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新聞與傳播碩士考研經(jīng)驗和備考指導
一、院系及專業(yè)介紹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個專注于新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科研教學機構。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學的學術科研積淀,致力于推動新媒體理論研究、技術創(chuàng)新和產(chǎn)業(yè)發(fā)展,努力成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思想庫、人才庫和成果庫。
新媒體研究院擁有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與科研力量,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學科背景橫跨傳播學、情報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能夠勝任跨專業(yè)、跨學科、多視角的教學科研要求和產(chǎn)學研互動的需求。目前,研究院的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7人。同時,研究院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業(yè)界專家擔任講席教授和外聘專家,形成了以專任教師為核心、以講席教授為依托、以外聘專家為支撐的多元化、高層次、開放性的師資科研隊伍結構。
新媒體研究院致力于打造特色學科和優(yōu)勢專業(yè),專注于新媒體傳播、新媒體產(chǎn)業(yè)政策、新媒體經(jīng)營管理、網(wǎng)絡用戶行為分析、新媒體教育、新媒體技術、網(wǎng)絡安全、數(shù)據(jù)挖掘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新媒體研究院與業(yè)界、學界廣泛開展合作,建立了“輿情管理與產(chǎn)業(yè)情報實驗室”、“信息交換與網(wǎng)絡安全實驗室”、“新意互動互聯(lián)網(wǎng)戰(zhàn)略實驗室”等實驗室和研究基地,在大數(shù)據(jù)輿情分析、數(shù)字生態(tài)圈建設、新媒體用戶行為分析等方面打造產(chǎn)學研互動平臺。新媒體研究院目前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培養(yǎng)方案與課程設置上,充分與國際并軌、與行業(yè)對接,并聘請新媒體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學者、優(yōu)秀從業(yè)人員參與到教學中。研究院開設多門前沿課程,包括社會化媒體研究、數(shù)據(jù)挖掘與分析、社會網(wǎng)絡分析、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研究等,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豐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底蘊,具備扎實的新媒體理論和研究基礎,具有現(xiàn)代意識、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新媒體研究院擁有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大學的新媒體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邀請國際知名學者來學院講座和授課,積極學習國外大學的優(yōu)秀教學研究成果、資源和經(jīng)驗,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管理上加強國際對接,并在部分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適應科研教學國際化的需要,提升國際影響力。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技術變革與思想創(chuàng)新,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秉承協(xié)同創(chuàng)新、開放辦學的理念,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科研教學平臺,建設新媒體領域的科研高地與人才基地,推動我國新媒體產(chǎn)學研不斷向前發(fā)展。
二、專業(yè)目錄、招生計劃

方向:
01. 新媒體
02. 國際新聞傳播
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 英語(二)
③ 334 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綜合能力
④ 440 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基礎
三、參考書
劉海龍老師的《范式與流派》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
彭蘭《網(wǎng)絡傳播概論》、《新媒體用戶研究》
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
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
四、分數(shù)線
22年:總分397、政治55、英語55、專業(yè)90/90
21年:總分385、政治55、英語55、專業(yè)90/90
20年:總分355、政治55、英語55、專業(yè)90/90
五、初試備考經(jīng)驗
關于擇校與專業(yè)
關于專業(yè)。我本科是在一所普通985讀新聞專業(yè),所以選擇新聞與傳播專業(yè)幾乎沒有什么疑問,因為不想跨考,而且我本身的興趣點也在本專業(yè),所以很容易確定了報考的專業(yè)。
關于擇校。北大可以說是所有文科生的夢中情校,我也不例外。從情懷來看,想親眼看看未名湖的水,看看博雅塔的天,感受無數(shù)先輩走過的路;從現(xiàn)實來看,北大作為全國top級的高校,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同學,都是一個非常優(yōu)質的平臺,不管是對自己的學習還是能力的提升,或者對未來就業(yè),我覺得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最后,雖然報考北大的人數(shù)每年都很多,但是北大不歧視本科院校,有很多??茖W長學姐也成功上岸,所以我更想嘗試。
關于具體的專業(yè)。北大新聞與傳播專業(yè)2022開始不招收學碩,只有專碩,學制2年,不公開官方報錄比,但是看網(wǎng)上的信息,每年都有上千人報考,報錄比1:35以上,競爭壓力還是有的。分數(shù)線也逐年上升,特別是2021年377分,2022年370分,同時考的北大新媒體MJC和深財也是分數(shù)逐年上漲。
但是,既然決定了做一次挑戰(zhàn),我想,那就撇開一切,堅持一下吧!
