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好想來臺灣撈


1
昨天,英國的金融時報突然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將在8月訪問臺灣。
今年4月的時候,傳出佩洛西計劃訪問亞洲,而且把臺灣規(guī)劃為其中一站。
用的借口是臺灣關系法幾十周年之類。
2
消息一出,大陸立刻強烈反對,然后佩洛西時機巧妙的新冠確診了。
既然確診,亞洲行程當然立馬取消,也就沒有臺灣什么事了。
3
這一次金融時報爆料,大陸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第一時間強硬表態(tài):“根據(jù)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規(guī)定,不得安排佩洛西訪臺。若美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必須完全由美方負責。”
4
國臺辦則說,這是在阻礙國家統(tǒng)一進程。
然后,臺灣這邊說,沒聽說、沒有消息。
這個也很正常,臺灣算什么?
佩洛西來一趟臺灣,價碼可是天價。
然而,即使臺灣努力送錢運作,但誰要來、誰不來,也不是臺灣可以說得上話的。
一切以美國利益為準嘛,是人家美國人在牌桌上出牌打牌。
臺灣算什么呢?
只是人家的工具。
5
白宮國安會的說法,則是說:“不評論國會議長沒有宣布的行程?!?/p>
然后重申美國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注意,明明三公報是一中原則,美國是偷換概念,偷偷改成一中政策了。
金融時報還說, 白宮對佩洛西訪臺這件事,有兩派意見。
反對者認為拜登計劃八九月跟中國領導人視訊,然后是中國20大。
這時候佩洛西訪臺,時機敏感,正當性也不足。
其實主要是,美國現(xiàn)在滿手自己制造的問題,很多都要靠中國出手幫忙解決。
這時候,想要營造一種沒有對不起中國的假象。
6
這時候由金融時報出手。
金融時報是英國的財經(jīng)報紙,為什么美國國會議長的行程,會是英國財經(jīng)報紙爆料?
這顯然是一種典型的、刻意的媒體操作。
佩洛西是國會議長,美國總統(tǒng)如果不能視事,繼任的是副總統(tǒng)。
副總統(tǒng)不行了,就是佩洛西繼任了。
所以她有非常強烈的象征意義。
如果美國要在這時刻意踩一中原則的紅線,就會用突擊式行動,在抵達前幾個小時才宣布。
這次提前這么早,轉一個手,透過英國金融時報爆料,我認為有幾個可能。
7
這個時機來臺灣,是佩洛西自己的操作,目的是選舉造勢跟撈錢。
白宮內(nèi)部,則意見分歧。
因為仇中牌玩這么大,未必對民主黨選舉有利。
可是通膨還需要中國救場。
算來算去,最好是故意透過金融時報泄漏消息。
8
這件事提前曝光,大陸必然激烈反對,于是這件事見光死。
白宮雙手一攤,說你看吧。
于是順勢操作,把這件事曝光了,讓佩洛西去不了。
順便賣一個好給中國,說你看,我很尊重你。
美國現(xiàn)在其實非常需要中國,所以賣這個好,讓大陸覺得,美國還是講道理、有底線的。
這樣在談判的時候,雙方有一個比較好的氛圍,對美國爭取利益有利。
9
而佩洛西就是個典型的美國政客,什么錢都感興趣。
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做法,一再引起爭議。
美國不是強逼著臺積電不可以幫華為代工,還要把經(jīng)營數(shù)據(jù)給美國商務部嗎?
然后又強逼臺積電到美國設廠,還用競爭法案要補貼半導體。
美國半導體公司公開說,我就等這個補貼法案, 好彌補不能從海外進口的35%到45%的成本差距。
9
違反市場法則的代價,就是美國要用政策干預, 要補貼35%到45%的成本,硬要在美國設半導體廠。
結果法案到今天還沒有過,半導體公司股價大跌。
這時再把法案濃縮一下,重新表決。結果,芯片法案即將表決的前一刻,佩洛西夫婦大買Nvidia股票。買了100到500萬美元之間。
妙不妙?
這個法案一過,半導體公司當然股價大漲,佩洛西于是銀子落袋為安。
10
仇中,真是財源滾滾的好生意呀。
佩洛西的操作,很美國菁英。
操作仇恨,利用仇恨立法,用法案撈錢。
她是國會議長,主導法案,她先生是生意人,買賣股票,無所不為。
政商一家親。
要仇誰?要親誰?要看美國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