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氣篇!最難一章開更啦!

【冷冷口訣—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大氣,熱量吸大地
天氣變化多,低緯厚了去
平流臭氧多,臭氧吸輻射
飛機賊平穩(wěn),海拔高變熱
1.大氣的組成
干潔空氣
- 低層大氣(25km以下)中除去水汽和雜質(zhì)以外的混合氣體

空氣質(zhì)量指數(shù)
空氣質(zhì)量指數(shù)越大,污染越嚴重
2.大氣垂直分層
對流層(熱量來源于大地)
氣溫特征:
- 溫度隨海拔的升高逐漸下降,平均每上升100m, 氣溫下降0.6℃
- 對流層大氣上部冷,下部熱,有利于大氣的對流運動
天氣特征:
- 近地面水汽和雜質(zhì),通過對流運動向上輸送,產(chǎn)生各種天氣現(xiàn)象,風霜雨雪等都發(fā)生在這一層
厚度:(跟緯度有關(guān))
- 10—18km,低緯度太陽輻射強,對流要強一些,因此對流層厚17—18km,高緯度對流較弱,因此對流層要薄,為8—9km

平流層:
分層原因:
- 在22—27km存在臭氧層,臭氧層吸收太陽中的紫外線(短波輻射),海拔越高,溫度越高
氣溫特征:
- 平流層下層氣溫變化很小,但是30km以上溫度隨海拔的升高逐漸上升
- 平流層的大氣上部熱,下部冷,不易形成對流,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
- 該層大氣中水汽和雜質(zhì)含量很少,無云雨現(xiàn)象,能見度好,適合航空飛行
厚度:對流層頂?shù)?2—55km

高層大氣
氣溫特征:
- 平流層頂,沒有臭氧,溫度隨海拔的升高逐漸下降;之后由于吸收了更短波長的紫外線,溫度又持續(xù)上升
厚度:平流層頂?shù)?000—3000km
- 80—120Km:流星現(xiàn)象,80—500km:電離層,能反射,對無線電通信由重要作用
例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