關于初試
我的復習基本從6月開始,持續(xù)大半年的時間。
首先,關于政治。由于我是文科生,所以政治開始比較晚,9月開始學習政治。9月10月兩個月都在做基礎的內容梳理,主要參考肖秀榮《精講精練》和《1000題》,也會就一些重點的章節(jié)聽徐老師強化。并且完成《1000題》二刷和三刷(三刷主要針對錯題)。11月12月主要以押題和背誦為主,跟著腿姐帶背,完成基礎知識記憶,并且做腿、徐、肖押題卷的選擇題,做錯題整理,12月主要背誦肖四大題,通讀肖八大題和其他押題卷大題。(時間不夠就主要看馬原部分)
關于英語。英語從6月到9月,我基本都是在背單詞,每天100-150個,順序、亂序、新舊混合,各種順序反復背單詞,其中穿插做真題,英語一英語二都會做,這一段時間不會要求自己一套全做完。10月開始主要做真題,這個時候會一次完成一套,一周2-3套,第一天做,第二天詳細批改和復盤,歸納一些常見題型和錯誤。12月的時候,主要進行作文的整理,找了學姐批改2-3次作文,找到自己的常見問題,結合網(wǎng)上的模板,以及自己的表達習慣,形成一套自己的作文模板。
關于專業(yè)課。專業(yè)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6-8月都在打基礎,看基礎備考書——劉海龍老師的《范式與流派》、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彭蘭《網(wǎng)絡傳播概論》、《新媒體用戶研究》、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以及陳力丹《新聞理論十講》。這部分就是關于傳播學和新聞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需要打牢基礎,熟記于心。
8-10月在整理專題和做題。以基礎知識為底層邏輯,閱讀老師的論文,以及傳播學期刊,比如《現(xiàn)代傳播》《國際新聞界》等等,關注最新的學界熱點,補充自己的專題血肉。通常會依靠代課學姐的思路邏輯進行整理,和學姐溝通,不斷豐富內容,因為我覺得專題是答題的基礎和語料庫,很重要,所以這一塊內容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做題方面,每周會要求自己至少有2次輸出,做完題之后給學姐看,根據(jù)反饋不斷調整,我覺得做題提升會相對比較快,也是一個很好查漏補缺的過程。關于是否要報班,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建議如果是基礎不好、自制力較差且跨考的同學,可以考慮報個新祥旭考研一對一輔導課程,會根據(jù)大家自身的情況和需求來制定授課計劃,全程跟進學習進度,學起來會比較省時省力,效率會很明顯的提高。
11月——12月,主要在背誦,背誦專題內容,背誦基礎內容,并且結合學姐的押題,自己做一定方向上的側重和自己押題,以及調整心態(tài)。
最后,就是平穩(wěn)心態(tài),放下包袱,自信的上考場!
關于復試
復試相對于初試就簡單很多,競爭壓力相對不大,主要要準備的就是兩件事:個人材料和模擬練習。
關于個人材料準備。個人材料的準備會比較復雜,因為新傳專業(yè)比較卷,大家都想要更好展示自己,所以材料會準備的很充足,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成績單、個人陳述、學歷學位證書等學校規(guī)定的內容,還可以準備好自己的研究計劃、獎勵獎狀、志愿服務、以及個人作品,個人作品的話因人而異,主要就是對自己過去四年的一個作品整合。
關于聯(lián)系模面。復試相較于初試,對于口語表達的要求更高,初試只要背下來能寫下來就好了,但是復試要流暢地表達出來。所以,一定要反復練習。我的練習主要分為三種:①自己練。自己給自己出題,現(xiàn)場隨機出,不要提前準備,然后自己打開騰訊會議視頻錄制,或者用手機直接拍,拍下來之后自己復盤,對答題時間、表情、眼神、以及一些自己平時很少注意到的口頭禪,比如“然后”、“emmm”之類的詞語,盡量克服,不斷復盤提高;②和研友練習,我覺得在復試階段研友更加重要,最好每天兩個人都能練習1-2套題,相互評價,相互學習,這樣就像照鏡子,可以看到別人好的和不好的,用來反思和提高自己;③模面,找了學長學姐給自己做模面,這樣的話會更加嚴肅有代入感一些,也能鍛煉自己臨場發(fā)揮和抗壓能力,不斷的模擬,我?guī)缀跏敲刻於荚谀C?,練了很多次,所以最后復試相對成績還不錯。
關于復試流程。復試分為2-3組,然后統(tǒng)一抽簽,線上面試(由于疫情原因),每人15-20分鐘。進場后抽題,每套題第一道是英文題,二三道是中文專業(yè)性問題,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后,老師會就你的個人材料進行提問,時間不少于15分鐘,不超過20分鐘。專業(yè)課的問題老師可能會追問,英語追問比較少,建議英語回答2-3分鐘,可以是盡量簡單基礎的表達,流暢度比內容更重要。中文建議3-4分鐘每道題,中文不僅需要流暢度也需要有邏輯有框架,最好能夠123分點陳述,一般不會有思考時間,有也不會超過一分鐘,所以一定要提前模擬練習很多遍,練習自己的反應能力。
最后的話
在越發(fā)內卷的情況下選擇考研,本來就是對自己的考驗,考驗心態(tài)、考驗堅持、考驗努力……選擇北大更像是一場華麗的冒險,但是既然選擇了,就堅持到底,把該走的路走完,把該讀的書讀會,結果一定不會太差。那些路上的彷徨和無助,回頭去看更像是自己嚇自己,所以,在已經(jīng)本來就很焦慮很艱難的時候,千萬不要再自己讓自己更焦慮。
最后,想把上岸的好運和祝福都給所有在路上的你們。
下一站,一定上岸!
六、復試規(guī)則及安排
1.新媒體研究院碩士生招生實行差額復試。
2.復試方式:網(wǎng)絡遠程面試。
3.復試成績滿分為100分,60 分為合格。復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4.統(tǒng)考專業(yè)碩士初試。復試成績權重為6:4.
5.復試成績合格書。按照考生的總成績名次以招生名額為限依次錄取。統(tǒng)考考生的考生總成績包括兩部分,印初試成績(占60%)和復試成績(占40%);總成績=初試總成績+5X60% +復試成績X40%。港澳臺留學生總成績即為復試(含外語)成績(留學生外語考查內容為英語及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