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山西屯留西李高漢墓發(fā)掘

2021-07-27 11:05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山西屯留西李高漢墓發(fā)掘

選自《文物世界》2009年02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2007年1月,在山西潞安集團(tuán)古城煤礦擴(kuò)建工程中發(fā)現(xiàn)一批墓葬,位于長治市屯留縣西李高村。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隨之進(jìn)行清理發(fā)掘。該墓地被盜擾嚴(yán)重,共清理50余座,以漢墓為主,因多數(shù)為空墓,特選取有出土器物的墓葬簡報如下。

一、墓葬形制

按墓葬形制可分為磚室墓和土洞墓,磚室墓4

座,土洞墓7座。

(一)磚室墓

M 11方向85°。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組成。墓道位于墓室東側(cè),未發(fā)掘。墓門為磚砌拱形頂,寬0.8米,進(jìn)深0.32米,高1.5米。前室平面近方形,穹隆頂,東西長2.25米,南北寬2.15米。前室與后室之間以甬道相連,東西長0.9米,南北寬0.6米。后室平面為長方形,拱形頂,東西長2.3米,南北寬1.7米。耳室位于前室南北兩側(cè),北耳室平面為長方形,雙磚砌券拱形頂,南北長1.04米,東西寬0.9米,高1.2米。南耳室為假耳室,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0.32米,東西寬0.9米。前室與后室全鋪有地磚,墓室四壁均為“三順一丁”式砌筑,后室較前室高0.18米。隨葬品為2件陶罐,分別置于前室的西北和西南(圖一)。

M 29 方向96°。由墓道、前室、后室組成。墓道位于墓室東側(cè),未發(fā)掘。墓門寬0.9米,高1.3米,用封門磚封閉,封門磚厚0.32米。前室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1.38米,南北寬1.96米。后室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6米。前室與后室之間有一臺階,后室較前室高0.4米,二者都為拱形頂,室內(nèi)都鋪有地磚。隨葬品為3件陶罐,置于后室西部(圖二)。

M 32 方向105°。墓道位于墓室東側(cè),未發(fā)掘。墓門寬0.88米,高1.58米,用封門磚封閉,封門磚厚0.28米。墓室平面為長方形,雙磚砌券拱形頂,東西長3.02米,南北寬1.68米。距墓門0.92米處,在墓室西部砌棺床,較東部高0.34米,上置兩具木棺,葬一男一女,均仰身直肢,頭朝東,面向南。男性位于南部,棺長1.98米,寬0.68米,棺板厚0.08米。女性位于北部,棺長1.74米,寬0.48米,棺板厚0.08米。隨葬品為1件銅帶鉤、1件陶灶、4件陶壺、6件陶罐,置于墓室東部和中部(圖四)。

M 48 方向355°。墓道位于墓室北側(cè),未發(fā)掘。墓口有封門磚,寬0.86米,高0.6米。墓室呈長方形,南北長1.7米,東西寬0.54米。墓底全鋪磚,底部距地表1.5米。隨葬品為2件陶罐,置于墓室北部。

(二)土洞墓

M 20 方向85°。洞室開在墓道西側(cè),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3米,南北寬2米,高1.4米。洞口遺留有封門所用的木板痕跡,墓室有兩條東西向的棺下墊木凹槽,長3.9~4.1米,寬0.3米,深0.14米,墓室底部距地表3.3米。人骨堆積在洞室中部。隨葬品為6件陶罐,置于洞室北部(圖六)。

M 21 方向94°。洞室開在墓道西側(cè),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2.8米,南北寬1.1米,高1米,洞室底部距地表2.5米。墓口用封門磚封閉,封門磚厚0.28米。葬具為一棺,人骨散亂于洞室西部。隨葬品為2件陶罐,置于洞口(圖五)。

