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獨(dú)與天地精神往來;參透這句話就是通往智慧的大門


世道唯艱,人人都想活得輕松一點,自在一點。莊子在《逍遙游》篇就給出了方法:“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所用者異也?!钡览頉]有那么多,首先需要有一種專注的精神,然而若像染布的家族固守于一件事情上,不能突破,也免不了勞苦一生。
說客巧妙地運(yùn)用了不龜手之藥,派用到更大的事情上,這就足以說明:任何一件具有獨(dú)一無二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發(fā)揮到無限大的作用。記住這一點。
莊子的這則寓言故事,我們千萬不要讀成了投機(jī)取巧。莊子是在借這個獨(dú)一無二的藥膏來比喻人的。每個人都是獨(dú)一無二的存在。用好我們自己,便有無限的可能性。
如何讓自己具有獨(dú)一無二的價值?才是我們應(yīng)該思考的。莊子說“所用者異也”這句話就是讓我們撇開事物的表象,而要看到事物背后的那個支配因素,即做事情的人!做事情的人,決定了事物的發(fā)展和走向。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就知道需要提升的是我們自己。
提升自己,并非靠力量和技巧,因為憑借任何力量和技巧,只能像染布的家族一樣,僅僅維持生計,而不能從繁重的體力中解脫出來。其實大部分人的智力和體力都是差不多的,力氣再大能大過虎豹嗎?再靈巧能靈巧過一只猴子嗎?虎豹之文來田,猿狙之便執(zhí)嫠之狗來籍。即便再兇猛的虎豹,只要它的鮮艷皮毛,具有被人們利用的價值,也定會遭到田獵和圍捕;即便是再靈敏的猴子,越聰明靈巧,越會招來大型獵犬的追捕。

聰明和靈巧的動物能被人的智慧所控制,而不是憑借人的力量和技巧;同樣的道理,人的聰明、力量和技巧也會被更高的智慧所控制。
這樣我們就應(yīng)該理清了思路,想在任何事情上游刃有余,首先要具備駕馭這件事情的智慧。
我們需要明白,智慧和所謂的城府、機(jī)巧沒有關(guān)系,那智慧是什么?是我們本有的覺知。這種本有的覺知有時候是一種靈感,有時候是一種先知先覺,更多的是一種不可思議。注意!靈感是來自放棄頭腦認(rèn)知的時候產(chǎn)生的;先知先覺是氣定神閑的時候產(chǎn)生的,而不可思議才是最高的智慧,不可思議的智慧是虛無之境產(chǎn)生的,虛無之境即是造物主!
好了,一旦承認(rèn)一切都是虛無之境創(chuàng)造的,那就比較好辦了。我們只需要進(jìn)入那個虛無之境,就可以心想事成。剩下的就是如何進(jìn)入虛無之境的問題。

莊子說“獨(dú)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參透莊子這句話,便是通往智慧的大門,便是通往虛無之境的大門。
“獨(dú)”就是“一”,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從專注、凝神開始。做到了專注凝神還不夠,必須與天地精神往來。天地精神從哪里來?圣人傳精神,服天氣,以通神明。天地精神從古圣先賢的經(jīng)典中來!和古圣先賢的對話便是接通了天地精神。因此我們要時時體悟大道,把手頭的工作專注到不用動腦筋,那么就可以騰出時間和空間來體悟圣賢之道。
有沒有不讀經(jīng)典也能體悟大道的?有!目不識丁,不讀經(jīng)典,也有得道的,但是那也需要有高功大德口傳心授的。像老子莊子這樣的無上上師,我們幾千年才出這兩位。圣賢之道是諸多高功大德必修之路,是提升智慧的快速通道。你選擇那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