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yè)】我“站得高看得遠”,王安石“自緣身在最高層”

《Climb the flying peak》《登飛來峰》
Wang Anshi, after he was admitted to the Jinshi,he always insisted on being a local official。
王安石考上進士以后,他一直堅持要做地方官。他被安排到鄞縣上任縣令。浙江鄞( yín )縣(今天的寧波市鄞州區(qū))。在王安石任期中,治理的特別好。但是宋仁宗的時期,國家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問題,反復調(diào)王安石到中央,他卻不去。王安石給宋仁宗上萬言書,表現(xiàn)了雄心壯志。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篇奏書,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面改革,扭轉(zhuǎn)積貧積弱的局勢。
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年),王安石從鄞縣回到家鄉(xiāng),路過杭州登上靈隱寺的飛來峰。浙江有兩個地方叫飛來峰,一個在紹興的郊區(qū)林山上面有個飛來峰,另外一個在杭州市西湖旁邊的靈隱寺旁邊。一般人認為,王安石州詩里的飛來峰在杭州。
《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第一句是寫實的,飛來峰很高,又登上了千尋塔,顯得更高了。你只要聽到雞鳴,就看到太陽了。因為塔特別高,雞最早就能感受到天亮,看到太陽了。
第二句是虛寫的,聽說雞鳴見日升。只要半夜雞鳴,就能知道塔上看到日初。第二句完全是在聯(lián)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爬到最高的千尋塔上,所有的浮云都擋不住他的眼睛。
王安石的詩的特點:同樣是寫山水詩,也是登飛來峰。他不是要寫登飛來峰的所見所聞所感,他是在寫都回來風之所思之所想。
這首詩告訴我們了什么?
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你的見識
(屁股可以決定你的腦袋)
位置高低決定了視野的遠近,也決定你的思想的深淺,你站在什么位置,決定現(xiàn)實的高度,也可能影響你的精神的高度
啟示:我們一定要突破我們自身的局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盡量站在現(xiàn)實的高度,同時要站在精神的高度,你才能看的更遠,才能把事情看得更明。
宋詩是在詩中說理,唐詩是在詩中抒情。
杜甫的《望岳》我能夠看見,感受到杜甫目空一切的氣概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王安石是個善于思考的人,王安石思想的深度,胸襟的博大和思維的深度。
在感受一個事物的時候,有的人理性很強,有的人感性很細膩,不同的感受方式,不同的體驗方式,決定了你的寫詩的不同的特點。
唐音和宋調(diào)
唐詩重在抒情,重在吟詠性情
宋師愛發(fā)議論,重在寫理趣
錢鐘書先生:唐詩和宋詩的分別,它不僅僅是時代的分別,是一個人性格的區(qū)別。他說唐詩中間也有宋調(diào),宋師中間也有唐音。宋詩中也有些人抒情。到了中晚唐,有些詩人就喜歡開始說理了。比如說杜牧的詩,中間也愛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