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匯縣文史資料選輯 第9輯 混血兒劉媚的軼聞
南匯縣文史資料選輯 第9輯 混血兒劉媚的軼聞 作者:夏炎光 劉媚是下沙劉式訓和法籍女郎古多羅的混血女兒。自幼聰慧靈秀,清逸大方,深為父母鐘愛。童年鄉(xiāng)居時,束裝全為歐化,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洋娃娃”,每與父執(zhí),鄉(xiāng)鄰嬉游時,其性情溫和,深有教養(yǎng),人們無不樂與逗趣,咸以“外國妹妹"稱之。我家還存有劉媚在少女時的照片一幀,視之確是“雍容華貴,楚楚動人"。 劉媚的父親劉式訓,幼名蓉生,在上海外國語言文學學館(簡稱廣方言館)就讀時與法籍女教師古多羅相戀而結為夫婦,在封建時代中法聯(lián)姻者少見,時下沙一帶聞之而轟動一時,劉式訓后于外務部任職。曾任駐俄法、日、葡等國參贊,公使等職,后又任外交次老多年。劉之所以如此飛黃騰達。除了機遇和本人的才干外,同時也與法國夫人的善于交際、襄夫有術有關。 1896年,劉媚生于俄國圣彼得堡(劉式訓在駐俄使館參贊任內),幼時大半都隨父母輾轉多國,長大后,才貌雙全,風采不凡,欲求愛、聯(lián)姻者甚眾。時母親古多羅染病不起,劉媚侍奉不怠,垂危時對女兒諄諄囑咐:“對婚事必須慎之又慎”,並說“我與你父親結婚事,你父一再說:‘孑然一身,別無家累’,安知婚后了解到你父早有妻室陳氏,并已在兒子瑞人(現(xiàn)住蘇州)。今后對終身大事一定要認真對待……”所以母親死后,劉媚長久不談婚事,對所有求婚者都卻而拒之。 1923年,劉式訓卸任歸家,于1929年病逝于下沙西街家中,享年61歲。 劉媚自父母故后,只身定居滬上,經(jīng)親友再三勸說,促其早日解決婚姻問題(時劉媚已34歲),經(jīng)反復思考,決定實行登報征婚。這在三十年代的中國尚屬大膽創(chuàng)舉,當時的征婚條件:對方須大學畢業(yè)文化水平;能操英、法二國外語;婚后,男方生活、工作由女方負擔或協(xié)商解決;愿意應征者約期面談。結果,前來應征者有十多人,經(jīng)過一一面試,居然全部不及格。后來,北京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能文善書,自命不凡,慕名南下,央人作伐。經(jīng)了解,袁二少爺原是位癮君子(雅片鬼),于是劉媚推說:“如此貴公子,不敢高攀”,而□詞謝絕,從此決心獨身不嫁,賦閑歸家。 回家后,抗戰(zhàn)前,父執(zhí)施肇基之介紹,至上海萬國儲蓄會(經(jīng)營銀行業(yè)務)任打字。該會系外商經(jīng)營,規(guī)模較大,待遇頗豐,劉媚一直在此工作。 1949年,上海解放后,該會停止營業(yè),人員遣散,從此劉媚仍獨身安度晚年,逝世后,留下遺囑:將在滬所有積蓄及房產(chǎn)全部捐獻給人民政府,以表對黨和國家的一片忠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