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程先生演出一場的收入
? ?山靜如太古,日常如小年。大山深處,工作之余百無聊賴,除了對著窗外連綿起伏看不見盡頭的大山發(fā)呆,就是回憶往事。人老了才愛回憶,?;貞浧鹄舷壬鷤兞膽蛘剳虻纳袂?,歷歷如昨。而今,我已經悄然要步入老年行列了。午后閑無事,還是再寫一篇吧,回答鹿老師的提問,也解除一下他關于四大名旦演一場戲的收入問題。其他老三位不了解,但可以聊一聊程先生當年演一場賑災義務戲的收入,從中可以一窺其演出的收入狀況。

? ?1935年8月18日,程先生為賑濟湖北水災的災民,演出了一場義務大戲【梅妃】。大家知道,【梅妃】是程先生極為珍視的一出大戲,一年不見得演一次,一般都是重大節(jié)日或者提振票房收入才演一次,每演必然爆滿,是他的“殺手锏”保留劇目。此劇唱做繁重,特別是將古典舞——驚鴻舞融入戲曲表演之中,別開生面。這段舞蹈,程先生參考了不少古畫,還向民間老樂師符老先生潛心求教過,據說老人在清宮內教授過舞樂。劇中程先生飾演的梅妃,手持白玉笛,翩翩起舞,狀若鴻雁飄忽。
? ?這次義務戲,因為要為災民籌款,因此,所有細目均須公開,接受各方監(jiān)督。茲將收支情況列于下面:
? ?演出共售票收入1691元,初始計票為1706元,因電話局退票10張合計票款15元,因而實收1691元。
? ? 支出:秋聲社后臺支出353.85元,戲院舞臺租金100元,茶房賞銀5元,印戲單18.4元,電車上廣告費10.6元,發(fā)傳單酬勞1元,合計488.85元。
? ?本場結余:1202.15元,全部通過指定部門轉交災區(qū)。
? ?以上就是程先生班社演出一場的收入。此時的程硯秋論聲望已遠超上文提到的二十年代,而且此時程先生已經辭退了梁華亭自己做了老板,沒有了中間商賺差價,收入自然水漲船高。此外還因為這個是賑災義演,不排除有些人也是順帶著踴躍的獻愛心,比如新艷秋這次也光明正大的買票來看戲——人家也是通過買票看戲為災區(qū)獻愛心嘛。最后還有一點,就是戲碼硬,【梅妃】這個戲本來就是票房殺手锏,每貼必大賣。
? ?綜上所述,這次演出的收入,可能只是個例,程先生一般的演出收入可能沒有這次高。但這也能從側面反應程先生三十年代后期的收入,比起險挨綁架那時已不可同日而語。十年后,梅程對臺時的程先生,聲譽更達頂峰,收入自然也更加豐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