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云上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心理咨詢補救教育的缺失
現(xiàn)今,重慶云上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小編發(fā)現(xiàn)最關(guān)注人的是教育與心理咨詢。
本來,教育做好了,就不需要心理咨詢了。但在當今世界,心理咨詢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那就說明,教育變得越來越不好了。在教育產(chǎn)生問題的地方,心理咨詢就開始了它的工作。
教育在哪里產(chǎn)生了問題呢?教育成了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而不管心理成長和人格造就就會產(chǎn)生許多的問題。教育也不是不管,而是管錯了、管出了問題,給心理和人格造成了扭曲、形成了障礙。
這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因為太要讓人變好,反而出了問題。
教育過于強化一個所謂正確的人生道路的標準是時候,就壓制了人性在其他方面自由發(fā)展的可能。
都是太好惹的禍
做心理咨詢多年,接待來訪者無數(shù),我發(fā)現(xiàn)前來尋求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好人,太好的人。但他們這么好,何以如此痛苦?原來,他們的問題,恰恰就在于太好了。
于是,我開始意識到,我做心理咨詢,真正的任務(wù)是,要把這些好人變得壞一點。我的求助者是一群天使,而我所要做的往往就是,時不時在他們那太過潔白的生命上抹一些泥巴,讓他們從天使變成人類。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不是天堂。
但是,我的來訪者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他們以為,只要他們足夠好,就不會活得這么苦。他們所說的好,其實是完美。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如果變得完美了,一切問題都沒有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浮士德》里,當一個人說這一切都太完美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定義人,我想這個詞就是不完美。因此,西方有一句話說:犯錯是人的本性。
好孩子的代價
我關(guān)心的是,他們是如何變得這么好的,以及為什么他們還覺得不夠好?這時,我的眼光就從心理咨詢轉(zhuǎn)向了教育,看到我們的教育對孩子成長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在面談室里,我跟許多困惑不已的父母相遇,他們無法理解,他們的孩子這么好,聽話、乖巧、懂事、成績好??怎么會出現(xiàn)心理障礙?而且這些父母以為,心理咨詢不過是說更好的道理。恰恰相反,心理咨詢是把人從許多道理中解救出來。
有一個大學生前來求助,他在醫(yī)院被診斷為患有強迫癥,主要表現(xiàn)為吞咽口水恐懼。他長期痛苦不堪,最終從大學退學。在他的癥狀背后,我看到一個好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在所有人眼里,他幾乎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好孩子,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的驕傲。
他成為這么好的孩子,當然是父母的功勞:
一、他成績好。從小學開始,每到假期父母就把他關(guān)在家里做作業(yè)。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他寫錯一個字,父母就罰他重寫50遍。如果他考了100分父母有獎賞,如果成績下降就受懲罰。父母的訓練造成了這樣的結(jié)果,孩子回憶說:考試我必須得第一名,如果是第二名,我就感到內(nèi)疚,有一次我為跟第一名相差0.5分就嚎啕大哭。
二、他道德品質(zhì)好。父母自幼要求他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外面走路,手不能扶欄桿;吃飯嘴里不能有聲音;在家聽家長話,在校聽老師話,在外聽長輩話,因為大人的話都是對的,都是為了你好。這樣的教育,效果是顯著的:不管我心里同意不同意,嘴里都說爸媽說的對,老師說的對。
強迫障礙源于被強迫的經(jīng)驗。試想,這個出現(xiàn)口水吞咽恐懼的大學生為了做好孩子曾經(jīng)吞咽了多少自己不情愿的東西?這些吞咽下去的東西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以某種象征性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這個表現(xiàn)方式就是心理癥狀。
因此,兩種相反的經(jīng)驗對他們的成長影響很深:因為好,他們得到周圍人的贊賞,這贊賞給他們帶來一種置身于天堂般的感覺;如果難免有不好,他們又會受到父母的責罰,這責罰又讓他們感到像被投進地獄一般難受。這些幼年經(jīng)驗,會在他們內(nèi)心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如果我做得最好,就會得到所有人的贊賞;如果我出了差錯,就會招致所有人的指責。他們生活在焦慮里,只要好,害怕真。
我看到大量這樣的案例:父母把自己的人生缺憾轉(zhuǎn)移成對孩子的無限期待。如果孩子犯一點錯誤,他們就會指責,說極端的話,包括說孩子道德品質(zhì)不好,沒有良心等等。結(jié)果是,他們的孩子只要好,不敢真,就成了從天堂來的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會為一個小錯或一點不足而苛責自己。他們內(nèi)心里有極深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生活中有各樣的不確定因素,到處尋找確切的答案或絕對的標準,以求獲得絕對的安全保障。
真,才會好
我有一個基本的觀察:為了好而犧牲真,是許多人受苦的原因,而且,這好,不是真好??梢哉f,心理問題的本質(zhì)就是失真只是求好,不敢真實。一個人內(nèi)部的好越是堅韌,他就越會壓抑自己的真。當真與好發(fā)生沖突,他為了維持好,會毫不吝惜地犧牲真。久而久之,他們變成了好人,卻失掉了真我,自此不敢活得真實,在生活中顧慮重重,層層設(shè)防。
那么,心理咨詢可以做什么?直面取向的心理學方法,重在求真。許多人因為過于求好而失真,現(xiàn)在他們可以通過求真而變得真好,而不是扛著一個好人的面具應(yīng)付人生。這也正如羅杰斯所說,心理咨詢的目標,是讓當事人從防御的面具后面走出來,活出真實的自己。直面的方法,是幫助來訪者覺察到,他們過去一直求好,原來是出于恐懼,原來是為了防御,卻局限了自己。現(xiàn)在通過心理咨詢,在一個充分被接納的關(guān)系里,他們可以嘗試變得勇敢一些,真實一些,敢于讓自己不好,也能夠接受自己不好。
在心理咨詢經(jīng)驗里,我看到好多人成了好的犧牲品,它也給我們帶來一個文化意義上的反思: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崇好而抑真簡直成了一種不自覺的、無所不在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形成道德主義、群體主義、家族主義的文化土壤,滋生和蔓延,會抑制個體和民族的力量。好而不真,是假好,假好不能造就自己,也不能造就他人。我看到人類生活中有各樣的迫害行為,本質(zhì)上是對真實的壓制與打擊。只有真實的人生,才會真正釋放自己的力量,才會真正感到快樂和充實。
我相信真實就是力量。我期待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文化,不只崇好,更去揚真,這樣的話,我們的民眾就會成為培養(yǎng)天才的土壤,我們的民族就會煥發(fā)更大的力量。在我看來,猶太人的文化是敢于 求真的文化,而不是一味求好的文化,這也是我們文化的方向。
求真,不只是心理咨詢的目標,也是教育的目標。在陶行知先生那里,我看到真正的教育與心理學攜手并肩,朝著同一樣目標行進: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信然!
人的潛能是未知的,只有允許個體的自由探索才能真正找到真我發(fā)揮潛能。越是按照固定的標準去發(fā)展,越是壓抑了生命的原本存在的潛能。這壓抑的能量得不到宣泄,就可能轉(zhuǎn)為自我攻擊為心理疾病或外部攻擊對抗家庭、學校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