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科普:5.8X42MM

5.8×42mm(DBP-87,DBP為源自拼音“彈—步槍—普通”(Dàn?Bùqiāng?P?tōng)的類別代碼,按照字面而言是“1987式普通步槍子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行研制的一型軍用小口徑中間威力步槍彈。目前關于該型彈藥的公開信息十分有限。
除標準型的DBP-87型步槍彈之外,中國陸軍也裝備過另一種被稱為“DBP-88”的重型定裝彈。該變體專為班用自動武器和精確射手步槍設計,其尺寸與標準的DBP-87型步槍彈無異,但采用更長的流線型戰(zhàn)斗部和重型鋼芯,以提高射程和穿透力。
截至2010年,解放軍已完成新型步槍彈藥的換發(fā),所有DBP-87型步槍彈及其變體型號都被更新的DBP-10步槍彈所取代。

類型 步槍子彈
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記錄
使用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生產歷史
研發(fā)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
研發(fā)日期 1979—1987年
生產日期 1987年—
衍生型? ?5.8×42毫米DBP-87,5.8×42毫米DBP-95,5.8×42毫米DBP-88“重彈”,5.8×42毫米DBS-06“箭形彈”,5.8×42毫米DBP-10,5.8×42毫米DBU-141“狙擊彈”
基本規(guī)格
彈殼類型 無緣,縮口瓶型
戰(zhàn)斗部直徑 6.00 mm(0.236寸)
彈頸直徑 6.65 mm(0.262寸)
彈肩直徑 9.35 mm(0.368寸)
殼底直徑 10.40 mm(0.409寸)
底緣直徑 10.42 mm(0.410寸)
底緣厚度 1.42 mm(0.056寸)
彈殼長度 42.2 mm(1.66寸)
全長 58 mm(2.3寸)
研發(fā)歷史
中國在1979年開始發(fā)展5.8×42毫米子彈,并且因為在1987年研制成功而命名為DBP-87。DBP-87式子彈的開發(fā)是旨在取代當時解放軍使用的7.62×39毫米M43式和5.45×39毫米M74式步槍子彈(在中國分別命名為56式步槍子彈和88式步槍子彈)。為了令使用新子彈的槍支系統(tǒng)更穩(wěn)定,于是將81式步槍以改變槍管口徑的方式把原來的7.62毫米和5.45毫米轉換成5.8毫米并且使用這種新型小口徑子彈,也就是首枝使用DBP-87式子彈的87式步槍。后來,正式使用的95式步槍(QBZ-95,QBZ為源自拼音“輕武器—步槍—自動”的類別代碼)5.8毫米口徑步槍終于在1997年首次公開,發(fā)射的就是DBP-87式子彈,現(xiàn)在是解放軍的制式武器之一。
5.8×42毫米,是一個國際性地傾向相對地小尺寸,重量輕,高初速現(xiàn)役子彈的一個例子。與北約5.56×45毫米、蘇聯(lián)5.45×39毫米和中國5.8×42毫米口徑一樣的小口徑步槍子彈與過去較大和較重的舊式全威力步槍子彈相比,可讓士兵在相同重量以下隨身攜帶更多的彈藥,而且相對地較低的槍機推力和自由后座沖量,有利于輕量化武器設計和提高自動射擊時的精度。
2004年6月,一種5.8×42毫米子彈的改進版本作為經過改進以后的95-1式突擊步槍(QBZ-95-1)的相配彈藥進行同步開發(fā)。這兩種設計在2010年完成,并且于同年開始生產。這種新的子彈被稱為DBP-10。
性能表現(xiàn)
