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經(jīng)能寫這樣的詩了
月色清明似水天,一枝孤映小窗前。
夜深不用吹長笛,自有寒聲到枕邊。
如果我說這是一個普通詩歌愛好者寫的詩。
可能會有人覺得寫得不錯,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是在湊字,瑕疵不小。
當(dāng)然,看了標(biāo)題的你應(yīng)該想到了,這不是真人寫的詩,而是AI生成的。
這是AI通過“孤月”這個題目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格律工整、言之有物,整體描繪的意境我們能看懂,尤其后兩句,確實有“到了深夜倍感孤獨”那味了,非常切合“孤月”的主題。
更關(guān)鍵的是,Ai寫這首詩,它一共用了405毫秒,也就是0.4秒。

當(dāng)然,這軟件能做的詩遠(yuǎn)不止上面這首。
用“秋菊”做七律,不但切題,而且全詩表達(dá)的情感真的和菊花這一意象很搭:

用“思念”作五言律詩,一個多愁善感的中年男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當(dāng)然,這還都是比較尋常的題目,寫出來也不如一些古詩。
既然是AI作詩,可以玩一些好玩的。
比如用“牛肉”作詩:

AI花了比之前多幾倍的時間,做出來一首比較瀟灑的詩歌。
而用我最愛的“豬肉”作詩:

“生蠔”

說實話,看餓了。
然后我試著用“王一博”寫詩...
第一句就把我震驚了...

最后這個“同上鳳凰臺”,也有說不出來的意味。
“楊超越”:

人類如果寫出這樣的詩,會被人認(rèn)為是舔狗,但是AI不一樣,AI有豁免權(quán),AI也不在乎自己被當(dāng)成舔狗。
最讓我震驚的還不是上面這些,而是用“拜登”為題寫出來的句子:

這簡直是拜登一生的寫照啊。
當(dāng)然,只寫這些也沒啥意思,因為這里的大部分句子,其實都有自己的原型,與其說這是AI寫詩,倒不如說這是大數(shù)據(jù)在寫詩。
所以這種軟件還有別的玩法,我覺得最好玩的,是“藏頭詩”。
比如華人川粉可以做一首“拜登作弊”:

打工人可以來一首詩,控訴自己的血淚:

奮斗逼可以寫首詩,表達(dá)自己對公司的熱愛:

或者動漫cp黨,可以來一個“突襲”:

反正這就是一個寫詩的工具,還有很多可以玩的,尚待你們?nèi)グl(fā)掘。
除了古詩之外,現(xiàn)在還有很多AI可以做的事情。
比如微軟小冰可以寫現(xiàn)代詩,和古詩生成器不同,它的現(xiàn)代詩看不到太多模仿抄襲的痕跡,就是有時候會看不懂——但說實話,很多詩人寫的現(xiàn)代詩,我也看不懂。

之前小冰甚至出過一套詩集,叫《陽光失了玻璃窗》:

微軟小冰是更高級的人工智能,它不但能從文字里寫詩,甚至能從圖像里寫詩。
比如我剛剛上傳了這么一張照片給她,沒給她任何提示:

她返還給我的詩是:

如果你把“江水”當(dāng)成“江山”,那真是妥妥符合現(xiàn)在的混亂局面。
再比如我前幾天在故宮拍了這么一張照片:

