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膏方:百年堂之旅」百年堂六大文化館讓我震驚。
一方古印,一則掌故,一個企業(yè),千年傳承——東阿百年堂
?百年堂是一個古老的堂號,溯源可始于公元前486年,再次重建于2009年7月7日。公司總部位于山東省東阿縣,其工廠占地面積約83000平方米,產(chǎn)品行銷全球2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

作為一個享有盛譽的老堂號,百年堂“五大名片”與“六大文化館”已然成為整個阿膠行業(yè)頗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其中“五大名片”分別為:一:阿膠鼻祖(百年堂得名于公元557年),二.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阿膠文化全球唯一殊榮),三.血珀天膠的生產(chǎn)者(百年堂是行業(yè)最高標(biāo)準(zhǔn)),四.3A級旅游阿膠工廠(百年堂是業(yè)內(nèi)唯一),五.10萬平方米無菌生產(chǎn)車間(工程量大,品質(zhì)優(yōu))??芍^囊括阿膠行業(yè)的每項最高標(biāo)準(zhǔn)。

而其座下的“六大文化館”更是此次參觀的重頭戲,細細品味,感悟良多。
首先是位于“六大文化館”之首的“阿膠文化館”。
經(jīng)現(xiàn)場專業(yè)解說老師的帶領(lǐng),我們一行首先便來到了百年堂的阿膠文化館。初入館門,便仿佛置身于一座黃金古殿般。只見整座館內(nèi)無不金碧輝煌,館的四壁盡貼古代壁畫,與滿地輝煌相呼應(yīng),向我們展示來自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鼎盛時期的阿膠文化。其造型雖各不相同,卻又殊途同歸,無一不在贊頌著這古老的阿膠文化。

于畫中漫步,不覺在陣陣驚嘆中,已到第二館——“阿膠工藝文化館”,要說我們一行為什么突然發(fā)覺步入第二館,便是這阿膠工藝館一進門便映入眼簾的一張完整的驢皮。通過一旁老師的講解,眼望著眼前這張驢皮,一時不知竟有如此多玄妙之處。據(jù)老師所言,驢皮身上的每一個部位所熬出的膠都各不相同,大有講究,她著重強調(diào)了驢背上的皮,說到這便是熬膠的上等用料。我們一行正望著驢背出神,老師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為我們講解整個館內(nèi)所收藏的大量古法熬膠、制膠工藝。

那迎面而來的第三館“阿膠膏方館”的玄妙卻又是不言而喻,不似阿膠文化館那般金碧輝煌,也不似阿膠工藝館那般汗牛充棟,整座館內(nèi)只是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各種古方,通過一旁的資料,我們驚呼“我們東阿百年堂從宮廷到民間竟然一共收藏了一萬多個膏方秘方,甚至還包括了一千多個特效膏方!”只能敬仰,一旁文化墻的對聯(lián)正好與我們的心情遙相呼應(yīng),只道是“天下阿膠出東阿,千年阿膠百年堂。國藥一絕千年看,阿膠一品百年堂?!?/p>
但更絕之處還不僅于此,眼前便是我們一行非常熟悉的“氣色堂”。有道是“自古色難家變多,調(diào)經(jīng)養(yǎng)顏氣色堂”,氣色堂的使命便在于此,讓生命綻放的更真切,讓家庭生活的更幸福。講解老師在一旁講解道“這個膏方是我們百年堂“氣色堂”的鎮(zhèn)館之寶,一旦面世,可以讓更多女性年輕3到5歲甚至10歲 ......”

穿過氣色堂,便是阿膠工藝文化館,了解到阿膠工藝“打水—泡皮—洗皮—刮皮—鍘皮—焯皮—化皮—過濾—濃縮—凝膠—切膠—晾膠—擦膠”的完整作業(yè)過程。
在最后的阿膠膳食文化館內(nèi),我們更與百年堂創(chuàng)始人王博校長,桂慧琳董事長共赴豐盛的“全驢宴”,有道是: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其滋味之鮮美,入口之化韻,讓人唇齒留香,更與二位領(lǐng)導(dǎo)一同飲酒,體驗了一番山東“酒文化”特有的熱情豪放。

參觀完百年堂,我親眼目睹了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大愛,驚嘆于他心中的那番大格局,這更讓我時刻銘記著我的使命,傳承阿膠文化,傳承大愛!
申明:此文轉(zhuǎn)載