M 37方向355°。洞室開在墓道南側(cè),平面為不規(guī)則長方形,前窄后寬,南壁前端稍成弧形,南北長2.78米,東西寬1.22~1.46米,高0.7~0.9米。洞口用木板封門,木板厚0.14米,墓門兩側(cè)有延伸進(jìn)土內(nèi)0.1~0.2米的凹槽。洞室底部距地表3.5米。洞室內(nèi)有朽木痕跡,人骨保存差。隨葬品為4件陶罐,置于洞口(圖八)。

M 44方向355°。洞室開在墓道南側(cè),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2.9米,東西寬1.96米,高1.1米,底部距地面3.9米。洞口兩側(cè)有封門木槽,墓底有兩條呈南北走向的木槽,長2.9米,寬0.2米,深0.1米。葬具不詳,人骨堆積在墓室南部。隨葬品為1件陶壺,置于墓室東南角(圖七)。

M 57方向90°。洞室位于墓道西側(cè),平面為長方形,南壁有一小龕,東西長0.6米,南北寬0.4米。墓室東西長2.3米,南北寬0.8米,高0.8米,底部距地表3米。隨葬品為3件陶罐,置于南壁小龕內(nèi)(圖九)。

二、隨葬器物

墓葬出土器物以陶器為主,器形有灶、罐、壺,僅發(fā)現(xiàn)1件銅帶鉤。

灶1件。M 32:5,泥質(zhì)灰陶;平面呈長方形,灶壁稍外斜,長方形火門,上有擋火墻,微上翹,對側(cè)有一圓形小煙囪孔,灶面上呈品字形分布一大二小圓形假火眼,兩小火眼間凸飾兩耳杯和一羹勺;灶面周邊刻劃兩周凹弦紋,中間飾交錯弧線紋和斜方格紋,擋火墻上飾斜方格紋,火門兩側(cè)飾菱形紋夾斜十字紋,灶壁下部隱約可見繩紋;長22.8厘米,寬19.8厘米,高9.6厘米(圖一○,1)。

罐29件。可分四型。

A型均為泥質(zhì)灰陶;口微侈,平沿;束頸,溜肩,斜腹,平底;根據(jù)其最大腹徑的不同將其分為二式。

Ⅰ式7件。最大腹徑位于肩部;口沿部多為平沿,方唇;器表多飾有暗篦點(diǎn)紋。M 20:1,圓唇,肩、腹中部密布弦斷的暗篦點(diǎn)紋,腹部隱約可見繩紋,口徑9.2厘米,腹徑17.2厘米,底徑10.8厘米,高17.7厘米(圖一二,4)。M 20:6,斜沿,尖唇,腹部殘;肩部飾按壓的篦點(diǎn)紋,口徑10.8厘米,殘高9.5厘米(圖一二,1)。M 32:10,平沿中間內(nèi)凹,兩周暗弦紋將頸、肩部分開,肩部密布按壓的篦點(diǎn)紋,下飾一周暗弦紋;口徑10.4厘米,腹徑16.8厘米,底徑9.3厘米,高18.6厘米(圖一○,3)。M 32:11,肩部密布按壓的暗篦點(diǎn)紋,中間飾數(shù)周暗弦紋,口徑10.3厘米,腹徑17.3厘米,底徑10厘米,高19厘米(圖一○,2)。M 32:12,肩部密布暗弦紋,腹中部隱約可見繩紋;口徑10厘米,腹徑16.7厘米,底徑9.6厘米,高18.5厘米(圖一○,4)。M 37:1,斜折沿,腹部輪制時的手抹痕跡明顯;口徑11厘米,腹徑22.8厘米,底徑14.2厘米,高22.2厘米(圖一一,1)。M 37:2,肩部密布按壓的暗篦點(diǎn)紋,腹部輪制時的手抹痕跡明顯;口徑11厘米,腹徑23.3厘米,底徑14.5厘米,高22厘米(圖一一,10)。