5.8×42毫米的DBP-87/95式普通彈的戰(zhàn)斗部是4.15克重的全金屬被甲彈(英文:Full Metal Jacket,簡稱:FMJ)。從95式步槍(QBZ-95)的463毫米(18.23寸)長度的標準槍管發(fā)射的話,就會具有930米/秒(3,051.18英尺/秒)的槍口初速;從95式機槍(QBB-95)的557毫米(21.93寸)長度的槍管發(fā)射的話,就會具有940—960米/秒(3,084.06—3,149.68英尺/秒)的槍口初速。為了節(jié)省成本,材料方面有一些妥協(xié)性。特別是,彈殼可以由鐵制造,這樣比黃銅便宜。為了減少生銹的機會,彈殼覆蓋了一層黑褐色、薄薄的保護漆。鐵的伸展性仍然低于黃銅,但由于發(fā)射時膛室沒有十分穩(wěn)妥的定位,因此降低其性能。此外,最初的DBP-87采用的是廉價但具有腐蝕性的底火。由于中國的軍事預算多年來不斷上升,因此改用最新設計的DBP-95,采用無銹蝕底火;此外,DBP-95涂上的是不易脫落的新涂層,不容易在發(fā)射過程中累積在槍膛內形成污染。
5.8×42毫米的DBP-88式“重彈”的戰(zhàn)斗部比起普通彈重,其重量為5克。從95式機槍(QBB-95)的463毫米(18.23寸)長度的槍管發(fā)射的話,就會具有970米/秒(3,182.48英尺/秒)的槍口初速;從88式狙擊步槍(QBU-88)的620毫米(24.41寸)長度的槍管發(fā)射的話,就會具有895米/秒(2,936.41英尺/秒)的槍口初速。它的有效射程是800米(874.89碼,3,280.84英尺),并且可以在1,000米(1,093.61碼,3,280.84英尺,0.62英里)的距離一擊貫穿3毫米的鋼板。據報道所知,在600米(656.17碼,1,968.5英尺)的距離的精度已經是非常好。
一種為了提高88式狙擊步槍那不斷被射手所投訴的準確度的新型比賽等級已經設計完成,雖然目前仍然沒有相關的正式信息傳出。
中國聲稱,5.8×42毫米(DBP-87)比起5.56×45毫米NATO M855和5.45×39毫米 7N6這兩種子彈具有更好的貫穿力。然而,同樣地與這兩種彈藥相比,DBP-87并不會因為彈頭擊穿軟組織和無保護的組織而失穩(wěn),繼而出現(xiàn)翻滾和碎裂以增加威力,因此其停止力可能不那么高。
DBP-10
最新版本的DBP-10已經設計完成,以配合所有目前現(xiàn)役的5.8毫米口徑武器,并且將會取代所有先前的5.8×42毫米子彈。主要的改進包括一個流線型的形狀,非腐蝕性底火,在鋼制彈芯的直徑縮小,和改用銅基合金包覆(以前為銅包覆鋼)。它具有燃燒得更清潔的裝藥,以免在發(fā)射后于武器內部留下殘渣,以及讓較重的77格令彈頭更有效地貫穿護甲和其他堅硬物質。
缺陷
與以前的DBP-87/95式5.8毫米彈藥測試結果顯示,DBP-10彈出現(xiàn)了800米彈道一致性難以滿足戰(zhàn)技術指標要求和1,000米(1,093.61碼,3,280.84英尺,0.62英里)侵徹威力余量不足的問題。
原因分析初期戰(zhàn)斗部頭部采用雙弧形(R100/R40)設計,戰(zhàn)斗部弧形部較“胖”,彈形系數約為0.98,飛行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較大,導致落點動能偏低,1,000米處落點動能僅為200焦耳。外彈道試驗結果顯示,1,000米處侵徹威力余量很小,800米彈道一致性也難以滿足要求。
在正樣機鑒定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槍/彈系統(tǒng)不匹配。不匹配的具體表現(xiàn)是采用95式5.8毫米槍族射擊時,射擊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機槍槍管壽命僅為12,000發(fā),達不到15,000發(fā)的指標要求。
對上述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經多方面探討和試驗后認為:槍彈在槍管中飛行穩(wěn)定性不足是導致射擊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槍彈對槍管磨損嚴重,造成槍管壽命降低。
而且DBP-10的彈頭采用H90銅材料,彈頭使用約3毫米厚的銅覆蓋,也就是全銅被甲。由于銅比鋼的硬度低得多,全銅被甲的彈頭對槍管的磨損要小得多,有利于提高槍管的使用壽命,這是采用全銅被甲的初衷。但由此帶來的不同結果是:使用DBP-95射擊后沒有或者很少出現(xiàn)銅殘留在槍膛或導氣孔內的現(xiàn)象,而使用DBP-10射擊后卻由于彈頭在膛內運動時產生高溫而被部分熔化,冷卻后附著在槍膛或附掛在氣體調節(jié)器的導氣孔內,嚴重影響射彈散布和武器的正常運行功能。
