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濤讀李泛:從鏡頭中見骨氣,在文化中強底氣


“增強民族骨氣和底氣,讓人類認識生命、了解世界、了解宇宙。李泛老師的視角深入闡釋生命、弘揚守心、凝聚力量?!?/p>
——董 濤




近期訪李泛老師,又一次被他的作品所震撼,一章章一幅幅作品中的一息間,無不流淌著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擔憂。鏡頭中的真實故事,讓我們驚悚,又讓我深深反思。一個民族,不怕犯錯誤,就怕記不住教訓。如果記不住教訓,那些損失掉的東西,才是真正損失了的。只有記住教訓,才不會重蹈覆轍,才能真正成熟起來。李老師鏡頭中的一物一事一人是如此的熟悉,又如此的遙遠。鏡中所展示的是她而非她又真切切的是她。每一個畫面讓我們痛心疾首,又讓我們思緒萬千。一個國家能走向怎樣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勇敢地承認和懺悔那個真正發(fā)生過的悲狀慘烈,需要巨大的勇氣,甚至搭上無限的物力財力,冒著可能得不償失的風險……。反思懺悔的目的不是揪著尾巴不放,不折騰才能進步,不走回頭路才能歸屬,不內(nèi)卷,不躺平,勇敢有所作為,才能讓我們吸取教訓,從而強大,懺悔越徹底我們就越更偉大!






黑白間樹立和堅持觀:骨氣和底氣。鏡頭中的一個人一件物,無不彰顯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每一個作品都透露著民族盛衰興亡,無不體現(xiàn)在知識、經(jīng)驗和智慧之中。一個個作品凝視著一段段歷史息間。賞析著每一個畫面,都是在讓我們借鑒鏡頭中的“歷史”,讀懂這一個個息間才真是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時代的大興。我們正是擁有那么多“智者”,才讓我們的歷史璀璨而文明,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是增強做一個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源自他們豐富滋養(yǎng)?;厥孜迩瓴磺目範幘穸交鹣鄠鳎琴t者所鑄就的“魂”,成就了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與頂天立地的骨氣。漢有蘇武牧羊十九載持節(jié)不屈,帶回千藝百種。晉有陶淵明守身如玉不為五斗米折腰,宋有文天祥尊忠習誠留取丹心照汗青……





民族精神的血脈是深厚的軟實力,成就了中華民族的堅實底氣。中華民族之所以綿延五千年不曾中斷,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響,挖掘、塑造、創(chuàng)生,彰顯這個民族脊梁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功不可沒。新時代里我們更加需豐富多彩哲學思想與人文精神合力塑造“我們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為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提供重要啟示,為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每一幅作品以充沛的價值思想作為潤澤這個堪憂社會價值觀的活水源頭,以完備的哲學內(nèi)涵促進社會和諧,以深厚的精神凝聚起民族復興,以和諧包容思維推動絲綢之路和平共盛構架,持續(xù)增強我們同世界各個民族偉大復興的定力和底氣。





從李泛老師作品中汲取不屈自然惡劣,為生命而延續(xù),迎著蒼穹而熔鑄起的骨氣和底氣。這骨氣,是在外來文化侵略時的頑強抗爭,是在山河日異中浴汗拼搏,是在一窮二白中發(fā)憤圖強。讓年輕人從躺平中找回這骨氣、這底氣、春風得意正氣,勇敢面對任何風高浪險,不惑、不懼、不亂。






鏡頭中那么多歷盡風雨,滿臉春秋皺紋,泥水中一路走來,生存磨平了生命抗爭的棱角,褪去了對生光環(huán)期望,幪幪領略了一個民族、一個種族、一個人折服于生命的跌宕起伏。目光中幾分無奈,又無意間流露出幾分執(zhí)著,長者不再為年少而輕狂,壯年不再為得失而糾結。學會臣服,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學會知足而樂。鏡頭里的他們努力用微笑去面對失意,用淺淡去詮釋深情,于人不苛求而屈服自然法則,不抱怨,靜守懇切的上帝心,笑容中淡淡融入宗教信仰的浮華里。以風的灑脫笑看過往,以蓮的恬淡隨遇而安,心胸自然而開闊,包容也順天地而隨緣,依心歸屬于神而安貧守道,生命在呻吟中無憾今生。





鏡頭里事事件件更加讓我們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以歷史文化的滋養(yǎng)增強我們年輕人的骨氣和底氣,把握時代需求、回應時代課題,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智慧性融合,促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新時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為現(xiàn)代化深入發(fā)展提供文化引領和精神支撐,從歷史和現(xiàn)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好如何更好堅持道路、弘揚精神、凝聚力量,文化的力量是偉大的,經(jīng)濟發(fā)展離不開文化供養(yǎng),文化為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建定乾坤,希望有更多的李泛老師,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接受中國。




撰文??董濤
攝影??李泛
選自李泛絲路影像系列
↓↓↓
在#李泛絲路影像#中閱讀
歷史與現(xiàn)代對話
地域與民族交融
研學、裂變?nèi)宋臄z影創(chuàng)作
李泛絲路影像系列圖書
經(jīng)典影像? 精品力作
惠饗讀者

終南山岳,神禾潏水,
雁塔晨曦,泛象而依。
“匠心·經(jīng)典”聚合人文影像之精華
彰顯觸及心靈的愛與關懷的情感
鑄造奉獻社會的精神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