Ⅱ式 6件。最大腹徑稍下移,腹下部斜收明顯;侈口,平沿,圓唇;器表多飾有暗弦紋。M 20:2,口徑11厘米,腹徑18厘米,底徑8厘米,高22.1厘米(圖一二,13)。M 37:3,口徑7厘米,腹徑12.8厘米,底徑6.5厘米,高14厘米(圖一一,4)。M 37:4,口徑7.2厘米,腹徑12.8厘米,底徑6.4厘米,高13.5厘米(圖一一,9)。M 44:1,口徑6.2厘米,腹徑11.6厘米,底徑6.2厘米,高13.8厘米(圖一一,8)。M 57:2,口徑10厘米,腹徑16.9厘米,底徑7.9厘米,高19.8厘米(圖一一,3)。M 57:3,口徑10.8厘米,腹徑20.6厘米,底徑8.2厘米,高25.4厘米(圖一一,2)。

B型 2件。折肩罐,泥質(zhì)灰陶。矮領(lǐng),折肩,斜腹,平底;器表飾弦斷繩紋。M 20:4,口徑14厘米,腹徑25厘米,底徑15厘米,高20.7厘米(圖一二,5)。M 20:5,口微侈,沿內(nèi)卷,口徑10.8厘米,殘高9.5厘米(圖一二,3)。

C型 2件。直口,圓唇,扁圓腹。M 11:1,肩、腹中部隱約可見繩紋,肩中部飾一周凹弦紋;口徑16.8厘米,腹徑31厘米,底徑24厘米,高21厘米(圖一二,9)。M 11:2,肩部飾兩周戳壓的方格紋和一周三角紋,腹下部有數(shù)道刻劃紋;口徑14.5厘米,腹徑22.3厘米,底徑13.3厘米,高16.8厘米(圖一二,7)。

D型 1件。M 21:1,泥質(zhì)灰陶;侈口,平沿,圓唇,束頸,溜肩,扁圓腹,腹下部內(nèi)收,凹底;肩部密布暗弦紋;口徑9.2厘米,腹徑19.8厘米,底徑14.8厘米,高18厘米(圖一二,8)。

E型 均為泥質(zhì)灰陶,根據(jù)口沿可分三式。Ⅰ式 1件。直領(lǐng)罐。M 57:1,泥質(zhì)灰陶;直口,內(nèi)斜沿,圓唇,直領(lǐng),圓肩,腹下部斜收,平底;肩部密布按壓的暗篦點(diǎn)紋,腹中部隱約可見繩紋,腹下部輪制時的手抹痕跡明顯;口徑14.7厘米,腹徑27.8厘米,底徑17.6厘米,高21.3厘米(圖一一,7)。

Ⅱ式8件;侈口,斜沿,沿較短。M 20:3,口部殘,溜肩,腹下部斜收,底微凹;肩部刻劃有一文字,其下密布弦斷繩紋;殘口徑12厘米,腹徑34.3厘米,底徑18厘米,殘高33.5厘米(圖一二,2)。M 29:1,腹部飾繩紋;口徑14.2厘米,腹徑28厘米,底徑15.8厘米,高24.5厘米(圖一二,10)。M 29:2,尖唇,腹部飾間斷繩紋;口徑15.5厘米,腹徑27.5厘米,底徑15.5厘米,高26厘米(圖一二,6)。M 32:4,沿內(nèi)有一周凸起,方唇,腹部飾繩紋;口徑16.7厘米,腹徑29.8厘米,底徑17.7厘米,高25.3厘米(圖一○,10)。M 32:6,沿內(nèi)有一周凸起,方唇;腹部飾弦斷繩紋;口徑14.7厘米,腹徑29.3厘米,底徑17.2厘米,高25.3厘米(圖一○,8)。M 32:7,方唇,肩部飾數(shù)周暗弦紋,腹部隱約可見繩紋;口徑15.5厘米,腹徑29.3厘米,底徑18厘米,高23厘米(圖一○,9)。M 48:1,肩部飾數(shù)周暗弦紋,中間有一周篦點(diǎn)紋;口徑11.6厘米,腹徑23厘米,底徑12.6厘米,高17厘米(圖一一,6)。M 48:2,沿下有一對對稱的小圓孔,肩部飾交錯暗弦紋,中間有一周篦點(diǎn)紋;口徑11.6厘米,腹徑23厘米,底徑12.6厘米,高17厘米(圖一一,5)。

