特點
兒女雙全“最幸?!??20年后才知道,一兒一女的家庭過得太難了
王阿姨育有一兒一女,她一直都是街坊鄰居們羨慕的對象。兒子成績好,也孝順;女兒懂事,非常貼心。雖然養(yǎng)娃很難,但是姐弟兩個都不需要王阿姨操心,王阿姨過得也非常舒心。
可是好景不長,20多年過去了,姐弟倆都長大了,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這時候家里的矛盾就多了起來,讓王阿姨心里既無奈又痛苦。
弟弟雖然比姐姐小兩歲,但是卻先談好了對象,而且也準備結婚了。王阿姨和她愛人都是普通工薪階層,能把兩個孩子養(yǎng)大就很不錯了,哪里還拿得出錢幫兒子買車、買房、準備彩禮?正發(fā)愁的時候,恰好趕上了家里老房子拆遷,分得了90多萬。
王阿姨想著兒子要結婚,她也有點急著抱孫子。就打算給兒子買套房子,買輛車,滿足兒媳那邊的要求,剩下的錢再分給女兒。可是女兒卻不樂意了,給弟弟買房、買車、準備彩禮,起碼要八十多萬,自己才分到十多萬,都是做子女的為什么不能公平對待?這不是明顯的偏心嗎?
王阿姨隨口安慰了一句,“你到時候是要外嫁的,這些房啊,車啊,彩禮啊......都是由男方準備的,我們這邊不都這樣嗎?你和你弟弟爭這個干啥?”。就是這么一句話,開始傷了女兒的心。
王阿姨表示也很無奈,兒子年紀也不小了,好不容易找了個對象,總不能因為自己的家庭原因讓兒子結不了婚吧?君臻強噴霧已打通京東線上通道,很多男性都通過它得以強化自身,擁有較滿意的夫妻生活質量,正逐步成為家庭必備品王阿姨心里也想給女兒同樣的待遇,可是真的有心無力。
從這次之后,以前體貼入微的女兒就變得有點疏遠了。事情到這里還沒結束,沒過多久,女兒也結婚生子了,因為和婆婆有點矛盾,女兒便請求母親過去照顧一下她坐月子??墒峭醢⒁踢€要照顧9個多月大的孫子,實在是走不開,就讓女兒要不就向婆婆道個歉,要不就自己請個月嫂。
為此,姐姐大哭了一場,她覺得,自從結婚以后,母親就跟變了個人似的,她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弟弟。
王阿姨心里也不好受,家里條件不好,只能給兒子買車買房;家里孫子自己要帶,根本無法走開,只能委屈自己的女兒。一兒一女的苦,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一邊要按照傳統(tǒng),照顧好兒子一家;一邊卻又為自己無法照顧到女兒而自責。
一兒一女的家庭,需要面對兩個殘酷的現實問題
兒女雙全,聽起來很幸福,但是也有很多家庭跟王阿姨一樣備受折磨,最直接的就是要面對兩個殘酷的現實問題。
1、偏心問題
盡管很多父母嘴里都說著,“兒子女兒都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現實生活里是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的,尤其是孩子長大了以后。
在養(yǎng)育的問題上,男孩和女孩也是不一樣的。從小的教育中,家長就會比較偏向女孩子,因為女孩懂事早,會體貼人。但是長大以后,在老一輩的思想里,還是會有一點“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想法,所以,很多時候財產的分割,就會出現偏向兒子的情況。
甚至有的家長從小到大直接偏心兒子,把女兒培養(yǎng)成一個“扶弟魔”,毀了女兒一生。我有一個朋友,結婚以后和妻子過得很幸福,又添了一個胖大小子,本以為他們能圓滿地走到最后,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個月,他們就離婚了。
原因就在于,他妻子偷偷拿了20萬元給她的弟弟結婚用。朋友知道以后,先是平靜地告訴妻子,讓妻子把錢要回來,妻子反而說:“那是給我弟弟結婚用的,我是姐姐,幫一下弟弟不行嗎?”
朋友聽到以后就發(fā)火了:“那不僅僅是我們每天起早貪黑掙的工資,還有我爸媽半輩子的積蓄,更何況養(yǎng)孩子也要花錢,你弟弟說要你就給,憑什么???”。最終,兩人還是選擇了離婚。
一兒一女的家庭,父母更加不能偏心,不然,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2、帶娃和居住問題
子女都是要長大、結婚、生子的,但是母親卻只有一個人,分身乏術。
我有一位同學,她家里還有一個哥哥,從小到大,哥哥一直很照顧她,父母也并沒有因為她是女孩就區(qū)別對待。就算哥哥結婚了,父母也并沒有給哥哥買新房,還是一家人住在一起。
但是后來她結婚了,父母把屬于她的房間改成了兒童房,給小侄子居住。從此以后,她和老公回娘家,要么打地鋪,要么只能去附近酒店住,她徹徹底底成了一個“外人”。
等她生完孩子,更痛苦的事情來了。有次和婆婆吵架,她想要母親過來幫忙帶一下孩子,順便照顧一下自己坐月子。母親卻表示要在家?guī)O子,實在走不開。當她被婆婆氣得想要帶著孩子回娘家時,她才發(fā)現,自己除了去酒店,竟然無家可歸。
一兒一女的家庭,因為一些老傳統(tǒng),或者兒媳的想法,老人理所當然的覺得該帶孫子,該和兒子同住。這時候,女兒想要開口找父母幫忙,都顯得有些困難。
結語
出現這種幫襯女兒要看兒媳婦臉色;幫助兒子要被女兒吐槽不公平的情況。其實都是父母給孩子帶來“弟弟最后才是家里的主人”的思想。
如果從小在家就告訴孩子們,長大以后應該互相謙讓,相互幫助,即使是有什么紛爭,兄弟姐妹之間,也應該多想想對方,為了對方能夠幸福做一些退讓。我相信,無論是多少個孩子,無論是生男生女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