味道就沒那么沖了: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叫“欣賞AI寫的詩和欣賞自然風(fēng)光其實是一樣的”。
自然風(fēng)景其實沒啥意義,它就是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的排列組合,是人類賦予了它們意義。所以才會有這里風(fēng)景好,那里風(fēng)景差的說法。
AI寫詩也是一樣。
其實AI并不知道自己寫的是啥,但人類可以通過他們寫的只言片語去聯(lián)想去想象,最后得出這些詩的意義。
還有人說,“AI所謂的創(chuàng)作,不過是重新排列組合”。
但如果創(chuàng)作過,或者讀過許多作品看過很多藝術(shù)品的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類所謂的“創(chuàng)作”,也多半是在前人基礎(chǔ)上排列組合。
那么。
與其討論人工智能能不能生出“思想”來。
其實更有意思的話題是,人類有沒有思想,還是說人類的思想只是過去經(jīng)驗的重新排列組合。
——這扯遠(yuǎn)了,說回來。
假如說這些詩歌,還都是娛樂用的,實用意義不大的話,那越來越完善的翻譯功能,其實為不同人之間搭起了不錯的橋梁。
比如2016年的時候,就有新聞提到谷歌翻譯的準(zhǔn)確度已經(jīng)非常高了。
我有個還在念大學(xué)的朋友,專業(yè)是德語,論文什么的當(dāng)然也要用德語寫。他說他們中間不那么認(rèn)真寫論文的人,就直接找一篇英語的相關(guān)文獻(xiàn),用谷歌翻譯翻成德語,然后他們再簡單查查就好了。
“我學(xué)得不好,覺得谷歌至少英語翻成德語,比我翻得好多了。”
當(dāng)然,英語和德語同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本身就非常像,谷歌表現(xiàn)好也很正常。
但我最近發(fā)現(xiàn)漢英之間,比較正式的表達(dá),谷歌也不再那么“傻”了。
舉個例子,我隨便在新聞里截取了一段有關(guān)美國總統(tǒng)Trump的介紹:
During the 2014 political cycle, Mr. Trump was a top contributor and fundraiser for Republican efforts. Mr. Trump also campaigned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each candidate winning by a record margin.
Mr. Trump has over 25 million followers on social media. He frequently uses this platform to advocate for Conservative causes, Republican candidates and to educate the public on the failures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Mr. Trump appears on Fox and Friends on Monday mornings and devotes much of his time to media interviews in order to promote a Free Market, the importance of a strong family, a culture of Life, a strong military and our country’s sacred obligation to take care of our veterans and their families.
Mr. Trump has long been a devoted supporter of veteran causes. In 1995,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of World War II, only 100 spectators watched New York City’s Veteran Day Parade. It was an insult to all veterans. Approached by Mayor Rudy Giuliani and the chief of New York City’s FBI office, Mr. Trump agreed to lead as Grand Marshall a second parade later that year. Mr. Trump made a $1 million matching donation to finance the Nation’s Day Parade. On Saturday, November 11th, over 1.4 million watched as Mr. Trump marched down Fifth Avenue with more than 25,000 veterans, some dressed in their vintage uniforms. A month later, Mr. Trump was honored in the Pentagon during a lunch with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d the entire Joint Chiefs of Staff.
2018年的時候,谷歌翻譯出來的結(jié)果是這樣:

在2014年的政治周期中,特朗普先生是共和黨努力的最大貢獻(xiàn)者和籌款者。特朗普先生也在全國各地進(jìn)行了運動,每個候選人獲得了創(chuàng)紀(jì)錄的利潤。
特朗普先生在社交媒體上擁有超過2500萬名粉絲。他經(jīng)常使用這個平臺來倡導(dǎo)保守主義的理由,共和黨候選人,并教育公眾奧巴馬政府的失敗。特朗普先生在星期一早上出現(xiàn)在福克斯和朋友們,并大部分時間用于媒體采訪,以促進(jìn)自由市場,強大的家庭的重要性,生活文化,強大的軍事和我國的神圣義務(wù)照顧我們的老兵和他們的家人。
特朗普先生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支持退伍軍人的事業(yè)。19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五十周年,只有100名觀眾觀看紐約市的退伍軍人節(jié)游行。這是對所有退伍軍人的侮。。接近由市長魯?shù)稀ぶ炖麃喣岷图~約市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局長辦公室,特朗普同意率領(lǐng)大馬歇爾第二次游行在那一年晚些時候。特朗普先生捐贈了100萬美元,用于資助國慶日游行。11月11日星期六,超過140萬人看著特朗普先生走下第五大道,超過25,000名退伍軍人,有些穿著他們的復(fù)古制服。一個月后,特朗普先生在國防部長和全體聯(lián)合參謀長午餐時,在五角大樓獲得榮譽。
上面這段文字我一個字都沒動,就是谷歌輸出給我的原文??梢哉f除了中間有些許地方不像人說出來的話,大多數(shù)地方一個根本不懂英文的人,也可以毫無壓力地理解。我在學(xué)生時代也翻譯過不少材料,還出版過一本譯本小說,實話說,這段中文翻譯比不少低年級學(xué)生翻出來的要好。
非常驚艷!
我再摘取一段情感類的散文:
While we can all pretty much recognize the emotions associated with love, actually finding the words to explain those feelings is a pretty tough order.
People have searched for centuries to find the right way to say "I love you" and to try to explain those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 that warm fuzzy feeling in your belly and that heart skipping a beat.?
One thing we DO know is that ?whether you've love and won — or loved and lost, it's ALWAYS worth it.
注意到這段文字里用到了不少比喻和固定短語,谷歌翻譯出來的結(jié)果是這樣:

