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的真實歷史:福特 與 法拉利的江湖恩仇,賽車天才肯·邁爾
福特VS.法拉利 恩怨的起源
1963年,福特副總裁唐·福萊爾帶領(lǐng)眾多高管和意大利的賽車狂佐·法拉利(1898-1988,意大利)談判收購事宜。

然而,福特公司擬定的合同條款,是法拉利老爺子難以忍受的致命缺陷。最后,法拉利堅決拒絕。

福特三百多萬的談判費和九個月的寶貴時間也因此付之東流。而法拉利車隊的掌控權(quán)仍牢牢握在恩佐·法拉利的手上。

福特二世 | 恩佐·法拉利
博弈的失敗激起了福特二世(1917-1987,美國)的怒火,他知道,唯有在勒芒大賽上碾壓法拉利車隊的奪冠之夢,他才能一雪前恥。

福特二世
多年前,臨危受命的福特二世盡管沒有早逝父親的相助,可他仍然使亨利·福特(祖父, 那個用一把斧子砸爛墻門,把福特雛形車開上大街的男人)留下的家業(yè)成倍地擴大。
他有信心,自己一定能讓法拉利顏面掃地。

亨利·福特
1965年及以前,法拉利車隊在勒芒賽場上勇奪六次冠軍寶座,奠定了其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
比起法拉利在賽車事業(yè)上的輝煌戰(zhàn)績,新生的福特賽車隊簡直不堪一擊。福特公司甚至還不能生產(chǎn)出,能挑大梁的標準賽車。
GT40
卡羅爾·謝爾比(1923-2012,美國)
連續(xù)敗北的福特二世決定,把在勒芒賽場上功成名就的希望壓在謝爾比的身上,而謝爾比日后則是賽車/汽車設(shè)計行業(yè)中的扛把子,

謝爾比
初識謝爾比時,人們很難想象他小時候是個藥罐子。7歲時,他被檢查出來心臟有問題;長大后,他當過空軍,油田工,還養(yǎng)過小雞仔;再后來,他成了大紅大紫的賽車手,也破過不少記錄。
謝爾比的公司官網(wǎng)
1959年,謝爾比贏得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但這也使他的心臟更加脆弱。他不得不從賽場上退伍,自己創(chuàng)業(yè)開公司。還好柳暗花明,他也由此開啟了自己傳奇的設(shè)計師生涯。

老年謝爾比
肯·邁爾斯(1918-1966,英國)
邁爾斯是卡羅爾·謝爾比眼中的千里馬。當時,謝爾比力排眾議,堅持讓邁爾斯征戰(zhàn)勒芒24小時耐力賽。

邁爾斯
邁爾斯打小熱愛汽車;青少年時期當過學徒,天賦異稟的特質(zhì)讓上司主動將他送到技校學習系統(tǒng)知識;二戰(zhàn)爆發(fā),他成了坦克指揮官;戰(zhàn)后,他憑著好手藝當上了機械師。

這位在英國長大的年輕人,用他濃厚的伯明翰口音向眾人表示:機械師是他職業(yè)生涯的方向,而開車則是令他放松的愛好。
福特大逆轉(zhuǎn)
新生代福特GT40,高40英寸,流線型,機身卻不穩(wěn);底盤,發(fā)動機排量都存在不少問題。在緊張的開賽前,謝爾比和邁爾斯只得不斷改進,改進,再改進。
1966年,距離同法拉利談判失敗后的第三年,福特二世終于迎來了大逆轉(zhuǎn)。
1966年6月20日,福特二世旗桿一揮,邁爾斯和布魯斯·邁凱倫及另一名隊友一起,開著GT40 MK2 ,同法拉利車隊在勒芒一較高下。
勒芒24小時耐力賽兇險異常,無論刮風下雨,在每年的六月,總是如期舉行。賽車道單圈長13.357km,小組內(nèi)的三人輪番上陣在賽道上疾馳。
勒芒賽道圖
起初,主力邁爾斯憑借高超的車技帶領(lǐng)隊友領(lǐng)先,當夜幕降臨時,法拉利車隊逐漸反超。一心求穩(wěn)的福特二世要求邁爾斯保持速度,而邁爾斯卻果斷決定提速,打破了單圈比賽時速。

多虧邁爾斯的提速,福特二世終于達到目的——打敗法拉利。
然而,邁爾斯并非這場比賽的冠軍。
邁爾斯的成全
在比賽的后半段,法拉利車隊因為機械故障全軍覆沒,領(lǐng)先的邁爾斯勝券在握。福特高層決定,趁這個揚名立萬的機會,邁爾斯必須減速。
這樣,全世界都能看到這一盛況——福特旗下的三輛賽車齊頭并進,同時壓線,包攬這場比賽的前三甲。
在最后的緊要關(guān)頭,邁爾斯被迫減速,等待隊友們追上他,他也因此錯失了奪冠的機會。
按照賽制規(guī)則計算成績時,隊友布魯斯·邁凱倫則成了最后的大贏家。
在參加勒芒賽之前,邁爾斯已經(jīng)獲得了1966年“代托納24小時耐力賽”和“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的冠軍。
如果不是因為“謙讓”而錯失1966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桂冠。那么,邁爾斯極有可能成為這世上唯一一個,在同一年內(nèi)同時獲得這三項大獎的賽車手。
天才的離開
對于這項丑聞,邁爾斯并沒有公開表示過對福特高層的埋怨,他反而感激自己和謝爾比共事的日子。
邁爾斯|飾演者克里斯蒂安·貝爾
兩個多月后,邁爾斯繼續(xù)潛心測試。當J-Car車疾馳到賽道的下坡處時,突然翻車起火,頓時,濃煙四起,邁爾斯被狠狠地拋出車外。
而他的兒子,皮特,就在不遠處,看著他所崇拜的父親就此消失在他的生命中。
皮特和他妻子
2019年,已是耄耋之年的皮特表示,他數(shù)十年都未曾想過重返勒芒,這個令他傷心的地方。
至于福特,在首次大捷之后,便一鼓作氣,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又連續(xù)獲得了1967-1969年的冠軍。
電影《Ford vFerrari》(《極速車王》,2019)則是根據(jù)這一歷史事件改編而成。
電影直譯《福特大戰(zhàn)法拉利》
影片除了突出表現(xiàn)謝爾比和邁爾斯對賽車的激情外,在細節(jié)上還強調(diào)了福特高層內(nèi)部的官僚作風,福特二世這個闊佬的自負傲慢;
謝爾比(馬特·達蒙飾) | 福特二世(崔西·萊茨飾)
恩佐·法拉利的執(zhí)拗但對賽車的狂熱和尊重;
法拉利(雷莫·吉羅內(nèi)飾)
妻子對邁爾斯的包容。
莫莉(卡特瑞納·巴爾夫飾)| 邁爾斯(克里斯蒂安·貝爾飾)
在此,小爺想要特別說一下邁爾斯的兒子皮特,電影中有關(guān)他的鏡頭還挺多的。
皮特(諾亞·尤佩飾)
他既是一位天才賽車手的兒子,充滿了對賽車父親的崇拜;又是一位賽車迷,體內(nèi)藏有為賽車而狂的火種;他還是無數(shù)賽車手的童年翻版,向觀眾映射賽車夢想在賽車手幼年時萌發(fā)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