在2013年澳大利亞陸軍輕武器技能大賽中,中國軍隊參賽選手使用10發(fā)子彈打了7個“V”(35.07分)、2個5分和1個3分。就是說:有一發(fā)彈出現(xiàn)了明顯的離群,即是離群彈。總體來說,95-1式步槍射彈離群現(xiàn)象相當嚴重,在平時訓練中經常會出現(xiàn)10發(fā)彈打了9個十環(huán),卻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1發(fā)脫靶的現(xiàn)象。據專家介紹,95-1式步槍射擊時之所以會出現(xiàn)離群彈,主要是因為所發(fā)射的DBP-10彈頭由F11覆銅鋼改為H90全銅被甲彈頭以后,彈頭與槍管線膛尺寸不匹配引起的。
因為在熱槍管狀態(tài)下,槍管和彈頭會同時發(fā)生變形,當槍與彈的配合受影響時,就會導致槍管對彈頭的旋轉一側壓力變小,對彈頭旋轉運動的束縛變小,彈頭在膛內及出槍口的旋轉速度下降,從而子彈在出槍口時章動(自轉的物體自轉角速度不夠大時,其對稱軸會在某一個平面內擺動,這個擺動即是章動)變大。另外,與覆銅“鋼”材料的彈頭相比,H90全銅被甲彈頭受熱后硬度降低幅度較大,更易出現(xiàn)散布增大的缺陷。
改進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槍彈專家的改進措施包括:
對戰(zhàn)斗部形狀重新設計。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將戰(zhàn)斗部頭部曲線設計為一種不連續(xù)的多個點擬合成一段弧作為戰(zhàn)斗部弧形部外形,該方案戰(zhàn)斗部弧形部較銳長,彈形系數約為0.95,較原方案減小了3%,能有效減小空氣阻力,提高落點動能。
鋼心直徑由4.1毫米減小為3.8毫米,以增加鉛套厚度,減短戰(zhàn)斗部長度,適當調整戰(zhàn)斗部質心位置,縮小質心和阻心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戰(zhàn)斗部轉動慣量比以提高飛行穩(wěn)定性;戰(zhàn)斗部被甲由F11覆銅鋼改為H90,減小對槍管的磨損,以提高槍管使用壽命;改善戰(zhàn)斗部工藝性并保證戰(zhàn)斗部各零件組裝的密實性,進一步穩(wěn)定、提高槍彈射擊密集度。
提高槍彈自身的飛行穩(wěn)定性,以滿足95式5.8毫米班用槍族的使用要求;對于95-1式5.8毫米班用槍族通過線膛的重新設計來適應DBP10式5.8毫米普通彈。
槍管膛線數由4條增加為6條,分散槍管對戰(zhàn)斗部旋轉運動時的導轉側力;槍管陽線直徑由5.8~5.84毫米調整為5.82~5.86毫米,陰線直徑由6.01~6.07毫米調整為5.98~6.02毫米,減小戰(zhàn)斗部膛內運動時的嵌入量。另外,將95-1式5.8毫米短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槍管導程由240毫米調整為210毫米,與班用機槍一致,提高了戰(zhàn)斗部膛內旋轉速度。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DBP10式5.8毫米普通彈在戰(zhàn)斗部高度、尾錐長度和戰(zhàn)斗部質量、初速等參數保持與原方案相同的條件下,1,000米(1,093.61碼,3,280.84英尺,0.62英里)處落點動能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證了1,000米侵徹效果,改善了800米的彈道一致性。并能夠滿足對步槍、短步槍、班用機槍規(guī)定的冷、熱槍管狀態(tài)下100米平均彈著點偏差的指標要求,且在熱槍管狀態(tài)下散布有明顯改善;班用機槍槍管壽命也可達20,000發(fā)。
結束了,福利

點個贊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