這還是2016年的結(jié)果。
2020年,我試著復(fù)制了一段拜登官網(wǎng)上的首頁文字進(jìn)去:

最后翻譯出來是這樣:

你說它直接可以用,肯定不可能。但即使一個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人,也基本能看懂這段話在說啥了,稍微改改表達(dá),就可以向外輸出了。
百度翻譯則強大在它能翻譯詩歌:

看英語,完全能理解詩歌說的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覺得這詩太常見的話,找一首罕見的詩也一樣:

你說它翻譯得有多美倒也談不上,但能看懂是真的。
說實話,現(xiàn)在有了這些翻譯軟件,別說我本來就看得懂的英語德語,就連之前遇到埃塞俄比亞語,我也基本能弄懂到底它大概在說啥。
不得不說是一種進(jìn)步。
至于一些文學(xué)作品,世界名著,因為很有可能是被別人糾正過的,就不做實驗了。知乎上的@流矢拿谷歌翻譯的結(jié)果和他女朋友做過一個實驗:
妹子說翻得不行,于是我拿百年孤獨開頭做了個試驗


雖然我贊同妹子的觀點, 但其實上面一開始那個才是我用google翻譯的。

實話說,因為屬于不同語系,英漢互譯遠(yuǎn)比英語和別的印歐語系的語言互譯要來得困難,如今翻譯軟件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jīng)非常牛逼了。
雖然現(xiàn)在還不能說我們已經(jīng)不需要學(xué)習(xí)語言,只要翻譯軟件就夠了,但至少翻譯軟件不再是雞肋,完全可以在我們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過程中給我們很大幫助。
舊約圣經(jīng)里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大洪水之后(諾亞方舟那次),幸存的人類都講同一種語言,沒有種族,語言,文化的分別。所以那時候人類非常團(tuán)結(jié),也能迸發(fā)出很大的能量。
有一天,人類決定一起造一座塔達(dá)到天國,在就快要成功的時候,上帝坐不住了,他想:
創(chuàng)11: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后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于是他悄悄改變了人類的語言,不同種族的人從此沒辦法交流,而那座沒有完成的塔就叫做巴別,所以我們現(xiàn)在把人類因為語言,文化不同而無法交流的情況,稱為“巴別塔”之苦。
雖然這是故事,但依然可以看出,從古至今,不同語言之間無法交流,一直是困擾人類的一大憾事。是苦難,是上帝的懲罰。
而今天,我們可以用自己雙手地創(chuàng)造永久克服這個苦難。
這就是科技進(jìn)步的力量。
我們作為普通人類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每天看到的是政客,明星,歌手,文人在世界的舞臺上跳舞;討論的是車子,房子,奢侈品,男人應(yīng)該對女人好還是女人應(yīng)該對男人好。我們在分辨誰是賤人誰是low逼誰是小三誰是好人的話題上耗費了巨大的精力,以至于讓我們不少人以為我們之所以不用像我們祖先一樣挨餓,靠的是上面這些。
其實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jìn)步的既不是善,也不是惡,而是秩序和科技的發(fā)展。是那些你看不到的科學(xué)工作者和你看不上的程序員讓我們過上越來越方便,富足的生活。
我很敬佩他們,而且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

一個事實是,我之所以想多活幾年,最好活個上百歲,就是想看看七八十年后,人類文明可以進(jìn)展到什么地步。
畢竟十年前,基本還沒有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
三十年前,移動電話都是稀罕的東西。
五十年前,我們還在“文化大革命”,很多地方甚至用不上電和自來水。
一百年前,清政府才剛被推翻,和我們現(xiàn)在完完全全是兩個世界。
我們處于人類文明發(fā)展最迅猛的科技爆炸時代,和古代那種螺旋的循環(huán)不同,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個明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值得努力奮斗,為之努力的。
人固有一死。
但我不想死在地球上。
本來我想用上面這段比較煽情的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的。
結(jié)果突然看到了一首我一定要發(fā)出來的詩,作者為日本小冰,也是人工智能:

這絕對是所有機器人寫的詩里。
我最喜歡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