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博設計師怎樣做文物景點整體保護規(guī)劃設計?應縣木塔保護規(guī)劃示范實例

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65年歷史,是世界上現(xiàn)存年代最古老、體量最高大的木塔建筑,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水平和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保護木塔瑰寶,發(fā)展特色旅游,當?shù)馗鶕?j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與原則,結合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特制定了保護規(guī)劃?,F(xiàn)在把部分規(guī)劃內容發(fā)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應縣木塔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征求意見稿)
?
一、塔寺院建設
1、應縣木塔山門毀于解放初期,現(xiàn)遺址保存完好,方位、高度、建筑規(guī)模十分清楚。復建的山門仍應是面寬5間,進深2間,中為入口,兩側可辟售票室及保衛(wèi)室。
2、在鐘、鼓耬東西側擴建木塔資料室、會客廳客房、工藝美術服務部等建筑,形成兩個完整的四合院。在木塔東西兩側30米之外建大型陳列室兩處。
3、園林綠化。院內建筑對稱作甬道連結,其余空間分別布置草坪、花圃和樹木景觀。在塔院東北隅建花房5間。園林綠化部分需排堿換土,塔院綠化,以不防礙對木塔和其它古建筑的防火、擾影為前提。???
?二、塔寺外建設
1、開通遼代一條街。從木塔中軸線外延, 塔前牌坊至新建西路,建一條長340米街道。該街集旅游商貿、文化為一體,既是一條繁華商貿街,又是一條交通主街,成為連接木塔的中心樞紐。該街總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街兩旁全部是仿遼代風格的三層古建筑,樓群飛檐挑角、斗拱朵朵、蔚為壯觀,現(xiàn)已投入使用。?????
2、改造大寺門街。將佛宮寺院南原大寺門街兩邊民居全部拆遷,改造大街,南面和東西兩側為仿古民用建筑,中部為參觀通道及花園、草坪。總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00平方米?,F(xiàn)巳開工建設,預計今年10月竣工。?????
3、建設塔影公園?,F(xiàn)佛宮寺院東北處有一空地,總面積近200平方米,1979年已劃屬木塔保護范圍。原來地勢低洼,夏秋積水,木塔倒影池中,為水塔旅游佳景?,F(xiàn)水塘被垃圾塞滿,已無湖光塔影之意境。擬在此挖土成湖,積土成山,建亭臺,造樓閣,取名塔影公園。此工程省計委已批準立項,今年擬辦理其它各種申報手續(xù)。????
?4、夯筑遼代城墻及城樓。擬在塔影公園北邊,原明代應州城墻遺址上重建,東西長500米,南北20米,城墻高6米,上建城樓一座。向東直達凈土寺。城墻的重建, 可以將應縣的兩處文物古跡連接在一起,既是一條直達凈土寺的旅游通道,又可顯示遼代應州城的恢宏氣勢,襯映木塔的雄偉壯觀。????
5、修復凈土寺。凈土寺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chuàng)建于金天會二年(112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修。原寺院規(guī)模宏大,后逐年拆毀,現(xiàn)僅存大雄寶殿為金代原物,頂部飾有天宮樓閣藻井,制作極為精美,為國內孤例。擬在原保護范圍修復配套建筑,以自籌資金為主,力爭在2000年基本完成。
三、排水改堿問題
塔院區(qū)地勢低洼,鹽堿十分嚴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居的不斷改造,塔院內外的高度落差十分嚴重。盡管縣政府在城市建設中已在塔院東部埋設了排水管道,但一是管道細,二是深度小,塔院排水很不流暢。若遇暴雨還會出現(xiàn)水漫佛寺之險情。因此,在近年內一是改造縣城排水管道,二是埋設塔院區(qū)排水管道,內外相結相通。
根據(jù)調查資料,施工中須注意兩點:
1、維持塔院區(qū)地下水位的穩(wěn)定。
2、要把排水與排堿換土工程結合起來進行。此項工程比較復雜,請求上級建設、旅游、文物等主管部門給予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
四、佛宮寺保護范圍與建設控制地帶????
早在1979年,應縣革委會曾將現(xiàn)規(guī)劃塔影公園部分劃定為應縣木塔保護范圍,1993年市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局與市文化體育委員會又聯(lián)合發(fā)文,對木塔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作了調整,以佛官寺正面為主,左、右、背三面環(huán)圍,形成一個“回”字形;根據(jù)木塔景點的整修規(guī)劃,木塔與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凈土寺將連片改造, 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都需拓寬,為了便于說明,我們分為木塔部分和凈土寺部分。
1、保護范圍(木塔部分)東:佛宮寺東院墻至霍家巷路東7米處;南:佛宮寺南院墻至西街路南130米處;西:佛宮寺西院墻至小倉巷大倉巷路西6米處;北:佛宮寺北院墻至文保所家屬院后墻(城墻址北邊)107米處。
(凈土寺部分)東:凈土寺東院墻住東25米處南:凈土寺南至北寺門街、塔東巷路南;西:大倉巷向北延伸的巷路西(同木塔部分);北:古城墻遺址北邊(同木塔部分)
2、建設控制地帶(木塔部分)東:佛宮寺東院墻至大北街路東;南:佛宮寺南院墻至新建西路北邊466米處;西:佛宮寺西院墻至環(huán)城西路北段東邊168米處;北:佛宮寺北院墻環(huán)城北路南邊244水處(凈土寺部分)東:凈土寺東墻往東85米處;南:同保護范圍;西:同木塔部分,環(huán)城西路北段東邊;北:同木塔部分,環(huán)城北路南邊。
五、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管理
1、保護范圍
保護范圍是為文物保護單位環(huán)境和景觀而設置的保護范圍,在這個范圍內只能保存現(xiàn)有建筑,有礙文保單位和不協(xié)調的建筑,要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拆遷。現(xiàn)有建筑翻新時,不得提高建筑層數(shù),高度最高不能超過7米。堅決不得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屬建筑物,不得破壞原有文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和進行其它建設工程;不得在建筑物內及其附近存放易燃、易爆及危險品。因特殊需要必須興建其它工程,拆除、改建或遷建原有古建筑及附屬建筑物時,必須經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
??2、建設控制地帶?????
建設控制地帶為規(guī)劃保留原建筑地帶,對這個地帶內凡可保留的建筑,應加強維修。當出現(xiàn)危險需要翻建時,應改建為傳統(tǒng)式的平房四合院;不得增加面積。其位置、形式、體量、高廢、色調等要與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的環(huán)境氣氛相協(xié)調。高度最高不得超過10米。????另外,在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排放廢水、廢氣、廢渣,不得進行其它污染環(huán)境及一切有礙保護文物的活動。修建新的建筑物和構筑物時,設計方案須征得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同意,報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門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