Ⅲ式 2件。侈口,斜沿,尖唇,沿較長,圓肩,腹部斜收,底微凹;肩、腹中部密布暗弦紋。M 21:2,口徑14.4厘米,腹徑29.3厘米,底徑16.8厘米,高24厘米(圖一二,11)。M 29:3,口徑14厘米,腹徑29.8厘米,底徑16.2厘米,高24.5厘米(圖一二,12)。

陶壺4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盤口微侈,束頸,圓肩,鼓腹,平底。M 32:2,肩部有兩個對稱的鋪首,頸中部及肩、腹部都飾有凸棱紋,口徑14.6厘米,腹徑26.3厘米,底徑12.2厘米,高33.6厘米(圖一○,6)。M 32:3,形制與M 32:2相同,口徑14.2厘米,腹徑27.6厘米,底徑11.6厘米,高35.4厘米(圖一○,7)。M 32:8,素面,底微凹,腹下部輪制時的手抹痕跡明顯;口徑7厘米,腹徑11.7厘米,底徑6.5厘米,高15.4厘米(圖一○,12)。M 32:9,素面;口徑6.9厘米,腹徑11.7厘米,底徑6.9厘米,高15厘米(圖一○,5)。

銅帶鉤 1件。M 32:1,鉤體較細(xì)長,呈弓形彎曲,橫斷面為橢圓形,鉤鈕處較寬,鈕呈長橢圓形;鉤體長 7 厘米(圖一○,11)。

三、結(jié)語

根據(jù)墓葬形制及其出土器物,可初步推斷這九座墓分為東漢早段和東漢晚段。東漢早段有M 20、M 32、M 37、M 44四座墓,墓葬形制以土洞墓為主,僅一座磚室墓,洞室墓都用木板封門,洞口留有木槽痕跡。隨葬品以M 32最多,出土有灶、罐、壺、銅帶鉤,灶制作規(guī)整,灶面上的耳杯、羹勺為單獨(dú)模??;盤口壺,束頸圓肩鼓腹平底,處于由圈足向假高圈足過渡階段;陶罐多飾弦斷繩紋和暗篦點(diǎn)紋,這些特征及其器形與屯留余吾墓地[1]東漢初期的同類器相似,個別器物保留了西漢晚期的一些特征。東漢晚段有M 11、M 21、M 29、M 48、M 57,墓葬形制以磚室墓為主,有分前室和后室,還有帶耳室的,洞室墓M 21用封門磚封門,處于由洞室墓向磚室墓的過渡階段。出土器物全為陶罐,其中M 48:2雙系罐與屯留余吾墓地[1]東漢晚期的M 36:3形制相同;C型和D型罐在原平北賈鋪東漢墓[2]中出土較多;EⅠ式罐形制相似于朔縣東漢中晚期墓[3]的Ⅲ型5式罐(G M 232:9),EⅡ罐與侯馬喬村M 5001[4]出土的陶罐相似,EⅢ罐則與侯馬發(fā)掘的三座東漢墓[5]中的A型陶甕器形相似。

執(zhí)筆:王曉毅 楊林中 王小娟

繪圖:孫先徒

山西屯留西李高漢墓發(fā)掘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离岛区| 会同县| 元谋县| 琼结县| 金乡县| 宜昌市| 仙居县| 资中县| 万宁市| 淮南市| 正蓝旗| 余姚市| 石家庄市| 搜索| 阿坝| 哈巴河县| 边坝县| 宁远县| 南澳县| 西乌| 永春县| 西城区| 龙口市| 邢台县| 鸡西市| 两当县| 南阳市| 仙桃市| 平顺县| 彩票| 象山县| 榆林市| 乐清市| 双牌县| 镇远县| 辽阳市| 丽江市| 阿巴嘎旗| 宜兰县| 拜城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